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模式识别大师

加拿大认知科学家乔安妮·莱夫维尔(Jo-Anne LeFevre)在一项简单实验中研究了这种“无意识”的计算。她向成年测试对象展示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两个数字,例如2和4。之后,这对数字就消失了并出现第三个数字,例如3、4、6。测试对象必须尽可能快地判断出,前面两个数字中是否含有第三个数字。

研究人员记录了测试对象的反应时间并发现,当第三个数字恰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时,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来下判断。例如,当前面出现的数字是2和4,第三个数字是6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显然,当我们看到两个数字时,会立刻下意识将这两个数字相加,再花较长的时间思考这对数(2、4)中是否含有6。如果第三个数是9,就没有这种问题了。

从这些发现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我们的大脑不太适合精确计算。关联式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模糊和不完整的信息,但是对数字却没什么用。

由于我们的大脑结构并不适合乘法表,那么未来的数学老师应该抛弃乘法表吗?毕竟我们用计算器也能得出6×8的答案。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不管乐不乐意,包含了1—10的所有乘积的小小乘法表,是我们在学校里绝对应该掌握的东西。德语正字法也是我们应该学的,它在逻辑一致性方面,比我们的数词dreizehn(13)或者einundzwanzig(21)能暴露出更多问题。

在数学上,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这张小小乘法表,比如,当我们求解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方程组的时候,或者计算函数的求导的时候。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计算题:餐桌上坐有5个人,每个人要吃3片面包,我应该切多少片面包?这时,你会想拿计算器来算吗?我可不会!

不过,要背诵包含1—20的大乘法表,我觉得还是算了吧。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会迅速拿出计算器。但是,那些与较大数字频繁打交道的人,还可以用比计算器更快的办法。我在这儿有很多非常巧妙的办法,可以帮你解决麻烦的数字。 tCzA9xspBixeG416h1BdYCSxfriIS+IMW3kAqHvnnc73NJEdAsntSUkzU1WQTT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