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特别是下半年经济运行出现新变化新挑战,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系统谋划,深入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做好“六稳”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外贸进出口增长9.5%(以人民币计价),实际利用外资255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3,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74%(按新口径计算占比2.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3.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7%,节能减排指标能够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省上下围绕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努力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开展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增强政策举措的有效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先后出台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提高政策储备和制度供给能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省重大项目制度,南京台积电12吋晶圆一期等项目顺利投产,连云港盛虹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省重大实施项目完成投资5300亿元。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编制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并获国家批复,南沿江城际铁路开工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成试运行。研究出台我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持续扩大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宝武梅钢基地等钢铁产能布局调整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2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专项工程。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率先启动创建专业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可研报告获国家批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宁镇扬同城化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沿海经济带、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实施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专项行动,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减少1800万吨以上。
制定中美经贸摩擦应对工作预案,加快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大力推进外贸“优进优出”,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制定出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企业税费、用工用地、物流、融资等方面明确28条举措,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出台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强化精准帮扶措施,67.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24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出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认真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多项整治行动,较好完成国家下达的环保约束性指标。
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制定出台推进我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编制钢铁化工行业布局优化推进方案,推动沿江化工钢铁产业有序转移。出台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成功获批全国首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积极配合国家做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首张跨区域科技创新券(昆山—上海创新券)发放,省界断头路(青浦盈淀路至昆山锦淀路)实现通车。编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对重点改革事项逐个研究、逐项推进,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压减钢铁产能80万吨,为企业降低成本1200亿元以上,补短板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600亿元。制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加快“不见面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试点。启动实施全省第一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出台营造企业家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聚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定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公布第二批31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持续增加,民生十件实事顺利推进。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就业形势良好,“双创”带动就业占城镇新增就业50%以上,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标准化配置实现度90%以上。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有序开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