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史稿》的编纂(1914年启动)与出版(1928年关外一次本,1977年北京中华书局点校版),系不可废弃之书,然而错误百出,不足以令人相信,总为后人所不满。
2.对《清史稿》略事增删的《清史》(8册,台北,1961)与对《清史稿》纠误的《清史稿校注》(18册,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其他机构合作,台北,1990)。纠谬的书比原书的分量大得多,可知《清史稿》的误失实在太多,所以台北有关人士希望重修。
3.开始启动的“大清史”工程:大陆清史学者诟病《清史稿》,又有隔代修史的情结和使命感,除五六十年代在小范围协商之外,于80年代前期提出编写大型清史(俗称“大清史”)的规划,预期取代《清史稿》,为古代纪传体史书作一终结,然因编修这样的巨著条件尚未成熟(档案史料整理有待加强,专题研究尚不深入),未能获得有关方面允准。21世纪到来,权威学者再次倡议,得到批准,于2002年12月中旬正式成立编纂委员会,可视作工作开展之始。据闻,2003年1月将会有大规模的会议宣传此事。史学界之外,有人对此做法持有异议,认为如今再修那样的史书已经没有意义。这部书怎么样修,如何才能修好,是个严肃的问题,需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谨慎而为,庶几少出纰漏,编写得像点样子,质量尽可能好一点,避免贻讥后世,重蹈《清史稿》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