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一、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全面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它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以统计表格形式和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布置,然后由企、事业单位自下而上层层汇总上报,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它的任务是经常地、定期地收集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资料,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服务。

(一)统计报表种类

统计报表按其性质和要求不同,有如下几种分类。

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是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制发,用以收集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基建、物资、商业、外贸、劳动工资、财政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部门统计报表是为了适应各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而制定的专业技术报表。地方统计报表是针对地区特点而补充制定的地区性统计报表,是为本地区的计划和管理服务的。

2.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周期短的,要求资料上报迅速,填报的项目比较少;周期长的,内容要求全面一些。其中,年报具有年末总结的性质,反映当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贯彻执行情况,内容要求更全面和详尽。

3.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基层统计报表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门或部门根据基层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

4.按报送方式不同,分为邮寄报表和电讯报表。邮寄报表是通过邮局邮寄的方式报送的报表;电讯报表又可分为电报、电话、传真和E-mail等方式。快速报表通常采用电讯报表。而月、季、年报指标内容较多,一般用邮寄方式。

(二)统计报表特点

统计报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优点。

1.统计报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周密设计的统计信息系统,从基层单位日常业务的原始记录和台账(原始记录分门别类的系统积累和总结)到包含一系列登记项目和指标,都可以力求规范和完善,使调查资料具有可靠的基础,保证资料的统一性,便于在全国范围内汇总、综合。

2.统计报表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上报,因此具有100%的回收率;而且填报的项目和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完整地积累形成时间序列资料,便于进行历史对比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

3.统计报表既可以越级汇总,也可以层层上报、逐级汇总,以便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对主管系统和区域统计资料的需要。

统计报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适应政府管理职能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曾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全面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方式,经过调整和改进,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统计执行其“信息、咨询和监督”基本职能的主要手段。

(三)统计报表资料来源

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以一定表格、凭证、账册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及状况所做的直接记录。所谓直接记录,是指“第一次记录”,凡是转录和推算、估计的资料均不视为原始记录。表2.1为工业生产、销售总量及主要产品产量月报表。

表2.1 工业生产、销售总量及主要产品产量月报

年 月

表 号:国工定基02表

文 号:统制字( )号

企业名称__________

企业代码□□□□□□□□□□□□

经济类型_________

是否乡办企业__________

是否大中型企业__________

主管机关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

工业行业小类:轻工业或重工业

(续表)

企业负责人签章__________主管部门负责人签章__________填表人签章__________日期: 年 月 日

原始记录记载着基层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最初资料,各种基层统计表的指标数值都依据有关原始记录计算获得。因此,原始记录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统计报表数字的准确性。基层单位实行经济核算所需要的资料,无论是统计核算、会计核算还是业务核算的资料都来源于原始记录。可见,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是贯彻执行统计报表制度的重要条件。

原始记录的范围十分广泛,形式、内容也不相同。按其内容原始记录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生产活动的原始记录,如加工业的成品入库单、出库单、下料单、设备变动记录及工人的考勤表、工时表等;另一类是反映经营活动状况的记录,如物资企业的验收入库单、销货票、物资调拨单、物资盘点表及各类账、卡、册等。

利用原始记录编制统计报表或积累统计资料,通常需要设置统计台账。所谓统计台账,是按照统计报表和统计核算工作的需要,以一定表格形式,将分散的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经济登记和整理的一种表册。统计台账可以使原始记录系统化、条理化、档案化。基层企业科学地设置统计台账,按时间顺序(旬、月、季)分类登记可以提高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可以保持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可以系统积累统计资料,并随时更正差错;还可以随时为各级领导提供日常经营活动、生产活动需用的资料。统计台账种类很多,可分班组、车间、企业、公司和局统计台账,也可分专业和综合台账。表2.2就是一种台账。

表2.2 车间工时利用情况台账

利用统计台账,将原始记录每旬汇总记录在台账内,把编制报表的很大部分工作分散在平时进行,便于期末汇总编表,提高统计报表的及时性。

厂内报表是基层单位统计人员为适应本单位管理需要而编制的反映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等活动的统计表。所以,统计报表资料来源于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厂内报表这三个方面。

