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我们德国人,中国人有一个明显的优势:他们的数词明显短于我们的数词——请参阅第53页的表格——中文能在2秒记忆存储中嵌入更多的数字,心理学家也将这种短期记忆存储机制称为“语音环路”。
另外,语音环路也能解释说话快的人为何能更好地记住更长数字组合,因为他们在2秒短期记忆中能存储更多数字。
数词会对说德语、法语和英语的儿童造成困难,不仅仅是因为词条的长度。多少个世纪以来,产生了像einundzwanzig(德语的21)或quatre-vingt-douze(法语的92)这样非常烦琐的长词,导致我们获取数字信息相当困难。
美国研究员凯文·米勒(Kevin Miller)在1995年与他的中国同事一起做了一项惊人的研究。科学家们要求被测试的美国和中国儿童大声地数数,尽可能多地数。研究人员发现:两国的三岁儿童几乎没有差异,通常都能数到8或9。但接下来就有区别了:美国的四岁儿童很难数到15,而中国的四岁儿童则能数到40或50。
研究人员用中文数词严格的逻辑规则来解释这种明显的差异。美国人的eleven(11)和twelve(12)跟我们德国人的elf(11)和zwölf(12)一样,都把其作为完全独立的词,孩子们等于要学一个新词。相反,中国人则把“十”与“一”“二”组合起来,形成类似的数词。11在中文里读作shi yi,12则读作shi er。
在13—19区间,德语跟英语一样遇到一个问题——数词开始不合逻辑了,人们几乎都没有注意到这点。当我们说出英语的thirteen(13)、fourteen(14)以及德语的dreizehn(13)、vierzehn(14)时,首先说出的是个位数,接着才是十位数,但我们又得以相反的顺序写下来。
中国人的优势:数字系统的比较
从21开始,英语国家的情况能好点儿:数词又有逻辑基础了(21是twenty-one而不是one twenty),相反,德语仍然把个位数放在前面(21是einundzwanzig)。孩子的大脑总是反复被这个颠三倒四的结构折腾,有时他们会把32说成dreiundzwanzig(“3和20”,即德语的23),或者,他们听到的是zweiundfünfzig(“2和50”,即德语的52),却写成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