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胤禛结党图位 |
在允禔被圈、允礽被废之后,胤禛同允祉成为年长的阿哥。康熙素有嫡长思想,对年长的儿子也较重视。他根据年龄和爱憎,册封已成年的皇子。胤禛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受封为贝勒,与允祺、允祐、允禩同列,比允禔、允祉二郡王低一等;到四十八年(1709)晋为亲王,超乎允祐等郡王、允禩等贝勒之上,在皇子中的地位提高了。从胤禛做皇子时参与政事、处理皇室事务等方面,可以看出康熙对他的态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康熙命诸皇子参与祭祀活动,或祭祖陵,或为尊长发丧,或吊唁贵戚大臣,或祭天地,或祀孔庙,或祭先朝帝王,其中有的是一般地参加,有的则是主持其事。诸皇子参与祭祀活动的情况,根据《清圣祖实录》和康熙朝《起居注册》的记载统计,胤禛参加二十二次,允祉二十次,允禔十七次,允祺十五次,允祹十二次,其他皇子都在十次以下,有的小皇子则未参与过。而在胤禛参与的祭祀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就有十起。康熙要皇子参与祭祀,是训练皇子的办事能力,培养他们对天地神祇的崇敬,对祖先长上的尊奉孝心,对大臣的关怀和爱惜。康熙自即位以来,“凡大祀皆恭亲行礼”
,实不得已,才派人代祭。比较起来,胤禛代表康熙进行的大祀多,仅冬至祭天就有两次,为允祉和其他皇子所无。
康熙还让他的儿子参与戎事,锻炼他们的军事能力。胤禛先比不过允禔,后不及允禵,不过也经过锻炼,有一定的地位。胤禛除从戎外,还被康熙派作其他政治活动。康熙第一次宣布废允礽是在秋狝途中,命允禔看守允礽,当时胤禛没有从行,及至康熙回到京城,即令胤禛同允禔一起看守废太子,而比他年长的允祉却没有得到这个差使。其时康熙对允礽甚严,不愿再听到他的话,也不许别人代奏。但允礽说康熙批评他的话全对,只是说他有弑逆之谋,实是冤枉,要求允禔等代奏。允禔以康熙有言在先而不肯,这时胤禛愿意承担不是,说服允禔为其代奏。康熙听了,遂取消允礽项上的枷锁。胤禛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和做法,政敌允禟都说是“甚为难得”
。五十一年(1712)审理讬合齐太子党人案,康熙命允祉、胤禛、允祺、允祐、阿灵阿、马齐等共同办理。六十年(1721)会试,下第举子以取士不公哄闹于副考官李绂家门,康熙命允祉、胤禛率领大学士王琐龄、原户部尚书王鸿绪等磨勘会试中试原卷。六十一年(1722)十月,康熙令胤禛带领世子弘昇等人清查通州仓和京仓口对皇家内部事务的处理,胤禛、允祉的发言权较多。康熙三十九年(1700),皇太后六十大寿,康熙命胤禛准备进献礼物。四十七年(1708),康熙因废允礽,情绪不佳,而生重病,胤禛同允祉、允禩检视药方。五十六年(1717)年底,皇太后临危之时,康熙重病,不能料理丧事,允祺因幼年就抚养在太后宫中,他要求代康熙办理,康熙不允禵,却用允祉、胤禛、允禄传达谕旨,协助料理。
康熙经常居住在畅春园,附近的园苑有的赐给皇子居住,他赐给胤禛的即是后日享有盛名的圆明园。康熙夏秋常住热河,赐胤禛狮子园。康熙因诸子争储位,天伦之乐大减,后来到他们在西郊和热河的花园游玩。这是允祉、胤禛二人的特殊恩遇,为其他皇子所无。
康熙命诸皇子(主要是年长的阿哥)参与国家大事和宫中事务,其中胤禛参加的多,交他办的事情也较重要。事实表明,他在诸皇子中有独特的地位。康熙在复立允礽时,曾如此评价几位大阿哥:允禔养于内务府总管噶禄处,允祉养于内大臣绰尔济处,唯胤禛“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允祺“心性甚善,为人淳厚”。允祐“心好,举止蔼然可亲”。
记载此事的《实录》,是在胤禛当政时写成的,康熙称赞胤禛的言辞多加保存,称赞其余诸阿哥的言辞难免有所删节,但康熙赞扬胤禛“诚孝”,胤禛自谓是康熙的“爱子”,是“皇考所信任者”
,应当是可信的。
胤禛处在储位不定、众兄弟纷争不已的情况下,考虑到自己“利害之关,终身荣辱”
势必积极角逐储位。康熙五十二年(1713),戴铎给胤禛的信中写道:“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当此紧要之时,诚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则稍微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悔无及矣”。时值第二次废允礽,诸阿哥争夺激烈,是以戴铎要求胤禛积极从事争位活动。戴铎接着说:“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这是教给胤禛“韬略”,如何搞好父子关系,取得父皇的好感和信任。戴铎同时示意胤禛要加意联络满汉官僚和康熙近侍,以为之延誉;培植雍邸人才,以为争夺江山的基干。戴铎的信,实际是向胤禛提出了夺取储位的纲领、策略和措施,而胤禛却说此信“虽则金石,与我分中无用”
。前一句是真话,后一句则是假话。胤禛扶助手下人及藩邸的人外出做官,牢牢掌握不放,扩大势力和影响,实际已先戴铎之意而办。戴铎的话,在他看来当然是“金石”之言。后一句则是他多次重述的欺人之谈。他常说:“朕向无希望大位之心”,“朕在藩邸时坦易光明,不树私恩小惠,与满汉臣工素无交与,有欲往来门下者严加拒绝”。
