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阅读,很多人都会有类似这样的体验:
1.别人可以在书桌前安静地看书一整天,好像跟世界隔绝了一样,而自己刚把书翻开,就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2.别人可以轻松地获取书中的信息和知识,而自己却很难读懂一本书;
3.别人可以在车上、餐桌前、厕所里看书,而自己在哪儿都不想看书;
4.别人一看书就忘记喝水、吃饭、上厕所,而自己一看书就想睡觉、吃东西,想各种好玩儿的。
也许上面说得有点夸张,你可能会说:“我才不是那样的,我还是挺爱看书的,很享受书中那淡淡的油墨味,也沉浸于那字里行间的意境,非常享受阅读时的体验。”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已经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阅读者了。
实际上,大多数人还是不爱阅读、不善阅读的,接下来我们就从大脑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对阅读提不起兴趣。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麦克林博士提出“三层脑理论”,他指出人类大脑从开始发育到基本发育成熟大概要经过三个阶段,或者说一共有三层大脑(如图1-1)。
图1-1
原始的爬虫脑
第一层被称为爬虫脑(也叫作原始脑或本能脑),主要负责人类的本能和基本的生理功能,比如身体发育、新陈代谢、生命维持等。还会负责一些条件反射,比如,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就知道饿了会哭,渴了会哭,身体不舒服了也会哭。
爬虫脑是不具备思考或者学习能力的,它是大脑中预先设置的调节器,主要控制一些固定的行为,确保身体能够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动作与反应,属于无条件执行人类意志的脑。
感性的哺乳脑
第二层被称为哺乳脑(也叫作旧脑或感性脑),哺乳脑包围并覆盖着爬虫脑。大脑发育到这层,就开始有了“人”的感觉。哺乳脑是情绪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掌控中枢,主要掌管情绪(高兴、愤怒、喜悦、悲伤、恐惧等)、感性记忆(以情感主导的记忆)与注意力,控制人的正向(回馈性)和负向(惩罚性)行为。
理性的大脑皮层
第三层是最上层的大脑皮层(也叫作新脑或理性脑),这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脑。大脑皮层分为左脑和右脑,是掌管人类一切心智、行为的思考中枢。它主管着语言表达、文字写作、计划推理、学习适应、抽象思考等功能,主要负责①收集及处理感官接收的讯息,进行神经认知分析;②对肌肉运动进行控制;③分析与解决问题、使用语言与数字、生成理性记忆和思维记忆、发展复杂推理思维智力的能力及创造能力;④生成有意识的思想活动、形成非语言性的意念和控制、对“观念、艺术、符号、想象”产生感觉等,也是整个大脑内最后做分析、规划、整合、协调、决策判断与发号施令最重要的指挥所。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都可以用“三层脑”理论来进行解释。
比如,当我们在看书时,觉得饿了或是渴了,以往可能会觉得是自己读书不够投入,但也许并不是这样的,其实就是肚子饿了或者口渴了,然后爬虫脑给我们发出了相应的刺激信号,我们接收到了而已。
再比如,当我们在看书时,突然听到一些声音在说“这本书好无聊”“看书真没意思”“还是出去玩吧”,这只不过是我们的哺乳脑在起作用,它在传达身体真实的需求而已,所以不必过分紧张。
阅读活动是由大脑主管的,所有我们表现出来的对书的态度,都是大脑最真实的反应。那么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是否能够让大脑接受呢?我们在阅读时,大脑的体验感好不好呢?
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把大脑比作工具,那么阅读就是在使用这个工具去达成我们的目的。打个比方,当我们需要在墙上钉一个钉子时,我们会去找一把锤子,没有人会拿一个螺丝刀去钉钉子,因为工具用错了。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不善于阅读,就一定要改变阅读方式,通过改变去配合我们的大脑,也就是用大脑喜欢的、习惯的、符合大脑工作模式的方法去阅读,这样我们自然就会爱上阅读。
我在孩子1岁左右时,就开始给他买一些书来看,那时候主要是“布书”和可以触摸的“感统训练”的书。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让孩子理解书中的内容,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他对书有初步的认识,习惯“翻书”这个动作,让他的大脑,尤其是“哺乳脑”,接受“阅读”的过程。随着他慢慢长大,我开始给他买一些纸质书籍。他现在3岁,已经有几十本书了,大多是认知数字、形状、颜色和字母的书,还有一些“找物品”的书。我慢慢发现,他真的喜欢上了看书,甚至很多次早晨刚刚起床,就说“书,书”,主动要求看书,这得益于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翻书、看书。在他看书的过程中,我和他的妈妈一直陪伴他,跟他一起看书,有时候我们还会根据书中的内容发散去做一些游戏,讲一些其他好玩儿的内容。就这样,孩子慢慢喜欢上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