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259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41.7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8.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7205.2亿元,增长7.9%。
图1 2014—2018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图2 2014—2018年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变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2014—2018年,江苏三大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141.7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8.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7205.2亿元,增长7.9%。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168元,比上年增长6.3%。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94759元,比上年增加14247元。
图3 2014—2018年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单位:%)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近年来,江苏产业结构发展出现一些新特点,三次产业结构已从“二三一”型转变为“三二一”型,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5∶44.5∶51。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表1 江苏三次产业GDP总值及年实际增速(2014—2018年)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第一产业。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随着全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第三产业的持续壮大,2014年至今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基本维持在2%~5%之间。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141.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8%。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始终在全省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江苏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到2010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波浪式运动,但总体上看,没有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从波动情况看,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52.6%下降到1991年的49.6%,随后从1992年起开始保持在50%以上,2005年上升到56.6%,再到顶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江苏从工业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代,第二产业占比逐年下降,2018年下降到44.5%。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趋势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自改革开放到1987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占比始终保持在20%以下。而在1988年以后,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1989年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达到25.8%,随后保持稳定提高的趋势。“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5.7∶45.7∶48.6,呈‘三二一’型。2016年,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5∶44.5∶51,2018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2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了31.2个百分点。”
表2 2014—2018年江苏省各行业生产总值(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在行业层面,2018年江苏省第二产业中工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111.64亿元,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为39%,与2017年相比下降0.6个百分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461.86亿元和5269.76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677.99亿元和253.22亿元。”
图4 2018年江苏省三大区域生产总值比重(单位:%)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9》
如图4所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生产总值分别为53956.76亿元、19000.80亿元和21365.98亿元,分别占江苏省生产总值的57%、20%和23%。其中,苏南地区的南京与苏州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较大,而苏中和苏北地区也逐渐发挥后发优势,缩小与苏南地区的区域差距。
表3 2018年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其构成情况(以上年为100)
数据来源:《2018年江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江苏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2.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2.3%,衣着类上涨2.2%,居住类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4%,医疗保健类上涨1.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2%。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1.2%,食用油上涨0.2%,鲜菜上涨8.0%,水产品上涨0.2%,蛋类上涨12.5%,畜肉类下跌3.0%。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6%,涨幅回落5.1个百分点。
另外,2018年江苏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8057.6亿元,占GDP比重达73.5%,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6%。2018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286.79万户;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48.95万户,注册资本25838.02亿元。年末个体户590.10万户,全年新登记109.54万户。区域协调发展有力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1.4%;沿海经济带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6.6%。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城镇化率达69.61%,比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年末全省就业人口4750.9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764.9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2033.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1952.6万人。城镇就业人口3227.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失业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97%,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5万人,转移率达75.2%,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9.5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31.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0%和26.6%。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任重道远;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