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第三类接触:
《易经》导引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是好莱坞罕见的奇才,擅长制造畅销品,十几年来,创作力始终不衰。这个暑假的《侏罗纪公园》( Jurassic Park )声势惊人,由各大戏院门口的人潮看来,顽童的想象力及华丽的视觉呈现,再次攫获了世纪末的人心。

《第三类接触》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十年前的名片,描绘太空生物造访地球,与人类不期而遇的一次邂逅经验。跟传统科幻电影不同的是,片中并无矢志保卫地球、共御外侮的争杀场面,而是在飞碟起降的大片声光中,烘托出一种奇异而温馨的情境。绚丽星云,浩浩宇宙,不仅是难测的风险,也充满了关怀和善意。

现代人接触《易经》我想也和此相似吧!

老祖宗们在数千年前所集体创作的经典,以占卜吉凶的卦爻形式,跨越时空而来。那艰深晦涩的辞意,令人捉摸不定。诠释当下,预测未来,冥冥中所显示的神机,却又莫测高深,让人惊异不已。

我学《易》几十年,也是到了最近几年,因行事上诸多机缘历练,及社会大学教学相长的刺激,才恍然大悟迈进了这门天人之学的门槛,得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佛语有云:“待将全程历尽,方知如是因果。”《易经》绝对是实践的学问,先民秉其生活经验,发为创作,后人也必须通过本身的实践,才能真正了悟易理的内涵。真知是以力行为基础的,见闻之后还得受持,不断修行精进。

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平实亲切确是经验之谈。人生事业,学无止境,难免小过不断,只要大过不犯,便充满了积极经营的机会。现代人喜欢谈生涯规划,《易经》其实是最好的教战守策,只是理解起来百般不易。

本书尝试从现代生活的角度,切入易理的核心,透过易—象—用的纲领说明,希望能让读者拨开迷雾,南针在抱。

开卷前,引用佛经著名的“开经偈”,与读者朋友共享共勉: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变动不居

《易经》究竟在讲些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在阐述变化。

宇宙人生充满了动变。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自然界的变化无时或已。盛衰成败,离合悲欢,人世间的流转反复,更让人伤情。

台湾地区的解严、大陆的改革,同样令人目不暇接。今日两岸交流的盛况,实非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所能梦想。当我们走过从前,那种今昔大异的感受,真是恍如隔世。

1991年海湾战争陆地战四日了结,跌翻了多少专家的眼镜?台湾股市在金钱游戏大盛时,扶摇直上一万两千点,几个月间顿挫为3000点以下,许多人的资产缩水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如瘟疫般蔓延,打破了多少年来跨国企业的神话,连号称东方不败的日本,在泡沫经济幻灭后,都显得欲振乏力。通用、福特、IBM,接连创下人类有史以来天量的亏损纪录,裁员手笔之大,令人咋舌。

民主改革、求新求变的风潮,刷新了许多古老国家的政治格局。台湾地区的两党政争,波谲云诡,昔为阶下囚,今为庙堂客者,比比皆是。日本雄霸天下的自民党,在政商勾结,连连出事后,居然也会在选举中失利。

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人世是如何的变动不居,而变化的适应、掌握及预测,又是何等的重要。

依据传统的说法,《易经》的得名,“易”字有三个含义:变易、不易和简易。我们前面讲的,就是变易,世间一切的现象、事件都在变动中。《易经》的英文译名,除音译“IChing”外,也有意译成“Book of Change”的,点出《易经》是专门处理变化的学问。

不过,所有这些变动的背后,还是有着永恒不变的真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不易。《易经》教人的,就是如何透过变易去掌握不易。自然界的天体运行、动植物的生长消亡,仍然依循无所不在的科学定律。人文社会的变化虽然繁复,一样可以调理出许多千锤百炼的经验法则。

以简御繁

那么,简易是什么呢?许多人初学《易经》,往往在这里遭遇困难,它当然不是简单容易的意思,《易经》的难是有名的。

简易其实就是以简御繁,是透过变易去掌握不易的不二法门,在人性表现上便是顺其自然,无私无我,公正客观。

《中庸》上有段话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易经·系辞传》上也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

真理和日常人生其实是很贴近的,并没有那么繁杂和玄之又玄。许多人追寻真理,愈求愈远,说穿了是人性中的许多负面因素在作祟。例如自私自利,矫揉造作,主观太重,以及形形色色的欲望等,都会妨碍我们对真理的认知和实践。

在儒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性善论中,这些欲望和人为的造作,都是后天的习染,称作“人之为道”,是违反自然天性的。用这种方式去求道,必定愈求愈远,是不可能得道的。

人的私心和欲望会干扰认知,影响正确的判断。这一点确实值得重视。历史上多少枭雄人物,后来走上覆灭之途,往往植因于一些关键决策的失误。而这些失误,后人评断起来,有时会大惑不解。因为根据当时形势的分析、合理的逻辑推演,当局者都不该作出那样荒谬差劲的决策。一流高手下出绝顶臭棋,导致全盘皆输,真是令人尴尬。其因安在?

