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南京大学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面对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把握“九个第一”,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管理方式转变,稳中求进,进中突破,“第一个南大”建设取得了振奋人心、可圈可点的阶段性成效。
2018年,学校根据文理工医特色发展的总体战略,着力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进一步优化五大学科高峰群布局。
作为首批入选教育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的高校,我们获得了增列和调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交叉学科的自主权;以此为契机,学校积极推进学科布局调整,增设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撤销2个一级硕士点、6个二级硕士点、6个交叉学科。学校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要求,谋划布局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努力打造新的学科高峰,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自然资源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学校继续实施“学科亮点工程”,分解细化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建立目标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激发活力,激励帮助更多学科实现从“高原”向“高峰”的跨越。2018年,学校全面启动与江苏省共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双一流”建设配套经费得到落实。
在2018年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数据中,南京大学共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两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在2018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名。
2018年,学校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持续加大“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力度,积极营造“凡事问队伍、凡事提升队伍”的文化,着力打造人才队伍“双高峰”。
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成立职业道德与纪律委员会,研究制定师德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决贯彻落实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严肃查处师德问题。二是引育并举,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新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1个,团队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等;新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近30人。校内新增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青年长江学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三是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动力机制改革,正式出台新一轮“登峰人才”支持计划,以高水平的聘期目标任务为导向,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为杠杆,重新整合我校高层次人才资源,充分激发高层次人才投身“双一流”建设中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四是布局和加强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成功举办第二届“南京大学青年学者前沿论坛”,邀请了近两百名海内外知名高校优秀青年学者走进南大,论坛已逐步形成品牌,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开始谋划“青年人才跨越计划”,面向各学科青年领军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需求,逐步建立跨学科、多样化的交流与展示平台,不断营造适合青年学者稳步成长的良好氛围,力争给予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育和综合性支持,发掘和培养一批能够引领大平台建设、大项目实施、大团队发展、大成果产出的青年学术领军人才,让他们迅速成长为南京大学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着力通过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放大南京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势和特色。
2018年,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稳中有进,全国各地文理科录取线对应考生平均名次连续三年提升,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大类招生培养联动改革顺利推进,2017级本科生大类分流第一志愿总体满足率达90.76%、前两位志愿满足率达97.12%,大类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以“十百千”优质课程建设为着力点,“课堂革命”持续深化,立项建设的“百”层次优质课程已达31门、“千”层次优质课程已达326门。“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本科生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已达到10个,作为首批挂牌单位,我校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被教育部国际司评估为优秀,我校大学生创业园获批江苏省创业示范基地。博士生“四三三”培养改革、硕士生“二三三”培养体系改革持续推进,以教育部博士生综合改革和专业学位硕士生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继续实施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制定《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指导意见(试行)》,深化课程改革,启动“硕博”贯通课程体系建设。围绕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精准化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向国际组织推送学生实习任职工作全面开展,27名学生获得国际组织实习录用资格,生涯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学生就业率保持高位稳健,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8年,南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5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的十分之一,一等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另有4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四三三’培养机制综合改革”荣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博士生教育改革相关研究论文荣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七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学校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人才评价委员会授予“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还有一大批南大金牌课程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其中,天文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宇宙简史”课程,有机融合专业知识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成功上线,吸引16000余人选课,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南大学生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最重要受益者,在一系列竞赛中摘金夺银,在诸多高级别奖项评选中成绩斐然。2018年,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我校一等奖获奖数是全国高校最多之一;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创业项目首获金奖;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校获得2项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刷新了奖牌纪录。此外,南大学子还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摘得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一等奖。1人入选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荣获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获得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组金奖,1人获评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奖学金之一“罗德奖学金”,等等。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推进实施转型提升战略,在保持基础研究与NI指数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创造技术再到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并以“卓越研究计划”为抓手,着力打造“理工医”、“大文科”科研双高峰。
在理科科研方面,2018年,南京大学在反映基础研究质量的“自然指数”榜单中,继续保持全球前列,位居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第18位、全球高校第13位、中国高校第3位。高峰性科研成果不断凸现,比如,物理学院万贤纲教授的相关系列工作已被 Nature 、 Nature Physics 、 Science Advances 杂志分别正式接收,并将于近期刊印发表。以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垂直电荷转移成像器件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方面形成新亮点;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施斌教授团队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突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选中,我校11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7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三;在江苏省科技奖评选中,我校11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国际合作奖1项,获奖总数位列全省第一。
