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吕建在南京大学文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7月13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时隔7年,我们再次召开学校层面的文科工作会议,回顾和展望文科建设和发展,这是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借此机会,我向为南大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全体师生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求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然要求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的新发展要求为南京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样,一所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熏染着一所学校的风格和特色,形塑了一所学校的精神和气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必然要求有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南大既以科学名世,又因文脉悠长而声誉卓著。百余年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家辈出、弦歌不断,业已形成了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格局。近年来,学校以双力驱动为原则,推出一系列发展举措,哲学社会科学保持整体实力提升的态势。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档以上学科全国高校排名第四,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厚望和党的十九大的要求相比,与创建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相比,我校哲学社会科学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体看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还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还不及时,队伍梯队建设还不完善,学科“有高原少高峰”、学者“有头衔少名家”的情况亟待改进。

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共识形成合力,合力汇聚动能。我认为,要在新时代加快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完成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全校上下应该在“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上下功夫,使得南京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文科在南京大学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作为一所文理工医协调与特色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在南京大学的发展中占有独特且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大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在全球发展和中国道路的大格局和新时代,科技革新日新月异,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日益增进,研究方法和工具日益完备,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追寻和终极关切日益重要。即便如当前最热门的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前瞻性思考。我们认为,面对历史、面对发展态势、面对发展竞争,南大要成为一流的南大,必须高度重视文科,大力发展文科,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文科同理工医学科的协调与特色发展,为综合性大学在新时代的引领式发展提供“南大方案”。

二是文科在不断贡献中奠定了形成南大学派的基础。哲学社会科学对学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科师生为南大的学术声誉、文化声誉、社会声誉作出了杰出贡献,文科师生为人类文明进步、文化传承引领、国家改革发展、区域治理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从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农村剩余劳动的出路,从《中国思想家评传》到《南京大屠杀全史》《中国佛教通史》《全唐五代诗》,从“苏南模式”等当代中国的跟踪研究到“风险危机”的中国分析范式,文科师生秉承百年文脉,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家国情怀,也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坚守担当,从而为在新时代形成“南大学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文科发展逐步形成了特色化的发展模式。文理工医各有其学科特色和发展规律,只有尊重学科规律、满足个性化需求才能促进发展。南京大学要充分认识到文理工医协调发展与特色发展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增强尊重文科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增强文科发展的自主性,拓展文科以质量和贡献为评价依据的能动性。双一流建设中,我们提出了建设一流学科生态体系的构想,我们也颁布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分类评价方案》,但落地的程度还不够。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落俗套,在人才评价、成果评价、贡献评价方面,逐步形成新时代背景下文科发展的“南大模式”。

新时期、新机遇、新担当、新作为。我们要以构建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目标,找准问题、综合施策,找好抓手、持续坚持,久久为功,逐步形成“南大方案”、“南大学派”、“南大模式”,为加快南京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做出“文科贡献”。

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是人才为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学者的成长与贡献,就是学科的发展、学派的形成、创新能力的提升。文科的繁荣,从根本上说是名家大师、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才俊的承先启后、英才汇聚。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学科生态,鼓励优秀学者脱颖而出,激发文科群体的创新潜力。

二是有容乃大。“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文科的繁荣,在指标和数字之外,更在于宽容的创新氛围、和谐的合作关系、包容的胸襟气度。优秀学术方向的培育与支持,有组织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攻关,系统性集成性的成果或数据库建设,人文社会国际国内影响和认可度的提升,都呼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三是胸怀天下。“心中有理想,风物放眼量”,文科工作者的天性和文科工作的规律,决定了我们的劳动和创造离不开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离不开文化传承的国故新知,离不开对社会发展的理性关怀。淡漠于此,我们的劳动和创造就失去了意义。

四是沉潜问学。“东学西学,道术未裂”,学术乃天下公器,南大素有沉潜考索的传统。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我们都要有坐冷板凳的功夫,要有实证的调研分析,让我们的劳动创造和贡献,经得起历史和时代的考验。

此次会议后将出台《南京大学关于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愿景、优化举措、细化任务。我希望,全校上下一起抓落实、齐推动,把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推向新境界。

最后,衷心祝愿本次大会圆满召开,祝愿我校文科事业蒸蒸日上,祝愿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i7JyXJKFthKLvVk0kmzLHRUPIGF0Y/2/lBfNonb5fXs+wJaIjSn1r+HUwptSZ46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