如果我们对人性、人情有更深刻的了解,细心去掌握主事者的人格特质、感情关系和决策者当时的心理背景,不少历史之谜便能豁然而解。

人并不是永远都能那么理性的。许多时候,反而是一些隐微难明、不足为外人道的非理性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常人如此,那些才华惊世的领导人物可能更严重!

佛家讲凡人有贪、瞋、痴三毒,为此长陷苦海,烦恼不断。原始生命力强、英雄气重的人,除非己有方,多半三毒俱全,嗜欲深重。

庄子有句最好的话:“其耆 (嗜) 欲深者,其天机浅。”一针见血,点出了证道的关键。反过来说,嗜欲浅的人,天机就深,就能追求真理。

印度的圣雄甘地教导人“把欲望降到零度以下”。老子主张“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便是不造作,不起私心,也就是简易。做到了便能以简御繁,以不易御变易,便能无不为。

儒家讲“无欲乃刚”,俗话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修德到摆脱私情私欲的牵扯、什么都可以不要的境地,自然就什么都不怕了!在孟子就称大丈夫,富贵、贫贱、威武都动他不得。在《易经》就是乾卦《文言传》所称的“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就能勇猛精进,生生不息。

“易”字还有第四种含义:“生生之谓易”。生了又生,创造永不止息。《易经》的英译,若取Book of creativity可能更好。

立象以尽意

确立了《易经》的主旨后,往下我们便可进入易象——亦即整套卦爻符号系统的讨论。这是《易经》被渲染得最神秘,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历来的争议也最多。

象,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象征,用来描述、诠释万事万物的性质、时态,及彼此间互动的关系。

易象的基本单位是爻。阳爻以一实线“ ”表示,阴爻以两短线构成的虚线“ ”表示,分别象征宇宙间两种性质截然不同,却又互补相成的事物或能量。至于这种符号的起源,历代有几种解释,但仍以“象男女之形”的说法最直截了当。实线跟虚线就像男女的生殖器官,二者交合,就能滋育后代,生生不息。《系辞上传》说伏羲画卦“近取诸身”,又说“生生之谓易”,正符合这种取象的精神。

由爻发展出卦,所依循的思路大致如下:一是依生生的自然顺序,阴阳爻复制叠加的往上排列过程;二是等下要谈的天、地、人和始、壮、究的观念。

二爻叠置,产生四种情形:“ ”称太阳、“ ”称太阴、“ ”称少阴、“ ”称少阳。这是所谓的“两仪生四象”,两仪即阴阳爻,由太极本体而生。

三爻叠置,四象生八卦,自然得出:

乾三连( )坤六断(

震仰盂( )艮覆盌(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以上是《八卦取象歌》,初学者必须要背诵。

八卦也是先民观察自然界,所归纳出的八种重要的自然现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依据《说卦传》的释义,分别具有下列八种不同的特性:乾健、坤顺、震动 (有朝 一日春雷动) 、巽入 (风势无孔不入) 、坎陷 (水坑) 、离丽 (附丽、附着 之意) 、艮止 (不动如山) 、兑悦。

八卦由三个爻构成,蕴含了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的宇宙观。最上面的爻位代表天,最下面的爻位代表地,中间的爻位就代表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的人。《中庸》上说,人修德到极致“可与天地参”,“参”一般作“平视”解,表明人的尊贵可与天地齐平,其实就作“三”解,也很切题。

由下而上的三个爻位,也代表事物的发展历程,以始、壮、究 (终 极) 表示,从创生开始,到壮盛,到完了。三画卦称为小成,这表示它虽具规格,却是有限制的。真正不可限量,而且诠释力更精密的是六画卦,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八八六十四卦。

