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感言

我在台湾,不断有人问我海峡两岸的大学生有什么同异,在做讲演时也有同学问到这个问题。两岸的大学生我所知有限,在大陆主要是我所服务的学校——南开大学,在这里因时间短,接近的仅是暨南大学的学生,所知就更少了。这里只能讲一点感受。在研究生方面,我觉得此间的同学有理想有追求,一般三年半、四年,甚或更多时间才能毕业,取得学位,而在大陆三年必然取得学位。因此有一次问一位同学,你学这么长时间,只为拿个硕士学位,不觉得亏吗?她回答得很干脆:我对所作的海外华人历史的课题非常有兴趣,一心想把它写好,所以不计时间得失。我听了颇为惭愧,我以目前大陆的硕士生的状况来看待这群暨南大学的研究生了。他们是有抱负的,不是为拿学位而上学,是冲着理想而来的,自然学习兴趣浓厚,不达到目标不罢休了。我想起在20世纪40年代许大龄的研究生论文,是关于清代捐纳制度的,学术价值高,能够出版,而自己60年代初哪里能写出发表的研究生论文,当时就甚为惭愧,而近日在台湾硕士论文问世的很多,台湾大学就很有几位。我还看到中央大学历史所的研究生编辑的《史汇》,所披露的文章有相当质量,有的我就复印作参考。听说辅仁大学历史所的学生论文(世界史方面的)也有刊物问世,唯因我研治中国史,未能去阅览。不论学生学得如何,在没有淘汰的状况下,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没有可能的,大陆几乎是百分之百地按期毕业,难免有滥竽充数的了。所以我对台湾的研究生颇多好感。

在大学部,大陆考生多,70年代、80年代之交,二十多名考生才有一人有机会入学,那时普遍素质好,能考上名牌大学的更是人才,这种情形后来有所改变,学生的状况也因之有所下降。但是考生仍多,有好些省因学生多,实行预考制度,高中毕业生要在省里通过预考才能参加高考,可见入学较难,这样,学生质量仍有保障,尤其在名牌大学,因此我感到大学生相对用功些,而且水平相对整齐一些。不过近几年学生爱玩的增多,除了寒暑假,每年“五一”“十一”的长假,不少学生关心的是如何玩好。台湾入学率高达百分之八十,我听朋友讲,有人开玩笑说,“要想考不上大学倒是困难的”,于是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我发现许多同学学得很好,读书很多,也能思考问题,也有一些同学没有认真地读书,作业简单,却关心分数,因此就用“惜时”二字勉励同学。“寸金难买寸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老话,年轻人听着可能反感,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可不要到老年有所“悲”呀!

两岸的学生还有一点不同,似乎台湾学生单纯一点,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某些优良传统,如尊师。我常听到人们讲,某某是我老师,其实某某不过是他入研究所的考试或论文答辩的参加者,或论文审阅人,这种情形在大陆是不当作一回事的,若要说起来,基本上也是开玩笑式的。就我个人体会讲,得到许多同学的帮助,我上两门课,都有同学开车接送。课外领我外出观光,帮助借图书,复印数据,开设电子邮件信箱,甚至帮助购物。我因为感到他们是真诚的,所以才接受他们的善意。

大陆从农村走出的学生往往具有刻苦求学的精神,学习是他们的主要出路,或者说唯一的通途,他们学不好,几乎没有在大城市工作的可能。他们砥砺向学,成为精英,出国留学,到合资、独资企业做白领人士。而大城市的学生,有的就较差,学得不理想,也能留在大城市。环境影响人,诚然如此。当然,关键是看个人的生活理念,什么情况下的人都有学习优异的。

(原载《台大历史学报》第31期,2003年) yINcjWejixsxR1BTF6nzuvNuWhI83aaLK1DnQFoGUprKZLkgcLuWWKuynjl3tI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