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序

张宏生

作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外汉学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1949年以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海外汉学基本上真的孤悬海外,是一个非常邈远的存在。直到1978年以后,海外汉学才真正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野,而尤以近三十年来,关系更为密切。

在这一段时间里,海外汉学家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先后有若干套丛书问世,如王元化主编《海外汉学丛书》、刘东主编《海外中国研究丛书》、郑培凯主编《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等,促进了海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不过,这类出版物大多是以专著的形式展示出来的,而本丛书则收辑海外汉学家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单篇论文,及相关的学术性文字,由其本人编纂成集,希望能够转换一个角度,展示海外汉学的特色。

专著当然是一个学者重要的学术代表作,往往能够体现出面对论题的宏观性、系统性思考,但大多只是其学术生涯中某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而具有代表性的论文选集,则就可能体现出不同时期的风貌,为读者了解特定作者的整体学术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一个学者,在其从事学术研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思想的倾向、关注的重点、采取的方法等,可能是有所变化的。例如,西方的汉学家往往将一些新的理论或者新的思路,迅速引入中国学研究领域,因此,他们跨越不同历史时期写作的论文,不仅是作者学术历程的某种见证,其中也很可能体现了学术风会的某些变化。即以文学领域的研究而言,从注重文本的细读分析,到进入特定语境来研究文本,进而追求多学科的交叉来思考文本的价值,就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痕迹。因此,从一个学者不同时期的学术取向,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看到时代的影子。

海外汉学的不断发展,说明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虽然海外汉学界和中国学术界,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或许没有什么不同,但前者的研究,往往体现着特定的时代要求、文化背景、社会因素、学术脉络、观察立场、问题意识、理论建构等,因而使得其思路、角度和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结论上,显示出一定的独特性。当然,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所谓“海外”,无论是地理空间,还是人员构成,都会有新的特点。随着学者彼此的交流越来越多,了解越来越深,也难免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不一定必然有截然不同的边界。关键在于学术的含量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无问西东”。《周易》中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既承认殊途,又看到一致,并通过对话,开拓更为多元的视角,启发更为广泛的思考,对于学术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RtxFI8d1xn26bs3Z0+NI9Frhoh9RHD48eEqv5QdkJHZQxx6ZFr4ImwzFP3cbme3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