六画卦是由三画卦经过一个“重卦”的过程而完成。下面三爻合称下卦,也叫内卦;上面三爻合称上卦,也叫外卦。下卦的始、壮、究后,接着上卦的始、壮、究,这就赋予了一个极为宝贵的意义:终而复始,生生不息。宇宙生命的绵延不绝,历史文化的薪尽火传,都借此象征而获致充分的说明。

当然有人会想:为什么不再往上发展成九画卦,甚至更多呢?答案是没有必要。因为重卦一次,已足可象征生生的过程,再多只是啰唆、烦琐,又并没有多说明什么,不合乎运用象征的精简原则。

六画卦成立后,原先的天、地、人爻位,重新作了分配:最下面的初爻、二爻为地位,最上面的上爻、五爻为天位,中间的三、四两爻为人位。《说卦上传》称作“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画也是要背的,这是学《易经》的入门功夫,偷懒不得。前人也编了歌诀,以方便记诵:一是《分宫卦象次序歌》,一是《上下经卦名次序歌》。配合前面的《八卦取象歌》,演练熟习后,便可随时由卦名画出卦画,由卦画而得出卦名。

《分宫卦象次序歌》( 乾坎艮震为阳四宫,巽离坤兑为阴四宫,每宫 阴阳八卦 ):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为泽,泽水因,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央姤萃,升因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时与位

往下我们以乾卦为例,进一步阐明卦爻间的关系和意义。乾、坤为父母卦,其他六十二卦都含有乾坤的本质。乾卦是创生之首,一切卦象的基本范型,搞懂了乾卦,便掌握了易理入门的金钥匙。

乾卦六爻皆阳,象征一种发扬惕厉、生生不息的原创力。卦辞为“元亨利贞”,“元”是大始,“亨”是通畅,“利”是顺利有好处,“贞”是固守正道。“元亨利贞”称为乾卦的四德,代表乾卦全卦的特性,一切都充实光辉到极点。这四个字所蕴含的观念,早已深入到中国民间,许多人名、路名及商号都取材于此。

六爻各有爻辞。最下面一爻称为初九,初指爻位,九代表阳爻 (六 代表阴爻,相关说明往后讲卦时会提到) 。初九的爻辞是“潜龙勿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传说能飞能潜,海陆空三栖,而且千变万化,见首不见尾,难以捉摸。皇帝叫真龙天子,父母都望子成龙,良缘绝配称龙凤呈祥,龙又是尊贵、卓越的象征。乾卦就以龙来象征生命力的激进、奋斗成功的历程。

初九代表奋斗初期,虽有旺盛的企图心,力求上进,但位卑职微,经验稚嫩,实力尚不足以有为,就像龙潜伏在地底下一样,难以施展。这时该做的事就是“勿用”,不必妄想一步登天,好好潜修充实自己,以等待未来可以施展的时机。社会的新鲜人、组织的基层,都应奉此为圭臬。

九二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龙”的“见”,读作出现、显现的“现”。初九的龙经过一段时日的潜修,已臻小成,出现在地面的田地上,为众目所睹,大有厚望。这时最重要的,是能遇到赏识他、提拔他的上司,彼此间相互配合,干一番事业。这里的大人,指的是居于君位的九五。五爻与二爻,分居上卦与下卦的中位,彼此是相应的关系 (承乘应与是爻位互动的基本原则,稍后即会讲到) 。前面讲天、地、人三才时,初、二两爻属地位。初是地下,所以称“潜龙”;二是地上,所以称“见龙在田”,表示已突破坚硬地面的客观限制,准备有所施展了。

九三不称龙,称君子,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三、四两爻属人位,人道特别艰辛,《系辞传》中即有“三多凶,四多惧”之语。

乾性健,“乾乾”是健而又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是说一个充满了上进心的人,整天不停地干,直到晚上还不休息,好像满怀警惕,深恐落后似的。“厉”是危厉、危险,“咎”是灾祸、罪过。人生奋进的历程中,充满了不可测的风险,只要永远保持冲刺的动力,就不会有什么祸灾与过错。《系辞上传》说:“无咎者,善补过也。”不断从挫折中汲取教训,修正、挺进,望着标杆直跑。

九三这爻真是拼命三郎,许多人在求学或创业的历程中,都经过这段。开夜车、加班、睡办公桌、睡实验室,两眼通红,咬牙切齿,胸中永远有把火在燃烧。

这样努力打拼到九四,由下卦升进上卦,可碰到一个难过的瓶颈了。九四爻辞是“或跃在渊,无咎”。仍不称龙,但主体显然是龙。这条龙在万丈深渊前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但多少有些进退两难。往前一步,便是当家做主的九五君位,过去从初到四位的艰苦历练,可说也是为此做准备,但真的已能胜任无虞吗?在台下帮腔唱戏容易,直接挑大梁主导全场又是另一回事。批判别人的领导,至少旁观者清,换自己上台,会不会当局者迷,表现更差呢?

