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
尊敬的刘局长、吴组长、郭部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好!
刚才,中组部领导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校长任免的决定。我表示完全赞同,坚决拥护。几位领导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南大的工作,并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和希望,这是对南大全体师生员工长期以来艰苦创业、扎实工作、追求卓越的嘉奖和勉励。
吕建同志是南大自己培养的杰出人才,我与他共事多年。他讲政治、懂教育、有理念、爱南大;他为人诚朴、扎实肯干、开拓进取;他分管过学校多个工作领域,有十分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衷心祝贺吕建同志担任南京大学新一任校长,预祝吕建校长带领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不忘初心、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再铸辉煌!
2006年6月8日,我从蒋树声校长手中接过校长的担子,至今已有11年半的时间。回首往事,感慨万千。11年来,在中央、教育部、江苏省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探索“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的办学道路。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携手经历了南大发展史上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共同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些年我们成功实施了主校区转移战略。10年前学校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建设新校区,我们既缺经费,又缺政策支持,但全体南大人勠力同心,苦干加巧干,借助社会力量,在没有增加拨款和贷款的情况下建成了仙林新校区,和3500套教职工商品房与人才公寓,解决了长期困扰南大发展的办学空间问题,显著改善了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
这些年我们确立了把人才培养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基础性工程的发展战略,以本科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试验,创造了许多有影响的成功经验,在全校树立起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本科教学的浓厚氛围,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三三制”本科生和“四三三”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分别获得了国家级和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这些年我们不断强化基础研究的特色和优势,瞄准国家目标和世界科技前沿持续发力,在争取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重大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项目方面的成绩突出,获得了27项国家三大奖,增加了30个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和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我们的新型智库建设、中文哲学社会科学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立足基础培育新动能,不断取得标志性成果,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衡量基础科学前沿学术影响力的自然指数国际排名显示,我校已连续5年进入全球高校50强,去年上升为全球高校第10名、中国高校第2名。
这些年我们全力实施服务江苏、辐射全国战略,培育形成了一批重大应用技术和军民融合技术,在全省各地新建了20多个政产学研创新平台,孵化高科技企业1000余家,企业新增产值超500亿元。由于这些积累,2016年我校作为全国4所高校之一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与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的互动融合中,我们获得了丰富的发展资源,学校的年科研经费从2006年的3.3亿元上升到去年的18.23亿元。
这些年我们通过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制改革,实施“登峰人才支持计划”,引育并举持续加强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新增两院院士10人,长江学者56人,国家杰青54人,千人计划获得者35人,“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113人,登峰计划入选者102人,各类重要人才计划的获得者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这些年我们积极拓展国际舞台,通过实施“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着力推进与世界名校的实质性合作;新建了十多个国际科研教学合作平台;成功举办中美文化中心成立30周年、中德法学研究所成立25周年庆典,接待2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到访交流,授予德国总理默克尔、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多位名人政要名誉博士学位,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这些年我们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和学科布局的优化,启动实施金牌学科建设计划、基础学科向应高工学科延伸拓展计划等,调整了院系结构,新建了一批工科院系,长期困扰我们的学科单薄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变,学科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有1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21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最新公布的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表明,我校有16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两个学科入选前1‰。在泰晤士报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中,我校进入全球前100位。
这些年我们也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其中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振兴医学行动计划”虽然我们做了种种努力,但没有实现目标;另一个是“金牌学科建设计划”没有落实好,导致我们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的学科只有3个,这是我们深深的痛。最近,我一直在反思,常常夜不能寐。我知道我已经没有可能亲自去弥补这个遗憾和不足,我会以自己今后的实际工作全力支持新一届领导班子实施“学科高峰建设计划”。
回顾这11年,我在校长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有负于党和国家的重托,不能有愧于南大的师生员工,为此,我几乎放弃了教学和科研,放弃了节假日。是南大人诚朴雄伟的品格、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卓越的愿望,分分秒秒地激励和鞭策着我。我为自己能够在与学校同甘苦、共风雨、齐奋进的过程中,度过我人生旅途中弥足珍贵的11年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
回顾这11年,我深刻地体会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遵循中央的精神,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凝聚全体南大人的智慧和力量。我非常幸运能在两届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工作,与洪银兴书记和张异宾书记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我还要感谢学校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感谢你们为南大的发展做出的努力与奉献。
我要感谢南大的老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常常帮助我找到努力的方向;感谢全校教职员工,你们的身上体现了南大的精神和力量,我为能够和你们一起奋斗而感到幸运;我要感谢同学们,你们对南大的爱给了我巨大的前进动力,我会永远珍藏于心中。
利用这个机会,我要感谢校友、校董和社会各界朋友,你们对南大的关心和厚爱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些年你们向学校捐赠的18亿元资金,有力地支持了校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的培养。
我要衷心感谢中组部、教育部和江苏省的坚强领导!你们为南大的发展指明方向,给了南大巨大的支持,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你们给了我们信心、勇气和力量。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南大人,我从学生做起,然后留校任教,再后从事学校管理,迄今已有41年。于我而言,能学在南大、教在南大、工作在南大是我一生的荣耀与幸运。南京大学,不仅是我的母校、求知的殿堂、施展抱负的沃土,更是我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归属。回到院系工作后,我将用毕生的努力做南大忠实的建设者、支持者和守护者。
我的专业是地质学,在野外工作时,我们很喜欢用唐代诗人张祜的一句诗勉励自己:“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它告诉我们,只要不怕远隔千里的艰难路途,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早晚都会有一天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当前,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南大人正在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建设“第一个南大”的要求,昂首阔步地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我相信我们南大定会像诗句寓意的那样:秉承理念,不辞辛劳,跋山涉川,抵达目标。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南京大学必将乘风破浪,展翅飞翔。
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及南大的全体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福南大蓬勃发展,早日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