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基础知识传播与清史研究

前述同政治运动、政府政策密切相关的清史研究,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遭到了强调学术研究的学者的抵制和批评,他们更多地从学术考虑对清史进行研究。他们的特点,大约有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学术性,反对政治功利性;二是进行有关清代的基本知识和制度文化的研究。

强调学术研究的学者,对清朝和清史持有应有的尊重态度,并且呼吁摒弃反清革命时期否定清朝历史的态度。这类学者以孟森的表现最为突出。他于抗战前在北京大学讲授清史,撰著《清史讲义》,开宗明义,肯定清朝是强盛王朝的历史地位,应予公正对待:(清朝)“自当占中国累朝史中较盛之一朝”,因此“不应故为贬抑,自失学者态度”。他进而针对抹杀清朝地位的研究者,批评道:“近日浅学之士,承革命时期之态度,对清或作仇敌之词。” 他希望用公正客观的态度研讨清史,革命时期的实用主义态度不足为训。有了这样的治学态度,才能终结反满的清史研究,取得新的成就。

这类清史学者的研究关注于清代历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清朝的基本制度、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与后世关系特别密切的事情,可以说是致力于有关清朝基础性知识的认知和传播。重要的清史专家研究重心,表现在下述方面:

孟森研究清史的内容,诚如商鸿逵所说:“大致可以分作两类:一、历史事实的论述,二、文献资料的考订。” 孟森在史实方面,试图明了清朝开国史、满洲族称、国号和八旗制度、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继位三大疑案、科场案、字贯案、彭家屏收藏明季野史案等文字狱;在文献方面,他论述《四库全书》的编修与目的,清朝对有关明史特别是南明史民间著作的态度,清朝编写实录的作伪。孟森的著述内容,既注意到清代的基本史事,又是结合时事,即人们的关注点,如三大疑案考释,并非不顾事情,作脱离现实的考证。事情的关键之处不在这里,而是他尊重历史的态度,事情是什么样子,就争取还原其原貌,如他对清朝文字狱、篡改史书都是持批判态度,而对清朝的文治武功则予赞扬。这里要附带说一句,孟森的《明清史论著集刊》得以在1959年结集出版,《明清史讲义》梓刻于1981年,《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于1984年印行,均系商鸿逵整理,全部由中华书局发行,这得力于吴晗和中华书局负责人金灿然的提倡及支持。 须知1959年出版孟森的书是很不容易的。

萧一山的《清代通史》,对清史做出较全面的论述,基本制度、事件和人物都写到了。他认为历史内容中文化、政治、国民生计最重要,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占最高地位,并以此认识编排清史的内容。

陈垣,并非清史专家,其实他对清史是颇为留心的,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他是最初的指导者之一,并创造整理档案的原则——档案八法。他关于清史的论文,我们从《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二集来看,集中在文字狱和《四库全书》两方面,如《编纂四库全书始末》《四库撤出书原委》《书于文襄论四库全书手札后》,再如《钱名世轶事》《方孝标方苞轶事》等。此外,他对清初佛教史特加留意,著作《清朝僧诤记》(1934年)。

郑天挺的清史研究,早期的重点在制度方面,除前述的《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系》之外,有《满洲入关前后几种礼俗之变迁》《清代包衣制度与宦官》《清世祖入关前章奏程式》《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释“阿玛王”》《清史语解》《清代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等文,并汇集于《清史探微》一书;他在研究的后期关照于历史的解释,如作《清入关前满洲族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清代社会的自然经济》《清代的幕府》,尤其是著《清史简述》,只有几万字的书,然而涵盖量较大,且有通贯的观点,指出清代史的六个特点。

谢国桢,侧重于对明末清初历史和文献的研讨,著述《明末清初的学风》《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南明史略》《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和《增订南明史籍考》《清开国史料考》《清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明清笔记谈丛》等书,他瞩目于社会运动和文献学。

邓之诚在《中华二千年史》中给予清史大量篇幅,还著有《清诗纪事初编》。

罗尔纲,以研究太平天国史著名,作有《太平天国史纲》《太平天国考证集》《太平天国史料考释集》《太平天国金石录》,此外他对清代兵制的研究,成就显著,有《绿营兵志》《湘军新志》和《晚清兵志》行世。

王钟翰著《清史杂考》,已经出版四集,由“杂考”之名可知,他重在对史事的考订,在此基础上做出诠释。他运用满文资料进行研究,是一个特色。他发现关于抚远大将军允禵的史料,将雍正继位疑案的讨论引向深入。近著《满族礼尚往来与文化》(1996年)。

许大龄著《清代捐纳制度》一书,开辟清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领域。

作为思想史专家的杨向奎,对清代学术史亦有兴趣,撰著《清儒学案新编》(1985年)。

陈寅恪撰著中的《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是关于清史的名著。

上述各位学者,治史有一个特点,即释史之外,均重视对古文献的研究,不少人兼有专门的论著,所以他们的研究是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的。

总起来说,孟森的《清史讲义》、萧一山的《清代通史》和郑天挺的《清史简述》三部通史,似为研治清史不可不参考之作。清朝灭亡后问世的概述性之作,内容重在政治史方面,且多偏见,学术价值不高,会被时间所淘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清史研究,逐渐走向新方向,开辟新领域,研究者的目标锁定在:开启人们智慧,崇尚高尚生活情趣和高尚人格,希望使之成为智慧与塑造人之学问。 i35Guqc9MDTi2lBU1/GN++yFqELyhwFCsZxM0CHvGF8ZPaGu5Ht4YwBZ08TqUC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