更要命的是,如何处理现阶段与九五的关系?中国自古有“伴君如伴虎”的话,正是提醒人君臣之际的难处。居大臣之位而得心,或战绩彪炳而功高震主,都是致危之道。汉初刘邦杀功臣的故事脍炙人口,其实每朝每代都少不了这样的戏码——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未必是残酷,而是个中涉及的人性几微很值得研究,至少不能逃避,要很理性、很智慧而勇敢地去面对。

所谓“四多惧”,惧什么?除了惧怕升任九五不能称职外,就是怕招九五之忌,在上进的关键时刻阵亡,以致前功尽弃。好在九四是阳爻居于阴位 (初、三、五位为奇数,属阳位,二、四、上位为偶数,属阴位) ,本性是阳刚不屈的,所处的时位却须阴柔谦退,这么一刚一柔相济,阴阳调和,就可解消君主的疑忌,而获无咎。

九五是一卦之主,过去皇帝称九五之尊,即由《易经》而来。爻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乾卦之龙历经潜、见、奔、跃,至此终于跳过龙门,腾飞天际,进入主宰的境界。五位在三才中正属天位,居高临下,无远弗届,所谓男儿得遂青云志,扶摇直上九万里,领导时代风骚,不在话下。这时仍别忘了得“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指的是九二这个大德之臣。

九二、九五都强调“利见大人”,表明君臣配合关系的重要。红花还得绿叶陪衬,领导和干部其实是互相需要,谁也不能靠唱独角戏获致成功。乾卦《文言传》阐释这段,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谓“云从龙,风从虎”,人生事业,就是在这样雍容契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阳刚之气再往前发展到上龙,成了“亢龙有悔”。亢是高亢、直前不返之意,就是冲得太过头了,高得离了谱,到了外太空,对人间世已经不能发挥作用。孤芳自赏,高处不胜寒,这时当然就有悔——“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文言传》云:“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形容这种处境十分贴切。一般退休领导人、过气的英雄,尝过权力巅峰的滋味,难耐寂寞,回想当年时,便是这般情境。参谋长调参军长,院长改聘顾问,都是“亢龙有悔”。

乾卦六爻的奋斗史大致如此。一般卦象只包括六爻,而乾、坤两卦却还有下文:乾卦是“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坤卦是“用六,利永贞”。这不是爻辞,而是紧接在爻辞后,总括六爻特性,更深一层的提示。

九和六是阳爻和阴爻的代称,“用”是发挥、运用的意思,“见”还是读作显现、表现的“现”。用九,就是将乾卦阳刚正气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所显现出来的境界,便是“群龙无首”,而这种境界是吉利的。

从初九的潜龙,到上九的亢龙,所处之位虽有高下,所逢之时虽有顺逆,就其阳刚本性而论,却是绝对平等的,没有谁有权任意主宰他人的祸福吉凶,人人就其时位,尽其在我,都能成器成龙。既然都是龙,还需要领袖做什么呢?

“群龙无首”,在一般俗语中已沦为贬义,代表一种混乱失序的状态,而其本义却是高远无极,含蕴深厚,几乎可以作为《易经》,甚至整套中华学术的最高境界。人生历练愈丰富,古往今来的史识愈强,愈能体悟其洞见之深刻。

一般人都欣羡向往“飞龙在天”的时位,总以为大权在握、叱咤风云是人生追求的目标。其实那毕竟是一条窄路,真正的人生大道,还在体认众生平等、群德群性的发扬。“群龙无首”的道理贯彻了,在宗教上即不需要上帝,在政治上就否定了专制独裁。传统所推崇的世界大同的理想,也与此有关。这套思想太重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往后将再辟专章讨论。

当位得中

由以上乾卦的例证,我们可以知道:卦是象征人生某种情境,而爻则是该情境中不同时位下所有的状态。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已将人生际遇分类剖析得相当透彻入微,更何况卦与卦、爻与爻间还有千丝万缕、密切互动的关系。每一卦每一爻,都非孤立的情境与时位,而是通体相关的。这样组合起来的象征系统,其诠释力既犀利又圆融。《系辞上传》说:“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爻位除了天、地、人三才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观念:一是当位,一是得中。

