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努力完成2019年财政改革与预算收支任务

2019年,财政改革、服务发展任务繁重,完成上述预算收支任务,仍面临一定的压力。我们将按照“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家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严格依法依规征收各项财政收入,努力完成全年收入预期目标;坚持有保有压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围绕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认真落实增值税减税,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辆车船税税率调整等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清理规范收费基金各项政策。二是围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普惠制财政政策,加大对企业创新与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力度。三是围绕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等资金使用方向,重点支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四是围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发挥财政政策乘数效应。运用普惠金融发展、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等资金,做大“小微创业贷”、“富民创业贷”、“科技贷款资金池”等产品规模,引导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

(二)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切实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督促各地进一步摸清政府隐性债务对应资产情况,有效提升资产变现能力。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督促各地认真落实化债方案,采取安排年度预算资金、利用超收收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资产等方式,多渠道化解存量债务。全面加强各地政府性债务动态监测。继续开好“前门”,积极做好政府债券发行工作。二是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统筹用好各类扶贫资金,重点向“病残孤老灾”特殊贫困人口、省定经济薄弱村、六大片区及省定重点帮扶县倾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休闲等产业,构建脱贫增收长效机制。三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支持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推动实施“263”专项行动,重点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太湖流域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领域。

(三)支持扩大有效需求

一是发挥消费拉动作用。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财政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电子商务、旅游示范区建设、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二是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健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统筹整合交通领域各类专项资金,大力支持高铁、重要节点机场、公路、港口、高等级航道建设,加快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海绵城市、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给予支持,推动特色小镇和旅游风情小镇创建。进一步规范推进PPP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三是推动外贸稳中提效。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项目的前期费用、贷款贴息、大项目奖励、境外园区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

(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大力支持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通过统筹整合省级涉农资金、省级均衡性转移支付倾斜及新增预算安排等,重点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集中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二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支持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苏南地区轮作休耕,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大力支持乡村建设。继续支持“四好农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田园综合体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

(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力保障就业形势稳定,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二是支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动态调整机制。巩固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支持加快“双一流”建设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三是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支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四是加强社会保障。支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托底政策,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五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支持文化惠民工程、艺术精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设立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

(六)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等要求,积极配合推进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完善项目库管理,加强项目评审论证。做好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二是加快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出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共同事权范围,制定省基础保障标准,规范支出责任分担方式。三是全面落实国家税制改革部署。密切关注国家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动向。抓好现有国家先行先试政策在我省的落实工作。四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出台我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新增重大政策、项目事前预算审核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快实施重大政策和项目的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人大报告制度。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省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要求,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扎扎实实做好财政支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工作,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积极贡献! n+bWIcwTXh/cDcBsAgmXTirbDUTl5KbKQQXN15BQIY6QRbHmh6u5Mgx3/DMNobc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