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商品经济较为薄弱,统治者重农抑末因而在对外发展方面气度不足

清代前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缓慢发展,后期近代工商业有所生发,但总的讲清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仍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商人要离乡背井,行贾四方,富有冒险精神,并把活跃的因素带到新地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促进新居地的变化。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强大,会给整个民族带来进取精神。

中国古代君主历来实行贱商的重农抑末政策,清朝也是如此。清朝统治者虽不乏睿智,也有相当的气度,但是他们立足在小农业土壤里,政府所能集聚的财富有限,难于长期支持向边远地区发展,所以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适可而止,历经康雍乾三代,才彻底解决厄鲁特问题,英明如斯之康、雍二帝也不能不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人将康熙帝与俄国彼得大帝作比较。俄国沙皇谋求商业资本积累,支持商人向东方发展,他的军队也循着商人的足迹向东殖民,商人起着打前站的作用。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中国允许俄国商人到北京贸易,并让出大兴安岭以北的大片领土,适应了俄国商人的要求。换句话说,俄国商人推动了帝俄的领土扩张。反观中国商人,政府不支持他们,根本没有打前站的作用。后来活跃在蒙古地区的晋商,也是在《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兴起的。被贱视的中国商人不可能促使朝廷向边远进军。中国官方在对外事务中大多考虑政治因素,不顾及商业利益,所以显得片面和眼界狭小,并不见多么精明。因此我们说清代的英明君主,在外交事务上缺乏应有知识,气度不足,与其在内政方面的精明不相协调,显得保守而渺小。 XKwy3E7irJJZWIOMkSsFvVYPWbPLAOsO2JjD6ADfgCYcehOA3y1G4EzPrassqi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