二、五两爻就是得中,因其分居下卦与上卦的中位,不偏不倚,凡事不走极端,恰到好处。得中就爻位来说,是很有利的。

至于当位,是爻性和爻位的配套关系。初、三、五属奇数阳位,二、四、上属偶数阴位。若阳爻居于阳位 (如初九、九三、九五) ,或阴爻居于阴位 (六二、六四、上六) ,就是当位。反之就是不当位,如九二、九四、上九、初六、六三、六五。当位以人事来说,就是称职。事业的选择、职务的安排,合乎量才适性的原则,容易安其位,有所发挥与贡献。爻的当位与否,直接影响该爻的吉凶。

九二跟六五虽然不当位,但得中,利弊相抵,一般都还不坏。九五跟六二既当位,又得中,占尽优势,称为“中正”——取其既中且正之意,正即当位。

承乘应与

当位与得中,是爻本身的资源条件,此外爻与爻间的互动关系也值得注意。

上下邻近两爻,是承乘的关系。下承上,上乘下,组织里的位阶层级,上司与部属的伦理权责,是正常组织里必具的架构。

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则是应与的关系,这是由三画卦发展成六画卦,上下卦始壮究的爻位呼应而来。相应两爻若为一阴一阳,根据异性相吸的原理,彼此互动会很激烈,希望克服时空距离的阻碍,结合为一体,这就称为“相与”。若两爻为同性,则难免相斥而格格不入,这就是“应而不与”。

一般人事组织里,谁看谁对眼投缘,拉帮结派,天天纵横捭阖,兴风作浪,就是应与的问题。承乘应与,提醒人除了本身掌握的资源条件外,还须注意周遭情势,人事关系的调和。否则,仍然可能卡死在环境的阻力中,始终不得施展。

有关爻位的特性与吉凶,《系辞传》中有专章讨论,这里只简要提示。前面已经说过“三多凶,四多惧”。固然人道艰难,主要也是因为三、四爻不得中之故。还有“二多誉,五多功”。

由前面乾卦九二、九五的阐析,应不难理解。受称誉,易建功,当然和二、五爻居中位有关。

错综其数

以上是爻与爻间的关系,往下再看卦与卦间的关系。若能掌握卦与卦间的互动,对我们更精确理解一个卦很有帮助,也使我们遭逢情境、思考问题时,能更深入更周全。

首先是错卦和综卦。

错卦又称正对卦、旁通、伏卦或变卦,就是一卦六爻全变,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所得出之卦。例如乾、坤两卦就是互为错卦,卦性彻底对反 (乾刚坤柔) ;坎卦跟离卦也是一样 (中满中虚,水火异途)

我们且来看看蒙卦的错卦是什么?

依分宫卦象次序,蒙是山水蒙,上卦艮山 (艮覆盌) ,下卦坎水 (坎 中满) ,可画出卦画:

蒙卦六爻全变后,成为上卦兑泽 (兑上缺) 、下卦离火 (离中虚) ,泽火革的革卦。蒙是蒙昧无知,革是革命。蒙卦全变,代表启蒙成功,民智已开,当政者的愚民政策不再管用,这时社会就要起革命了。这是错卦的妙境。

综卦又称反对卦或覆卦,就是一卦六爻全部翻转倒置,所成立的新卦。例如损卦和益卦就是互为综卦,一个消耗减损,一个获益增加。但“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有时摆低姿态,吃亏就是占便宜,先损而后益,有时先益反而后损。这是综卦的微妙处。为了初学者便利,仍然仿上例图解于下:

综卦与六十四卦的先后次序,也有密切关系。前面我们曾提到上下经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屯与蒙、需与讼、师与比、小畜与履、泰与否等,就是互为综卦。后卦与前卦间,有相因或相反的承接关系。损益、泰否是相反,屯蒙、需讼是相因。

屯卦( )是乾坤父母卦交合后所生的第一个卦,代表万事万物初生的状态,生命力具体而微,相当稚嫩,需要好好呵护养育,对周遭的环境充满了好奇与未知——这就是蒙( )。既然蒙昧无知,就需要好好教育以启蒙。

需卦( )代表物质需要,具体来说就是饮食之道,为任何生命所必需。但生活资源有限,为了争夺资源往往起纷争,这就是讼( )。吵架若还摆不平,就会打架,进一步升级刀兵,就成了师( )。两方争斗,怕力量不够,四处结盟,这就是比( )……

