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世宗没有占用“胤祯”一名 |
金承艺怀疑清世宗在位时盗用胤祯之名,提出了两条证据。一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萧奭著《永宪录》所载的圣祖遗诏,将皇四子名字写作“胤祯”。他还把《永宪录》的一个抄本同这个刊本做了对照,发现两者相同,证明它不是刊误。然而《永宪录》中的遗诏文字既然录自传抄材料,则萧奭的抄录或原抄件本身都可能发生笔误,均不能作为最终的确证,而具有这种权威的应当是遗诏原件。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下面简称一史馆)见到遗诏汉文原件。前述《永宪录》中提到皇四子名字的那段话,遗诏原件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联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读者自然会注意到,它与《永宪录》不同,胤祯书为胤禛,有力地证明了《永宪录》的祯字是误抄。金承艺据此而产生的怀疑显然是不必要了。或许要问,笔者所见的原件会不会是清世宗销毁了真正的原件后伪造出来的呢?笔者细审原件,似不是伪作。 [1] 笔者相信外间流行的康熙遗诏根源于此,它应当是《永宪录》所载遗诏的祖本。《永宪录》中的错误不止“胤祯”一处,笔者把它的全文,以及朝鲜《李朝实录》所载遗诏全文 与原件作了对照,发现它们都有若干小错,而《李朝实录》尤多,但是它的皇四子之名则作“胤禛”,比《永宪录》正确。还须指出,这里所说的康熙遗诏原件,并不是清圣祖的作品,而是清世宗按照康熙五十六年(1717)十一月圣祖的讲话搞的,是世宗颁布的。人们可以据此不承认世宗是圣祖的合法继承人,但这是讲的世宗称帝合法与否问题,是一件事;而金承艺说遗诏中皇四子的名字有诈,系指世宗公布的遗诏本身而言,是另一回事,这两件事不能混淆。不管所谓康熙遗诏合不合圣祖原意,它的原件写的世宗的名字是胤禛,总可说明他没有盗窃乃弟的名字胤祯来继位。
金承艺怀疑清世宗占夺胤祯之名的第二个材料出自《圣讳实录》。乾隆中,河南祥符人刘峨刷卖《圣讳实录》,出了问题。该书开列清朝世祖、圣祖、世宗、高宗四帝的御名,提醒与试士子注意,切勿犯讳。它说世宗的御讳是“上胤下祯……下一字从正字”,即名胤祯。清高宗获知此书后,大兴文字狱。金承艺因而疑心世宗曾用胤祯为御名,高宗的恼怒正是怕这一秘密泄露给后人。《圣讳实录》的作者名不见经传,但他标榜“实心尊崇君上”,故录出圣讳,“稗天下之士民咸知尊之”。按理,他写的皇帝御讳不应有错。但是《圣讳实录》本身又否定了自己的说法,该书作者就世宗名下一字、高宗弘历名上一字说:“愚意天下凡父师为子弟命名取字者,于圣讳中并珍、贞、真、祯、黉、洪、鸿、宏等字异音同者亦当避而不用。” 作者既肯定世宗名字下一字为祯,扩大避讳到同音字珍、贞、真、祯,而圣讳曰祯,何以同音字中还有祯字?是圣讳那里的祯字错了,还是同音字里衍出了祯字?这两者必有一误。凭着这样的在关键字上出错的资料,说世宗强占胤祯之名还能信得过吗?若照金承艺的方法,该书列举祯的同音字珍、贞、真、祯,恰恰没有禛,可否说它是把世宗胤禛的禛字误书为祯字,所以列举同音字时有祯而无禛?但是我们不作这样的推论,只是认为该书既然自身有矛盾,从而排除了用它说明历史疑案的可靠性。
在现代人的著述中,把清世宗的名字写作胤祯的屡见不鲜,如《光明日报》1981年5月9日关于雍和宫照片的说明,《雍和宫》小册子,蔡东藩的《清史演义》,香港出版的《抖擞》第35期的华明《海外文杂》,日本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等等。笔者认为此等都是误会,不是认为世宗有伪造名讳问题,所以不在本文辩析范围之内。
[1] 此诏尾署“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这是圣祖死的那一天。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十六日宣布遗诏,又据《上谕内阁》所载,该日仅颁布过满文遗诏,并未公布汉文本。不过笔者看遗诏原件书写不太工整,且屡有改写之处,如“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一句,其“人民乐业”四字压缩写在两个字的空档之内。“盖由天下事繁”句中“事繁”二字,“惟诸葛亮能如此耳”句中的“亮能”二字,“礼亲王、饶余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句中的“安全”二字,均只占一字的空档,显系原句有误,抹去后填写的文字。另外还有错字,如把“承”字错书为“ ”。由它的书写草率,可知它是宣读满文遗诏后匆促赶写成的,不是事隔多日为在名字上做伪从容炮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