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普通儿童可以在日常活动、游戏中发展和完善其感知力,而特殊儿童因其感官的障碍或身体功能限制或发育迟缓等原因,导致其感知能力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发展完善。这就需要给予他们特殊的、针对性的训练,充分开发其感知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要使特殊儿童的感知训练具有针对性、计划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实施特殊儿童感知训练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要使特殊儿童感知训练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对特殊儿童进行感知觉能力的诊断性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为其订立明确的训练方向和目标,按照目标和方向来进行训练。因为,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很大,即使是同类别的特殊儿童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甚至,特殊儿童个体内的感知能力差异也很大,这就需要通过评估来确定具体的训练目标。有了目标才能设计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并设置环境实施训练和进行训练效果的评估,以及训练方案的调整。
对特殊儿童实施感知觉训练,其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选择,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基本学习能力开始延伸。切忌不切实际,不了解学生感知、身体能力的现状与局限,生搬硬套一些训练目标、活动设计与方法,人为拔高或降低儿童的能力,违背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导致训练无效,甚至对儿童造成伤害。
对特殊儿童进行感知觉训练时,要依据特殊儿童的各自特点,在教、学和评估中,运用因材施教的策略和方法,突出针对性,设计恰当、有趣的活动,精心布置安全、适宜、有益的环境,灵活选择适性的、多元化的训练方法,尽可能把训练项目融入生活流程中,避免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的学习脱节。
对特殊儿童实施感知觉训练,在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步骤上要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低级到高级地螺旋上升。在训练中,若发现儿童停止反应,则需分析原因。如果是难度太大,则需要再进行任务分解,降低难度;如果是难度太低,儿童没有兴趣或是活动设计缺乏趣味性,则需改进活动设计,增加难度,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
对特殊儿童实施感知觉训练,要尽可能设计那些能让特殊儿童多感官参与的综合活动,尽可能使同一个训练活动中体现更多的训练目标和方法,尽可能实现单位时间内训练效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特殊儿童感觉整合的作用,更有利于其感知能力的发展。同时,在感知训练中,将知识、技能与培养特殊儿童正确的态度及较高层次的思考能力并重。
在特殊儿童感知能力和感知训练的评估中,需用客观的标准衡量儿童的现有能力及其进步。评估标准的制订因人而异,评估结果的分析也因人而异。前后的评估结果只作个体的纵向比较,来反映个体在感知训练中是否有进步、进步速率如何,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等是否具有适切性、针对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等。评估结果通常不作儿童之间的横向比较。
对特殊儿童实施感知训练,训练前应做好充分的调查、观察,了解儿童的喜好,准备好训练中所需要的强化物。在感知训练中,要认真观察,及时肯定、强化与激励儿童的正确反应,重视儿童在训练中的点滴进步,激励其进一步练习。训练结束时,对训练中反应正确的儿童要给予一个有力的肯定与强化,帮助其建立自信心,激发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对特殊儿童实施感知训练,训练计划结束后,需用评估结果或报告的形式,用事实数据、视频等呈现特殊儿童的感知训练效果及其进步情况。因此,在制订训练方案的同时需明确阶段评估与终结评估的客观标准,用来衡量儿童训练的实况,还要使儿童的训练进度和结果能清楚地显示出来,以便向家长、教师和学校(机构)提供更多数据。
【本章小结】
特殊儿童的感知觉训练离不开感觉和知觉这两个基本的概念。因此,本章开篇就介绍了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的生理基础和感知觉的作用。
接着,本章分析了感知觉训练的含义,梳理了感知觉训练发展的历程,重点分析了依塔德发展的“感觉训练法”、谢根设计的“整套系统感觉训练法”、蒙台梭利发展的“感官教育法”、弗劳斯蒂格提出的“动作教育”以及爱尔丝提出的“感觉统合训练法”。
随后,本章列举了智障、学障、自闭症三类特殊儿童的感知觉特点,说明特殊儿童感知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差异性,并从六个方面阐明感知觉训练对特殊儿童的重要意义。
最后,本章阐述了对特殊儿童进行感知觉训练需要遵循的八个原则,确保训练的针对性、适切性、科学性。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2.感知觉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3.什么是感知觉训练?
4.历史上哪些人物对儿童感知觉训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做出了哪些贡献?
5.特殊儿童的感知觉有何特点?
6.对特殊儿童进行感知觉训练的意义何在?
7.对特殊儿童进行感知觉训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