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我对徽州史以及现在学术界说的“徽学”研究有兴趣,有两个机缘。第一个机缘,是将近六十年前的20世纪60年代初,我写作关于清中叶江南地租形态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导师郑毅生天挺教授要我找一个地区作比较,我即遵从教导,在两个邻近地区选择,一个是浙江的杭、嘉、湖,与江南的苏、松、常、太,这是明清时期赋役最重的六府一州,有共同特点;另一个是皖南,与苏南同属于两江总督辖下。我就选定皖南做比较,于是阅读宁国、徽州等府的方志,对在徽州租种山地的“棚民”尤为关注。我由于不愿延长学习期限,因此来不及进行苏南、皖南的地租形态比较,论文就没有运用皖南的史料。

及至十年内乱过后,我与学界同仁一样得以正常开展史学研究,遂拾起旧日关注的清代地租形态史,把对皖南史的研讨,写出《试论清中叶皖南富裕棚民的经营方式》(《南开大学学报》1978年第4期)。此后我对徽州史有所留意,于1991年刊出《古代宗族乱以名贤为祖先的通病——以明人〈新安萧江宗谱〉为例》《明清时期扬州的徽商及其后裔述略》(2000年)等文。

另一个机缘,是2014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邀约我为特聘研究员,我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就是学术委员会委员,情谊所在,就答应了。不过熟虑之后感到,我虽对徽学并不陌生,但毕竟没有认真下过功夫,现在应承聘任,要给研究生上课,就不能吃老本。于是我进入徽学研究角色,在徽州宗族史和徽州女性史两个领域下了力气,终于写出几篇文章,现汇成本卷,并将文章区分为徽州宗族史、徽州女性史、徽州•徽学三组。我的有关见解,说来简单,不过是一得之愚,这就是:

对清代徽州贤媛的独立谋生能力与历史识见的认知:传统社会女子独立谋生能力及其技能;从清代徽州贤媛吟咏社会、历史的诗赋中,认识到她们对时事的感受,对乱世的痛恨,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对民艰的同情与济贫愿望,追求公正世道;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臧否帝王外儒内法的政治思想纲领,主张以智慧和事功作为评论历史人物的标准;讴歌历史上杰出女子,为女性争取应有的历史地位。

我从徽州名族的内部、外部(社区)、文化建设及与徽商关系诸方面作出较全面的研讨,得出的结论是:明清时期的徽州“名族”,是中古士族的遗绪,是士族文化的延伸。中国家庭、家族极其关注文化教育,形成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要归功于士族的身体力行与倡导,同时也应归功于科举制,中古以降的名族、望族赓续士族传统,使得注重家族文化教育成为传统社会主脉。当代学术研究认为,徽商有着“贾而好儒”的品质,然而何种社会因素使其形成此种特性呢?我想到徽州名族高度重视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文化传承基因,或者说名族成员血液中就有文化因子,为徽商承继下来。

(2018年11月19日初稿,2019年5月21日删订)

编者按

为避免文集各卷内容重复,敬请读者垂注:

一、作者为“冯尔康文集”10卷本所作的自序《学无止境,是我治学的座右铭》,置于文集的《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之卷首。

二、作者历年著作之总目《冯尔康著作目录》,以及《冯尔康文集总目录》,置于文集的《师友述怀•序跋札记》之卷末。

以上3篇内容,不再一一列入文集每卷之中。读者如有需要,可以参阅。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M2vDEIUq+f8Deo7Fi0M/PWSfhRmgIhEODCSItXxk3qNOpo3j1urCgkH3/LGxMv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