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1 消费的环境影响概述

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存方式,消费问题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包括消费经济问题、消费社会问题和消费生态问题,体现为消费结构问题、物质匮乏或剩余问题、消费公平与效率问题、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等(赵玲,2007;卢嘉瑞,2005),环境问题是消费问题之一,如果把消费问题分为本体问题(人类的消费行为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客体问题(消费系统发展与其他系统的联系问题)两个部分,那么环境问题既存在于人类消费需求的不断发展进化中,也客观地存在于与消费相关的其他系统中,因此消费的环境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消费的深层次问题之一。

一些学者对消费的环境影响问题开展了研究,宁军明(2005)认为消费与生活方式共同影响环境。消费依赖于生活方式,它主要有三类决定因素:个人或家庭的特征、社会环境、产品的技术特点。每一种生活方式都与一定的消费产品组合相联系,要理解可持续消费,只分析产品与服务的购买行为或占有信息是不够的。消费总的环境影响是由购买、使用与耗费行为即各种消费行为决定的,这些消费行为与各种不同产品与服务的支出、产品的技术特征联系在一起。此外,产品的技术特征还通过成本效应直接影响环境,即不同的技术对经济主体的消费所造成的成本是有差异的,从而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秦鹏(2008)指出,环境问题的深刻根源隐藏在消费行为当中,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似乎都能找到人类为满足消费而进行物质追求的印记。罗马俱乐部的代表人物梅多斯等(2006)认为,任何人口或国家对于地球的源和汇的影响(生态足迹)是与其人口( P )、富裕程度( A ),及为了支持这种富裕程度而使用特定技术所造成的破坏( T )三者乘积相关的,为了降低人类的生态足迹,每一个社会都应该在最有可能改造的地方加以改进。

总体看来,消费的环境影响问题伴随着消费而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历史原因;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和人类消费需求升级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两者互相制约和发展,当人类环境消费需求超过了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也就超过了自然界自我维持的平衡点,可能产生不可持续的环境影响,任由这个状况持续发展,就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然而消费的生态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社会经济政策对环境问题的反馈,会促进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

探讨消费的环境影响机制对研究可持续消费政策、化解消费与环境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研究的难度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消费与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消费与社会需求、消费与社会公平等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若把关注点仅仅放在消费的环境影响上,而不用联系的观点考察其他,可能会使我们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境地。所以,我们应把消费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置于一个复杂的系统中,从系统论、人口学、经济学、生态学、科技和历史学等角度探讨消费问题,以获得客观的认识。

按照环境压力、消费与环境的作用机理、环境效应,以及环境目标与对策等四个方面,从人口、消费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和消费的历史因素等方面剖析消费的环境影响机制。人口的数量、结构等静态因素和迁移布局等动态因素构成了环境压力,人口对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乘数效应上,即人口越多,环境影响越大;从环境效应看,当人口数量和消费规模超出了环境承载力,就会产生生态赤字,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同样,消费主义和线性消费将导致过度消费,产生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消费的环境外部性将产生消费环境影响的人际、区际和代际不公平,造成资源侵占和跨际污染;科技两面性和科技发展的结构失衡加速了资源耗竭,加大了环境风险;消费结构的演变和层次提升,产生的耦合演变和累积效应,促进生态历史遗存资产的耗竭和全球生态赤字的产生。因此解决消费与环境的矛盾,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社会、经济、技术的系统工程,一是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城镇化调控等,促进全民参与和全民行动,加强人口的规划和社会调控;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线性消费模式为循环消费模式,促进环境友好型消费;三是实施有效的消费经济政策,通过消费的环境补偿,实现消费外部性的内部化;四是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发展,尤其是促进环境保护型技术、环境无害或微害型技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发展;五是对消费的环境问题研究要树立历史观点,实施全球战略(见图2.2.1)。

图2.2.1 消费的环境影响机制概述 XUvlHbu9CzchuH7NwGFyDgMX9/7yl3STsgVlg4Szmo/wC5QuyAZmn2ks0a3WEC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