二、普查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收集重要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如人口普查、科技人员普查、工业普查、物资库存普查等。普查多半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而且所要收集的是经常的、定期的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更为详细的资料,特别是诸如人口、物资等时点的数据。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大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直接的登记,如人口普查等;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由登记单位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第二种方式比第一种简便,适用于内容比较单一、涉及范围较小的情况,特别是为了满足某种紧迫需要而进行的“快速普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它由登记单位将填报的表格越过中间一些环节直接报送到最高一级机构集中汇总。我国采取第一种方式普查的有: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95年私营商业及饮食业普查,1964年第二次全国科技售货员普查,1977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实际用工人数普查,1978年全国科技人员普查,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等。采取上述第二种方式普查的有:1954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木材库存普查,1954年以后所进行的多次物资库存普查,1985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等。

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收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一般每隔10年进行一次。如我国的人口普查从1953至2000年共进行了五次。之后,我国的普查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即每逢末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每逢“3”的年份进行第三产业普查,每逢“5”的年份进行工业普查,每逢“7”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每逢“1”或“6”的年份进行统计基本单位普查。

2.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标准时点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登记时所依据的统一时点。调查资料必须反映调查对象的这一时点上的状况,以避免调查时因情况变动而产生重复登记或遗漏现象。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0时,就是要反映这一时点上我国人口的实际状况;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定为普查年份的1月1日0时。

3.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能同时进行登记,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和步调上保持一致,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普查时必须按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指标进行登记,不准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质量。同一种普查,每次调查的项目和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进行历次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和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

5.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

6.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三、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总体中选择个别的或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这些单位虽然少,但它们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通过对这些单位的调查,就能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和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虽然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是少数,但它们的产量却占全国钢铁产量的绝大比重。对这些重大企业进行调查,便能省时省力而且及时地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满足调查任务的要求。

重点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单位少,可以调查较多的项目的指标,了解较详细的情况,取得及时的资料,使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总体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但必须指出,由于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的差别较大,通常不能由重点调查的结果来推算整个调查对象的总体指标。

重点调查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重点单位。首先重点多少,要根据调查任务确定。一般来说,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些,而其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占比重应尽可能大些,其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单位的标志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基本情况。其次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点是可以变动的,即要看到,一个单位在某一问题上是重点,而在另一问题上不一定是重点;在某一调查总体上是重点,在另一调查总体中不一定是重点;在这个时期是重点,在另一时期不一定是重点。因此,对不同问题的重点调查,或同一问题不同的重点调查,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当然,选中的单位应是管理健全、统计基础工作较好的单位,以有利于统计调查的实施。

重点调查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四、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也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借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所谓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是指那些最充分、最集中地体现总体某方面共性的单位。只要客观地、正确地选择典型单位,通过对典型单位的深入细致的调查,既收集详细的第一手数字资料,又掌握生动具体的情况,就可以获得对总体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典型调查可以了解得更深入、更具体、更详尽。

典型调查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作用:① 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处于萌芽状况的新生事物或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典型单位深入细致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探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科学的预见。② 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例如,通过调查可以区别先进事物与落后事物,分别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进行对策研究,促进事物的转化与发展。

典型调查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正确选择典型单位。选择典型单位必须依据正确的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切忌主观片面性和随意性;它不仅要求调查者有客观的、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有以下三种选典方法:① “解剖麻雀”的方法。这种选典方法适用于总体内各单位差别不太大的情况。通过对个别代表性单位的调查,即可估计总体的一般情况。② “划类选典”的方法。总体内部差异明显,但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类型组,使各类型组内部差异较小。从各类型组中分别抽选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即称为划类选典。这种调查既可用于分析总体内部各类型特征,以及它们的差异和联系,也可综合各种类型对总体情况做出大致的估计。③ “抓两头”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需要出发,可以分别从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中选择典型,以便总结经验和教训,带动中间状态的单位,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详细内容在第七章介绍。 jV1xna0QFuH9MVNjPTQk20MytVOVvki3nBoS4inef6VC+wxEbFeQcib/hEkn6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