这类话,不过表明胤禛的斗争手法是外表平静、不动声色,内里却加紧结党谋位。
胤禛还以所谓“万”字命作为争夺储位的工具。康熙五十五年(1716)秋天,戴铎去福建,向胤禛报告:道经武夷山,“见一道人,行踪甚怪,与之交谈,言语甚奇,俟奴才另行细细启知”。胤禛见信后异常感兴趣,随即在批语中追问:“所遇道人所说之话,你可细细写来。”
戴铎同年回禀:“至所遇道人,奴才暗暗默祝将主子问他,以卜主子,他说乃是一个万字……”胤禛很高兴,告戴铎:“所遇道人所说之话,不妨细细写来。你得遇如此等人,你好造化!”胤禛相信自己是“万”字命,这与其他图为储君的众兄弟是一样的。允禩命张明德相面,允禵让张恺算命,允礽欲再向哲布尊丹巴问命运,都相信自己有登“九五之位”的天命。他们笃信天命的原因:一是用以激发自身竞争的信心;二是燃起手下人的升官欲望,努力为主子争夺储位;三是制造舆论,以收民心。康熙觉察到诸子算命论相的企图,就予以禁止。如允禩相面事被发觉后,即成为他的一个罪状。允禩案犯在前,胤禛明知故犯,依旧要戴铎找道人为他算命。实际是为谋求储位,已不顾罹罪了。
康熙为限制皇子植党,曾于四十七年(1708)规定:“非本王门上之人,俱不许在别王子阿哥处行走。”
事实上,许多皇子都在暗中破坏这一规定。胤禛命马尔齐哈联系礼部侍郎蔡埏,招他来见,蔡以身居学士不便往来王府辞谢。六十年(1721),年羹尧入觐,胤禛让年代表自己请蔡,仍不就召,及至蔡有川抚之命,在热河行宫陛辞,遂由年羹尧之子年熙牵引晋谒,并向胤禛介绍左副都御史李绂。在戴铎赴任时,胤禛命其给闽浙总督满保带礼物,以联络感情(胤禛称帝后,即任命满保兼兵部尚书)。在众兄弟中,胤禛又紧紧拉住允祥,最为要好。终康熙之世,胤禛组成了一个包括年羹尧、隆科多在内的小集团,人数不算多,所居要职也不多,但是拥有步军统领、用兵前线的川陕总督等关键性职位,对日后胤禛顺利上台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胤禛结党之外,还善于玩弄两面派手法,外弛而内张,以瞒人耳目,欺骗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他利用康熙对嫡长子允礽既痛恨又怜悯的心情,假充保护允礽,为之上奏,以致康熙认为他“性量过人,深知大义”
,而其实他暗中与允禩集团有所勾连。胤禛称帝后,曾说允禵为允禩保奏时,曾“邀约朕躬”
,又说阿灵阿、揆叙“故为与朕和好之景”,让人以为他们“皆附和于朕”,“朕于二阿哥为难”。
如果他当时不暗中参与倒允礽事,允禵、阿灵阿等怎敢拉拢他,而他为何又不上奏?他还说“巴海、戴铎、沈竹皆八阿哥属下之人”,马尔齐哈是“廉亲王党”。
明明是他的门下,却说成是允禩的属员,也很可能他们是胤禛、允禩之间的联络人。据《皇清通志纲要》记载,胤禛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一月同允祉、允祺、允禩、允礽被“开释”,就是说他被拘禁过。为什么被禁?估计是他的两面派活动被康熙看出破绽,而给予惩处。此后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甚至在五十三年(1714)允禩获罪时,他“独缮折具奏”
,给人以识大体的感觉。康熙怀疑胤禛与允禩有勾联,曾加试探。五十五年(1716)允禩病时,康熙在秋狝归途中问胤禛是否派人看视过允禩,回说没有,康熙命他遣人探望。及至探视人回报允禩病重,胤禛以为康熙心念允禩,就请示父皇,自己赶紧回京,为之护理。康熙允许他先走,后来却以胤禛原说在外扈驾,竟又扔下父皇不管,急忙回京,恐怕也是允禩一党,遂罚胤禛料理允禩医药之事。胤禛这才恍然大悟,立即认错,奏称“臣未审轻重,实属错误,罪所难免”
,从而获得了康熙的谅解。
上述情况说明康熙废允礽,太子之位久虚,诸阿哥各立门户,纷争不已。有无意中人呢?他曾对大臣说:“朕万年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致赔累尔诸臣也。”
他究竟选中了谁,却没有透露过。为此只能从康熙对诸子不尽相同的态度来分析判断:允礽遭两度废黜,已成为一具政治僵尸,不可能再复立;允禩虽然得人心,有潜在力量,但露骨地谋位,为康熙所忌恨;允祉以年长有学识赢得康熙的重视,但无政治远谋和行政才干,并非康熙想立的太子;允禵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日渐提高,特别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应该说是康熙选择皇太子的候选人之一;胤禛以年长、有才能、善于体会康熙的意图而获得乃父的好感,屡加任用,至康熙季年更趋频繁,以此见异于诸子,由此也可能是皇太子候选人之一。
综上所述,似可得出下述的结论:(1)康熙将在胤禛、允禵两人中选择一人当皇储,究竟是谁,未做最后确定,或者已有成算,但未公诸于世;(2)要全面分析康熙对诸子的态度,只强调看中允禵是片面的,胤禛在康熙心目中及朝政中的特殊地位,不应当忽视;(3)既要充分注意允礽两度被废以及允祉、胤禛、允禩、允禵等都在争夺储位的基本事实,又要看到康熙对某些皇子刻薄寡恩的事实,全面权衡,这才有利于弄清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