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1 消费及其特征

2.1.1.1 消费的概念

在我国古代,消费的含义相当于浪费。东汉的王符(约85—163年)在《潜夫论·浮移》中最早提出“消费”一词,说奢侈品生产“既不助长农工女,无益于世,而坐食嘉谷,消费白日……”(欧阳卫民,1994)。可见,在我国,“消费”这个词一千八百多年前就有了,但带有一定的贬义。有意思的是,根据英国学者Willims Ramond(1985)的研究,“消费”(consumption)在英语中最早出现在14世纪,含有“摧毁、用光、浪费、耗尽”等贬义,潜在的含义是超过了适度的占有和使用的范围,与我国古代的意义相近,也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18世纪中期以后,消费的贬义开始消退,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中成为一个与“生产”(produce)相对应的概念,但其消极内涵在19世纪后期依然存在,如新古典学派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1842—1924)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消费是负生产,消费的对象是效用而非物质,消费的行为打乱了物质的排列,减少或破坏了物品的效用;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消费”的字面含义是“对货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耗”。到了20世纪中叶“消费”一词开始从学术术语转化为一般的大众用语,消费被更多地赋予了社会学意义,对消费的研究也开始渗透到不同学科。

消费是一种经济行为。作为经济学概念,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2003)认为,消费是人们在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耗过程,它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经济大词典》对消费的解释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的消耗”。我国专门研究消费问题的《消费经济词典》的解释是“人们通过对各种劳动产品的使用和消耗,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无论哪一种定义,都认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生产消费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物质和劳动力等的消耗,它属于中间消费,归根到底是为了生产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等;生活消费属于最终消费,产品一旦经过生活消费,其本来意义上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

消费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的、生理的、精神的行为(张兴桥,2004),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心理需求,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中实现的社会行为,它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又被经济管理者、经济学家当成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来利用。

本书研究的消费是指生活消费。龚绍岳(2003)等认为生活消费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产品和享受劳务的行为和过程;类似地,中国台湾学者高叔康在其《经济学新辞典》中将生活消费定义为满足生活欲望的行为;尹世杰(2003)认为生活消费具有两重性,即具有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性质。可见,生活消费并非偶然地或随意地消耗物质,而是促进人类生活内容丰富,或有所期待的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具有必然性、目的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值得关注的是,人类消耗的物质产品和服务,除了经济产品和人工劳务以外,还包含着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人类享受着历史积累的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的功能,衣食住行,观光旅游,吐故纳新,样样离不开自然,尤其是当人类的物质消费规模超过自然代谢提供的“利息”,产生生态赤字后,人们就要“吃老本儿”,消耗着自然的历史积存。我们研究生活消费对环境的影响,除了要研究人工消费品和服务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外,还要关注消费的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问题。因此,本书把生活消费定义为:人类为满足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消耗的人工产品、自然产品以及享受劳务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行为和过程,是物质消费和功能消费的统一。

2.1.1.2 消费的属性

属性是指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包括状态、关系等,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的。任何事物都有许多属性,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的统一,人有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消费是对人们需要的满足,那么消费应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张兴桥,2004)。

消费的自然属性。首先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称本能需要、原始需要等,是指人们为了维持有机体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以及呼吸、排泄废物的净化等方面的需求。这类需要由人体生理机能的反应产生,具有维持、延续生命,保持人体基本平衡的作用。其次,从消费的物质来看,无论是自然产品还是人工产品,都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

消费的社会属性。消费一般存在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具有目的的综合性和行为的多样性,既是表现社会认同和社会区分的方式之一,又是沟通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消费的社会属性概括为:一个具有社会性的消费主体,在一个社会过程中消费具有社会性的消费品的过程。

消费的精神文化属性。消费的满足,既是生理满足、社会满足,又是心理和精神的满足,三者不可剥离。消费始终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文化认同等有关,考古学发掘的任何古代文物,除了反映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外,都带有着当时当地的文化传统、文化色彩和精神世界。因此可以说消费者带着深刻的文化烙印和精神需求,选择和消费着已被赋予文化内涵的消费品或进行着具有文化意蕴的消费活动。

与社会生产、文化教育、法律规制等其他社会活动不同,生活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是消费者个人或家庭的自主行为,具有自由决策权、分散性、经济相关性、社会文化等特征。

2.1.1.3 消费的系统论观点

根据现代系统研究开创者Bertalanffy的定义,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也是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许国志,2000)。人的生活消费符合系统的定义,是人类社会复杂巨系统的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揭示生活消费的环境影响机制,必须用系统的方法和思路来研究消费,主要采取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相结合,确定性描述与不确定性描述相结合,静力学描述与动力学描述相结合,理论方法与经验方法相结合,精确方法与近似方法相结合,等等。可见,研究生活消费与环境的关系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P6kILZEOaTbUUpQy0Czi3SpmPI6YpGkt8L+e4dc0lee9QtTbg2f1BvKZLBASpX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