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反帝爱国与清史研究

20世纪上半叶和50年代前期,有成就的学者大多是诚挚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中华民族观念和民族国家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们以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为己任。他们的学术研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诚如文字学家黄侃的治学为“存种姓,卫国族” 那样,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并通过自身的特长使用文字表达出来。

(一)反对日本侵略与清史研究

国人耻于外国人先于我研究清史,如1915年出版的稻叶君山著《清朝通史》,刺激国人研讨清史,萧一山之下功夫写作《清代通史》,为的是不为外人耻笑,在清史研究的学术水平上与外人争高低,为国家增光。学界有共同认识,侵略者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历史,故应加强国史之研究。

九一八事变以后,反对日本侵略和制造“满洲国”,以及后来出现之华北、南京敌伪政权,激发了学者的爱国反侵略意识与加强清史研究的自觉性。最早组织明清档案整理的朱希祖,为“借历史以明国家之绵延,鼓励民族之复兴”,撰著《伪齐录辑补》《伪齐国志长编》,致力于抨击伪政权。在清史研究方面,学者自觉反对侵略者谬论,进行满洲与中国关系史研究。郑天挺于抗战中写作《清代皇族之氏族与血系》,指明满族只是部族称谓,不是地名,更不是国名,清朝皇室融合了满、蒙、汉族的血统,新血素的参入,对清初的武功奋张、文化调融,均有益处。

(二)反帝反美与清史研究

学术界反对日本侵略的同时,清史研究者对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国耻史同样关注,写出很多作品。如果从1915年国文书局出版的《国耻史》算起,到1980年的《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将沙皇俄国侵华史著作除外,有110多种。这些书的出版大多在2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前期,内容上遍及各个帝国主义,而在40年代、50年代之交,专门抨击美帝国主义的尤多,其中出现在1947年至1952年的多达25部,对中美《望厦条约》的研究盖过了对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关注。

谴责帝国主义侵略的有名著作有: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

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近代中国史事日志》;

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

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刘大年的《美国侵华史》。

富有忧患意识与历史使命感的学者,不仅是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更在寻找救国之道,一部分学者,如蒋廷黻等,以民主主义意识检讨中国内政,总结历史经验,倡导改革,争取国家独立富强;另一部分学者,如范文澜等,信仰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近代史经验,主张革命挽救中国。

在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中,人们提出以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作为划分中国历史的分期法,即鸦片战争改变清代中国面貌,在那以前中国历史为古代史,此后为近代史。蒋廷黻、毛泽东、范文澜等倡导这种历史分期方法。这种分期法充分认识到外国侵略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将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有着学术价值,但是清史被分为古代与近代两大部分,使得对清朝通史的研究难于进行。

以反帝为使命的清史研究,与20年代以前的反对清朝的民族主义不同,是新的民族主义史学,在满洲与中国关系问题上,由世纪初的强调差异、矛盾斗争,进到认识两者之间的共同性,令对清朝历史的准确认识大有进展。 7CSQTfKV4/E0hkI5bDV3vEVZrRzHYnxMg1mzi4mranpHD65DQCnZ7SgD8G2GcI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