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力以赴,倒头大睡,是回馈生活的最美姿态

有的人25岁就已经死去了,却到75岁才埋。

01

最近迷上了抖音。你不会想到,为了拍一段15秒的视频,我竟花了一个小时。

开滤镜、调光线,使用各种道具,然后对口型,表情、动作都要到位。好不容易拍完了,发现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一个小时。

这让我大吃一惊,如果我把这一个小时用来读书,我大概可以读完一个章节;如果用来背诵,大概也可以记住两三首诗词;如果用来清扫卫生,那我的家大概可以窗明几亮。

看到过一句话:抖音5分钟,人间3小时。娱乐至死的时代,杀死人们的,不是他们所憎恶的,反而是他们所喜欢的。

是啊,越来越多的人,被所喜爱的事物杀死了。周而复始地活着,就像死了一样。

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打开微信,先浏览朋友圈,礼貌性地点个赞,然后翻翻微博,看看热搜。

关注明星的八卦,超过了关注自己本身;

每天打开新闻,看着那些标题党的文章,点开,骂一骂,然后接着点开下一篇;

越来越不关注事实,只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家说什么就听什么,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渐渐的,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

很多人活成了这个样子,每天浑浑噩噩,吃饭、睡觉、看手机……每个人都活成了同一个样子。这样活着,和死去有什么区别呢?

02

知乎上有两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个是“有人在过不努力的人生吗?”另一个是:“人究竟为什么要努力?”

第一个问题,有很多人回答说:绝大多数人都在过不努力的人生,混混沌沌,夜里计划无数,早上醒来依旧原地踏步,不努力很轻松,一天到晚都在玩手机。

而第二个问题,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人这辈子很短,一分一秒我都不想浪费,我舍不得浪费,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不想辜负这一切。

是的,那些把生命用来浪费的人,这一生看似安逸,却永远没有光彩。他们活着,就像死人一样,活一天,和活一百年,没有什么区别。

还记得河北收费站那位“我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的大姐吗?面对收费站被撤销、工作人员需要再就业的现实,她竟振振有词地说:“我今年36岁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如果收费站不撤销,往后的几十年,她过的全都是这样的生活:您好,请付费,谢谢,再见。

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明天的她和昨天的她,全都一个样。

看似安逸稳定,却是对生命极大的浪费。所以,当风险来临的时候,她连最基本的用以自保的铠甲都没有。

日本的NHK电视台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薪百元的年轻人们》。在这部纪录片中,日薪百元的劳动者们,大多是年轻的打工者,喜欢日结工资。

他们不喜欢长期的劳动,只喜欢短期的享受,干一天玩三天,报酬拿到手,马上沉迷于网络游戏。

22岁的东东,16岁就出来打工,因为被老板娘嫌弃上班时玩手机,他马上就辞了工作。

他前前后后找过几份工作,但是大多受不了苦,他住的房间30平方米,放着十几张上下床,一个床位15元。

蟑螂、臭虫横行,被褥脏乱,可是他却完全不计较,因为房间里有Wi-Fi。

没有工作的时候,东东就常在网吧里消磨时间,通宵10元。他说:在虚拟世界里,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他不明白,存在感是要通过努力才可以获得的,而不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

不愿意付出任何努力的他,从22岁就已经“死了”。

03

汪峰的《存在》,歌词里唱的,其实就像一些人的人生: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我该如何存在?

是啊,人这一生,该如何存在才不枉在这人间走一遭呢?

11月30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逝世,享年94岁。

12月5日,在老布什的葬礼上,他的长子——小布什在悼词中这样说道:

“他一边老去,一边教会我们如何带着尊严、幽默和善良而老去。当慈爱的上帝最终来叩门的时候,怎样带着勇气,带着对天国的期盼和喜乐,去迎接死亡的来临……他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天……用一天中剩下的时间,来消耗他旺盛的精力,不让一日虚度。看来他出生时只有两种设置:全力以赴,倒头大睡。”

“全力以赴,倒头大睡”,这两句话,便是老布什精彩一生的精华,也是他回馈生活的最美姿态。

翻开他的履历,你会惊异于他的一生会如此辉煌——他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飞行员;曾任驻联合国大使、驻华大使、中央情报局局长;是被里根总统称赞的“最好的副总统”;同时也是美国第51届第41任总统;还是美国第43任,第54、55届总统的父亲。

在他85岁时,还开着自己最喜欢的船以300马力的速度穿越大西洋,把保安远远地甩在身后;

而他90岁时,还选择用高空跳伞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九十大寿。

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命最精彩的享受;他在人间的每一分钟,都没有浪费。

他活着,是精彩地活着;他死去,也是尽兴地离开。

04

河南“辣妈”刘叶琳,在50多岁的时候,登上了英国《每日邮报》的主页。

当50多岁的她,穿着性感的比基尼在冰天雪地的冰水里游泳和潜水的时候,多少人羡慕她年轻貌美,身材苗条。可他们却没想到在她美丽的背后,她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

她从30岁开始健身,坚持了20多年。不仅如此,她还到美国学习高空跳伞,学习骑马、射箭、攀岩、潜水……

与她同龄的女人大多成为别人眼中的“大妈”,而她还依然活得像位少女。

她说:“这一生,我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大概就在于我从不给自己设限,敢将人生折腾到底。”

你追求的人生状态,决定了你的心能活多久。

有人说,活着的境界有三层,分别是性命、生命和使命。

性命,仅仅是一种生存的必备,是最底层的“活着”。

生命,则是指生活的质量,是精神上的一种需要。

使命,则是最高级的生活状态,人不仅仅活着,还要完成他的人生价值,以满足灵魂的需求与释放。

这世上,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使命”的境界,也有一部分人活到了“生命”的状态,更多的人则只是“活着”,像死去一样的活着。

一年365天,365个相同的重复而已。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大半的人在20岁或者30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改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一天一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我们这仅有的一生,究竟是要周而复始地机械重复,还是把每一天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把握好生命的宽度,从容充实地享受人生,才算是真正地活着。

人这一生很短,该拼搏时一定要逼自己一把,不要当我们快死去的时候,才发现这一生白活了。

有的人25岁就已经死去了,却到75岁才埋。

希望那些25岁就死去的人,不是我们。 tFMvwSwWFQwsdNvr4Gjaab/rTzJOlHWn1cIwLDX51hY1YykPB49KSuOGBJAnsC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