据文献记载,唐玄宗总共有29个女儿、30个儿子,记录在案的后宫嫔妃则有刘华妃、赵丽妃、钱妃、皇甫德仪、武惠妃、柳婕妤、钟美人、卢美人、陈才人、郑才人等20人,还有一些嫔妃失传,其中最令人感到蹊跷的就是“曹野那姬”,需要学术界仔细考量。如果说这是旧史新证的审读,那么随着近年唐代西域与中原胡汉关系研究的推进,我们可以得出比以往清晰得多、具体得多的认识。
图1 胡人女陶俑,唐金乡县主墓出土
图2 石野那为主人祀福所造佛塔
图3 石野那所造浮图之石刻铭文
《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传》:
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孕九月而育,帝恶之,诏衣羽人服。代宗以广平王入谒,帝字呼主曰:“虫娘,汝后可与名王在灵州请封。”下嫁苏发。
《酉阳杂俎》卷一《忠志》:
玄宗,禁中尝称阿瞒,亦称鸦。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也,以其九月而诞,遂不出降。常令衣道服,主香火。小字虫娘,上呼为师娘。为太上皇时,代宗起居,上曰:“汝在东宫,甚有令名。”因指寿安,“虫娘是鸦女,汝后与一名号”。及代宗在灵武,遂令苏澄尚之,封寿安焉。
《唐语林》卷四《贤媛》:
玄宗在禁中尝称阿瞒,亦称鸦。寿安公主是曹野那姬所生也,以其九月而诞,遂不出降。常令衣道衣,主香火。小字虫娘,玄宗呼为师娘。时代宗起居,上曰:“汝在东宫,甚有令誉也。”因指寿安曰:“虫娘是鸦女,汝后可与一名号。”及代宗在灵州,遂命苏发尚之,封寿安公主也。
图4 石塔题记拓片,河南石刻艺术博物馆藏
这三条史料所载内容基本相同,就是说,唐玄宗的女儿寿安公主是由“曹野那姬”生育的,曹野那姬的出身来历没有介绍。宫廷女性除了皇后、贵妃等重要人物,一般均无生平记载。但这位“曹野那姬”似乎并没有被册封为“嫔妃”,甚至连“美人”“才人”等低级封号都没有,而只是魏晋隋唐时代平常称呼年轻貌美女性身份的“姬”。实际上,“姬”是代表女性身份的一种称谓。
“曹”姓是“曹国”出身的中亚粟特人入华后改用汉姓时所经常采用的姓氏,曹国是粟特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地跨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发源地在今泽拉夫善河(横穿撒马尔罕)以北,外文写作Kabudhan、Gubdan,唐代史书称其本土为“苏对沙那”。曹氏作为进入或居住在中国境内最常见的粟特姓氏之一,和其他“昭武九姓”一样,有着清晰的音译自其他语言的名字。在这方面,敦煌吐鲁番文书透露出丰富的姓名信息,大大扩展了我们对“曹”姓的认识。
曹野那姬的名字无疑是汉文转写,曹是以曹国为姓氏的粟特人通例称呼,“野那”二字明显是个粟特人常见的名字,吐鲁番出土的过所文书记载有曹延那(Yānakk)、曹野那(Yānakk) ,以及罗也那(Yānakk),桂林西山石室有唐代景龙三年(709)安野那(Yānakk)题名 ,洛阳关林石刻艺术博物馆藏五级浮图有开元三年(715)石野那(Yānakk)题记 ,其粟特语原意都是“最喜欢的人”。要成为“最喜欢的人”,俊男靓女都用此名,无非是男的想长得精神,女的想长得漂亮。在日本粟特语专家吉田丰《汉字拼写的粟特人名、重构的粟特文发音及其原意》表中 ,我们可清晰地看到“野那”一词被粟特文准确对应上,尽管粟特人起名细节无法考证,但敦煌吐鲁番文书所揭示的“曹野那”等粟特人名,证明《新唐书》记载的“曹野那姬”史料是经得起核实,是靠得住的。
曹野那姬的名字没有改变胡音,说明她汉化尚不深。一般来说,如果外来粟特人在取名习尚上多用汉名,则说明其汉化已经很久很深,那就很难判断她是否为粟特人了。我们从P.3559《唐天宝十载(751)敦煌郡敦煌县差科簿》上,就容易判断汉族和带胡风的化外裔民之间的区别。如悬泉乡有曹英峻、曹成金、曹大方、曹贞济等传统汉族的名字,而从化乡就有曹悉加耽延、曹罗汉陀、曹米毡、曹奴子、曹磨色多等粟特民族特征明显的姓名,虽然都姓曹,但汉族曹氏与粟特曹氏的文化熏陶是不同的。发音古怪或意义不清的名字大概可以认为是外来词的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