在文科科研方面,成功召开“文科工作会议”,印发《南京大学关于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构建文科工作的大格局;发布《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分类评价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激发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的创新活力和创造贡献。“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研究院”成立,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长江产经研究院入选国家工信部“工信智库联盟”、入选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平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英文版)正式上线。学校的智库资源不断整合,中文学术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创新,犹太文化研究、非洲研究等特色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持续深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南京大学在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共计获奖69项,其中一等奖16项,占全省一等奖总数的近1/3。
面对日益开放、竞争的外部环境,我们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能力,积极谋划“双一流”建设与省市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内外互动、智慧关联的新格局。
在与地方区域互动层面,学校积极落实南京市“两落地一融合”政策,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包括南京大学江北新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学科高峰计划等在内的一系列校地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共建24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16家已入选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名单。截至目前,“南大系”新型研发机构协议扶持金额已达9.5亿,孵化引进企业已达116家。南京大学与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江苏“创新驱动发展”主动关联、同向发力、正向聚合,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领航、护航和助航的技术创新引擎。
在与国家互动层面,学校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在大格局中展示和提升南大实力。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同志在江苏和上海调研期间,专程来到我校视察相关科研机构,了解创新发展工作。2018年,学校承担重大研究计划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4项,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军民融合发展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为该主题领域的国家重要研究基地。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共85项,其中重大招标8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部署,定点帮扶双柏县工作力度大、措施新、效果好,全年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813万元,直接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440万元,双柏县已进入云南省楚雄州2018年贫困县退出公示名单。对口支援5所西部高校,工作成效显著,我校对口援建的伊犁师范学院已于2018年成功更名为伊犁师范大学。
在国际化互动层面,学校积极谋划聚集性突破的国际化互动新方案,与哈佛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等世界名校共建研究平台,开展实质性合作,正式启动“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发展计划”,21个项目获得立项。学校完成了外籍教师聘用管理顶层设计,出台《南京大学外籍教师聘用暂行办法(试行)》,加快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院士等在内的多位国际顶尖学者来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多位外籍专家经学校推荐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等诸多荣誉。
在发展筹资方面,学校全年新签协议177项,协议总金额超过2.1亿元,其中新签百万元以上捐赠项目25项;实际到账金额超过1.4亿元。2018年是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近五年来新签协议最多、到账金额最多、院系参与最多、校友捐款最多的一年,基金会净资产达12.64亿元。
2018年,学校始终把民生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全方位提升教师员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福利待遇方面,学校实施新一轮“登峰人才”激励计划,继续发放全校教职工“双一流”奖励绩效,两者共计增资1.1亿元;及时落实上级文件政策,上调教职工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标准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南京大学·句容创新创业示范园人才公寓项目开工奠基,上海路148号项目主体完工,为改善各类人才居住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撑。
及时落实上级文件,提高教职工节日慰问标准,扩大会员慰问支出范围;继续常态化开展医疗互助、困难帮扶工作,发放慰问金、补助金共计333万余元;放宽教职工子女学托费、医保费报销标准和范围,协助解决88名教职工子女的入托入园需求。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启动实施“信息化支撑水平提升计划”;建成统一自助服务平台,上线服务61项,累计服务师生1万多人次;建成南京大学微信信息门户,上线服务59项;增强基础网络服务能力,师生访问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完成校内IP地址和域名整体规划,完成校内“双非”信息系统清理,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全天候监控,安全质量明显提升。
在校园建设方面,新闻传播学院大楼交付使用,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楼交付在即,南京大学博物馆、创新创业国际交流中心施工图设计完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研楼、军民融合研发中心项目顺利获批,相关学科科研办公用房条件将进一步改善。此外,学生宿舍提升计划顺利推进,学生宿舍26、27幢建设即将启动,鼓楼校区8舍等改造工程交付使用,功能齐全、舒适典雅的学生居住环境正逐步形成。
在校园安全方面,进一步巩固“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高校”建设成果,持续强化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全年未发生重大案件和伤亡事故;推进技防建设,全年共投入360余万元,完成了唐仲英楼安防系统改造、南园监控探头增补和仙林校区食堂、方肇周体育馆、学生公寓二、三组团等数字监控系统工程;积极落实消防维保工作,先后投入240多万元整改消防隐患、维护消防设备,组织开展消防检查180余次,全力为师生员工创造安全、舒适、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
在后勤保障方面,聚焦精品服务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促进高效运行的同时,实施“三优三满意三育人”工程;成功举办校园美食节,完成学生第五餐厅升级改造;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批以新时代“最美保洁阿姨”为代表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优秀员工;不断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住建部、教育部验收并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
在医疗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体检服务,开放全年自助分时段预约,免费提供体检早餐,增加体检项目,获得了广泛好评;邀请并安排鼓楼医院、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专家在两校区校医院分别定期开设专家门诊,努力满足师生医疗需求;增加血液CRP检查、口腔CT、全景摄片等检查项目,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提高教职工公费医疗待遇,增加挂钩医院,提高报销比例,增加药品目录,2018年公费医疗净支出4254.61万元,同比增加6.12%。
在管理服务方面,以“鼓楼校区综合服务大厅”“财务服务质量提升示范工程”为代表的各项服务举措相继实施和落地,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不断深化改革,相继施行以“公用房使用与调配制度改革”“信息化支撑水平提升计划”“预算管理改革”为代表的各项改革举措,逐步开启攻坚克难的工作模式,切实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
此外,2018年学校在资产管理、图书档案、继续教育、实验装备、审计监察、产业以及金陵学院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改革发展成绩。这些进展和成绩的取得,最核心的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引领,最重要的是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的贯彻落实,最宝贵的是靠全体南大人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的精气神。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的“第一个南大”,作为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名单的中国一流大学,南京大学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众多挑战。面对开放、复杂、竞争的外部环境,南京大学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比如,学术梯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科学研究硬实力的打造问题、学科生态体系的高峰建设问题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学校发展存在着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在发展方式的问题上,存在着发展路径方面的“小与大的矛盾”、总体布局方面的“内与外的矛盾”、发展策略方面的“近与远的矛盾”;在重点突破的问题上,存在着学科建设方面的“宽与高的矛盾”、四大功能方面的“稳与破的矛盾”、综合支撑方面的“前与后的矛盾”;在做事方式的问题上,存在着管理方式方面的“放与推的矛盾”、推动做事方面的“知与行的矛盾”、精神文化方面的“天与地的矛盾”。这些结构性矛盾与外部环境冲击交织叠加,构成了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京大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已有基础和特色,按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总体部署,根据“九个第一”和“两个转变”的要求,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登高望远、居安思危、问题导向、勇于变革,着力破解九大结构性矛盾,努力创建具有“第一个南大”特征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打造具有南大风格的科研新舰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大系”国家级学术带头人队伍,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促进与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在2019年的工作中,我们要根据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坚决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继续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以众志成城、毫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果敢坚决、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