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前428/427BC—前348/347BC)创建学园从事教学,培养出亚里士多德、斯彪西波、色诺克拉底等著名学者,后来经历老学园柏拉图主义、中期柏拉图主义到新柏拉图主义兴起,众多杰出的学者在学园和柏拉图主义感召下接受哲学教育,一直持续到公元529年基督教帝王为统一思想而关闭学园,历经900载。
此后柏拉图学园传统在西方中断了近千年,文艺复兴最重要的柏拉图主义者斐奇诺在美第奇家族的支持下,于1462年恢复了关闭已久的柏拉图学园,他将美第奇家族赐给他的卡尔基庄园布置得像柏拉图的老学园一样,莽特维奇(Montevecchio)的石松林就相当于柏拉图老学园的普拉塔努斯(Platanus)树林,而泰兹勒(Terzolle)河就相当于老学园的开菲斯(Cephissus)河。在学员们聚会的大厅墙面上镌刻着各种格言,比如“万物来自善归于善”(A bono in bonum omnia dirigentur)、“切勿过度,免于劳碌,喜乐当下”(Fuge excessum,fuge negotia,laetus in praesens),大厅里还有一尊柏拉图的塑像,像前点着长明灯。
斐奇诺效仿柏拉图,在自己家中接待友人,被接待者被称为“学员”(Academici),他们的导师被称为“学园首席”(Princeps Academicorum),他们聚会之所叫作卡尔基学园。随着斐奇诺名声日隆,他被称作“再世柏拉图”。后来随着学园中的导师增多,学员也逐渐分化成了斐奇诺派(Ficiniani)、皮科派(Pichiani)和萨沃纳若拉派(Savonaroliani)等小团体。斐奇诺还成立了“柏拉图兄弟会”(fratres in Platone),其成员也就是“柏拉图的家人”(Platonica familia),他们相互问候的话语是“因柏拉图之名祝好”(Salus in Platone)。入会的条件是博学、道德高尚、和斐奇诺保持友谊。斐奇诺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他的兄弟会有80个弟子和朋友。
2010年7月,我们在成都望江楼公园发起了“望江柏拉图学园”,望江楼是唐代遗迹,紧邻锦江,就像老学园旁有开菲斯河;园中还有茂密的竹林宛若老学园的普拉塔努斯树林,公园免费对外开放,人们在里面漫步、纳凉、品茗都十分适宜。我们正是在这里,开始了系统地对柏拉图对话的研读和讨论。10年来,前后有100余名学员在这里学习、交流,后来有些远赴重洋,有些在国内诸多著名高校继续相关研究,他们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包括哲学、数学、文学、历史、法律、宗教、艺术,等等,他们中有很多人在经历了柏拉图思想的教育后踏上了继续探寻真理与意义的道路。
目前,望江柏拉图学园的主要活动包括:每年举行柏拉图诞辰与逝世(11月7日)纪念活动;柏拉图对话的阅读与解释;柏拉图主义著作集体翻译与解读;柏拉图式对话训练;组织与柏拉图对话相关主题的讨论;相关影视作品放映和赏析;面向四川大学本科学生开设阅读柏拉图经典对话的文化素质公选课。学园组织的系列讲座和论坛有:ΦΙΛΙΑ讲座(学界同仁来学园的免费交流讲座);ΣΟΦΙΑ系列专题讲座(邀请学者来学园做的系列专题讲座);ΑΛΗΘΕΙΑ古希腊哲学论坛(定期召开的全国小型专业学术论坛);ΦΙΛΑΝΘΡΩΠΙΑ文艺复兴思想论坛(不定期召开的全国小型专业学术论坛);ΠΑΙΔΕΙΑ系列专题讲座(针对特定人群开设的哲学教育讲座);ΙΔΕΑ哲学通识论坛(不定期举行的哲学主题沙龙)。
本论丛是继学园主编“斐奇诺集”之后新开辟的译文和著作集,为的是发表和翻译国内外柏拉图研究方面的经典或前沿著作,为更广大的人群,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接触和了解柏拉图思想,为柏拉图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一点努力,也希望人们通过柏拉图的思想,爱上思考,爱上智慧。
因此,我们也同时欢迎和邀请学界和社会上所有感兴趣的专家、学友,同我们一起撰写、翻译和推荐优秀的著作、译作,我们会酌情考察、采纳乃至出版。
主编:梁中和
成都·望江柏拉图学园
2019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