《易经》有一篇《序卦传》,专门讲这个。卦序给人的启示是:人生的许多情境,有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彻底搞清楚了,对解决当前问题很有帮助。

《易经》还有一篇《杂卦传》,也是针对综卦相因相反的性质立论。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等八个卦,卦形对称,颠倒后的综卦为其本身外,其他五十六卦,可看成二十八对相综的卦组。通过相综两卦的比较,更能清楚地掌握每一卦的特性:“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杂卦传》用字精简,剖析卦性却往往一针见血,给人很大启发。

卦变与中爻

错卦与综卦是卦象整体的变动。错综之外,还有局部的变动,也就是所谓爻变,以及因之而产生的卦变。错卦是一卦六爻全变,另外还有一爻变到五爻变的情形,变化相当复杂。由于牵涉到占筮算卦的方法,往后会有专门介绍,这里只简单例示如下。

乾卦初爻变,成为姤卦。姤是邂逅、相遇的意思。众阳下一阴生,刚柔相遇,乾卦的纯阳体质起了变化。一阴势力尚微,但因卦爻是往上发展的,极可能日渐坐大。所以就阳爻的立场来看,姤之时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防微杜渐。

姤卦卦辞:“女壮,勿用取女。”女指阴爻,阴柔的势力愈来愈壮,所以《彖传》说:“不可与长也。”必须遏制她再往上发展。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和此同一思路。当我们踩到地上霜时,就应预想到不久寒气更甚,地面上的水会结成坚冰,变成纯阴的坤卦。前面说乾、坤两卦是父母卦,其他六十二卦都有乾、坤两卦的影子,于此可见一斑。

同样,坤卦初爻变,成为复卦。所谓一元 (阳) 复始,万象更新,众阴下一阳生,恶劣晦暗的环境又见生机,重燃起无限的希望。身体复元、复健,政治有复国,修德讲复性,讲克己复礼,都是复卦的卦象。

依此类推,乾卦初、二爻变,成遁卦;初、二、三爻变,成否卦;初、二、三、四爻变,成观卦;初至五爻皆变,成剥卦。坤卦初、二爻变,成临卦;初、二、三爻变,成泰卦 (三阳开泰) ;初、二、三、四爻变,成大壮;初至五爻皆变,成夬 (决绝之意,五阳战一阴,阴阳大对决) 。以上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易经》中称为十二消息卦,也叫十二月卦、十二辟卦 (辟是君,当家做主、当月轮值之意) ,在夏历中分主一年十二个月候,简示如下图:

前述乾变姤、坤变复的情形,乾、坤称本卦,姤、复称变卦或之卦 (之 是何所之,胡适之的之,到哪儿去的意思,英文就是to) 。本卦也称贞卦,变卦也称悔卦。一卦三爻齐变,会产生贞悔相争的情况,往后讲筮法时再细论。

以上错综变序,讲的是卦与卦间的联系,另外还有所谓的卦中卦——情境中隐含的情境,称为互卦或中爻。中爻指的是二、三、四、五中间四爻,二、三、四爻合成一个三画卦,称下互,三、四、五爻合成的三画卦,称上互。《系辞上传》说:“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中爻牵涉三、四人位,表现奋斗历程中是非特多,要完整地判断一个卦象,不能不纳入考虑。

举屯卦为例,下互为坤,上互为艮。坤是众,艮为止,所以屯卦卦辞中有“利建侯”,以治众民;有“勿用”,以止躁动。兹图示如下:

上互的艮,与下互的坤合起来,又组成剥卦。剥卦的卦辞为“不利有攸往”,与屯卦卦辞中的“勿用有攸往”合拍,告诫人在形势不利、实力尚弱之时,勿轻举妄动。屯卦中隐含了剥卦,影响到其卦性、卦德,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这就是中爻的意义。

卦中卦要再细分其实还有,历代象数家很会在此用心。但对初学者来说,讲完中爻,一般卦爻的知识都已齐备,足够运用的了。

花不少篇幅介绍这些,主要是提醒大家:人生情境无法孤立,而是通体相关、紧密互动的。从哪里来?到哪儿去?可能往哪个方向变化?外界有何限制?有何机会?内在有何条件?有何隐忧?对全局体察得愈深刻,愈能掌握问题的本质,人生重大疑难便能迎刃而解。 0dSfw5l2FaZBSoyoDmQEw69vLPKZW6YZbnH+OZ5lQYGMHNhCYFPwFcwMTYDPQ86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