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税原则指的就是以法律为依据进行税收管理的一种原则,其实质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税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税务法制体系。目前,我国共有18个税种,其中有16个税种是由税务机关征收。已升格为法律的单行税法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资源税,还有部分税种根据客观经济情况和税收征管改革的需要,将按照税收法定原则,通过立法程序逐步落地。加快税收立法的步伐是真正实现税收管理法制化的首要前提,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
依法治税的关键是严格税务执法。维护税法的严肃性、统一性和权威性,提高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依法征税的权威性,各级税务机关有必要成立一支严格执法的队伍,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想使税收违法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必须要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意识,以保证税收职能的实现。
依法治税的保障是税务执法监督,实质要做到“违法必究”,维护税收秩序。对征纳双方进行监督才是税务执法监督的内容。促进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廉洁自律、依法办事、依率计征是一方面,这主要是通过税收执法检查和税务监察这两种方法对税务人员进行监督;保证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是另一方面,这主要通过税务稽查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检查和处理。
税收是一种体现公平原则的分配制度。每个纳税主体、纳税义务人都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就是所谓的税收管理公平原则。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税法公平,在立法层面主要体现为税负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公平的竞争环境。税收管理的立法公平体现在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税种税率的认定中。在制定相应法律时,应当考虑到不同纳税人的税负能力,从而使税收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二是执法公平,即在执法层面,税务机关应当依据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依法依率征收,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尽可能减少税收执法的自由裁量权。
税收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涉及各个层级方方面面的问题,因而对税收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完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里面涉及以下内涵:(1)优化税务管理机构或者层次;(2)优化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3)优化不同层级人员配比和结构;(4)优化内部人员素质和人员配置;(5)优化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工作和信息的交接;(6)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优化最优的资本税或是劳动税。
税收管理的效率原则是指以较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来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税收效率的衡量方式为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益的比率,其主要通过两个层次来体现:一是税收的行政效率,二是税收的经济效率。
税收成本是指征纳双方在征税和纳税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代价的总和,其中,征纳税过程是指从税收政策的制定到税款全额入库的全过程。税收的总成本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及征税的社会净损失三个部分,当然对于征税的社会净损失一般难以计算,依赖复杂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估计。而征税成本是指税务部门在行使征税权、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所花费的各种直接或间接费用。纳税成本则是指纳税人纳税申报这一过程的各种经济投入。
税收成本率是指税收成本与税收总收入之间的比率。该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管理效率的高低。相对的,征税成本率是指征税成本与税收总收入之间的比率。在不同的国家,征税的成本与政治体制、机构设置等密切相关,也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关。具体公式表示如下:
税收专业化管理是指集中有限的税务管理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税收管理效益的活动中去,以获得更多的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税务部门和海关是我国目前的税收专业管理机关。税务征管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为专业管理和协同管理,两者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就目前而言,税收管理以专业化管理为主,所以专业管理称之为税务征管的主要形式;协同管理称之为税务征管的必要补充形式。
税收管理现代化是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而在一国范围内,实现统一、规范的管理是保证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和经济秩序有序的重要方面。实现税务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就是要规范统一税收征管体制、征管组织形式、税收征管方式以及征管业务流程,形成高效、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