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笺制叶寄郎边,
的的寻鱼为妾传。
并蒂已看灵鹊报,
倩郎早觅买花船。
晁采,小字试莺,唐代宗大历(公元766年~779年)时人。在唐代的女诗人里,晁采不是文采最高的,知名度似乎也比不上鱼玄机、薛涛等人。但她却难得地拥有了鱼玄机等人苦求而不得的爱情。
晁采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跟随在母亲身边长大。关于她的父亲,一说其在江北做地方官,常年与晁采母女二人异地而处。一说其幼年丧父,所以晁采的婚事由母亲全权做主。无论是哪种说法,结论都是晁采的家境很好,这些从她长大后所写的诗里可以看出一二。
晁采幼时就已有才名。据说,当时晁采在与母亲纳凉休息,有一尼姑来她家化缘,当时晁采正右手攀着园中的翠竹,左手扇着绢扇,倚在园中的鱼池边欣赏着池里嬉戏的游鱼。
试想一下这个尼姑看见的场景: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微风拂过园中的垂柳,鱼池里的鱼正欢快地游来游去,扇着扇子的小女孩眉清目秀。也许是觉得鱼儿游得欢乐,晁采甚至还哼起了《竹枝小词》,声音犹如黄莺出谷初试啼声,清丽婉转,让人听之忘俗。尼姑直呼晁采是仙女下凡,又因为她的声音,直叫晁采为“试莺”。因为这个尼姑并没有固定居所,经常四处云游,加上她常向别人提起晁采的神韵,所以晁采的名声就这样传遍了江南一带。
晁母也是出身书香世家,礼教极严。虽然女儿的名声传遍江南后,很多人知道晁采才貌俱佳。但因为晁母的禁令,晁采基本不在人多的地方露面。那些仰慕晁采的文人少年们也只能凭空想象晁采的风姿,而没有接近她的机会。不得不说,晁母的禁令是对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拥有这样的名声,带来的可能是旁人无尽的觊觎。
晁母虽然挡住了晁采出门的脚步,却没有挡住她向往外界的心。小的时候晁采与邻家的文茂甚是要好,这样的要好在二人渐渐长大成人后变成了爱情。但二人已经到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年纪,家中的长辈们是决不允许他们私下见面的。于是他们就只能通过晁采的侍女小云来互传书信,诉说心中的思念。
一日,窗外暴雨骤降,院中兰花被风雨吹打得左右摇晃。晁采站在窗边,看着雨中的兰花,心中更是倍加伤感。自己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却没办法左右自己的婚事,即使与文茂互相倾慕也还是无法言说。就如同这院中的兰花,美则美矣,遇见暴风雨却依旧无法保存自身的完好。于是一时郁结于心,写下一首七言绝句:
晚来扶病镜台前,
无力梳头任髻偏。
消瘦浑如江上柳,
东风日日起还眠。
写成之后,她很想让文茂知道自己的心情,就让小云偷偷将诗给文茂送过去。
文茂拿到小云送来的诗笺,心中很是激动。他展开诗笺反复读着,晁采那为情所苦、神思倦怠、百无聊赖的形象跃然纸上。文茂此时也有着同样的心情,想着晁采现在的境况,文茂很想安慰她一下,也让她知道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立即提笔以诗作答:
旭日曈曈破晓霞,
遥知妆罢下芳阶。
那能化作桐花凤,
一嗅佳人白玉钗。
晁采收到诗后,也明白了文茂对她的情谊。于是冒雨来到院子前,采下十颗青莲子,包好后又写有一张素笺:“吾怜子(莲子)也,欲使君知吾心苦耳!”
文茂慢慢品尝着晁采送来的莲子,满嘴的苦涩散尽之后似有一丝甘甜在嘴里化开,像是晁采在告诉他苦尽甘来的道理。激动之下他站起身,却不小心将一颗莲子弹出窗外掉进一个水盆里。正当他想将莲子捡起时,一只喜鹊从屋檐上飞过,落下的粪便正好掉在这莲子上。文茂气愤不已,只得将这颗莲子倒进了院中的水池里。
过了一段时间,文茂家的水池里竟然长出了一朵莲花,那里正是在他倒水的地方,文茂开心不已。又过了一段时间,莲花开了,竟然还是一株并蒂莲花。一根茎上开着火红的两株并蒂莲花,微风吹过,两朵莲花互相摩擦,发出些微的响声,如同恋人间的低语。文茂惊喜之下,赶紧将此事写信告知给了晁采,晁采自然也是欣喜不已。并蒂莲开,这是多好的预兆啊。她找来茧纸,画上鲤鱼图案,在鱼腹中暗藏了这首《寄文茂》。
用精致华美的笺纸写了首诗,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封书信是通过鱼和大雁来传递的。古时候大雁南来北往,人们常用雁书来比作亲人的信件,而鱼则是那时候装载书信的“信封”。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双鲤鱼一般是一种木制的鱼形信函,中间可以一分为二,挖空的部分用来放信札。
“倩”这个字在现代多用在女子身上,但在古代却是男子的美称。《说文解字》中有:“倩,士之美称也。”在晁采的心里,文茂就是她心中美好的男子形象。后一句与“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一样,虽然并蒂莲开给了二人一种美好的预兆,但没有成亲也代表了二人未来仍会有分开的可能。
因为晁母的严厉教导,二人并不能见面,只能用诗词相和来表述心中的思念。这个秋天,晁母需要到外地探视一个亲戚,因为路途较远,当夜不能回家。晁采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是激动,这样的机会错过一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有。她让小云把消息传给了文茂。
天色将明,文茂要回到自己的家中去了。晁采剪下自己的一段头发,对文茂说:“好藏青丝,早结白首。”文茂含泪接过来,二人为将要到来的离别伤心得说不出话。这一次的相见只能让相爱的二人更加陷入对对方的思念中去,于是文茂和晁采就分别憔悴下去了。就是这个时候,晁采写下了著名的《子夜歌》:
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几上金猊静不焚,象床独卧对斜曛。
犀梳金镜人何处,半枕兰香空绿云。
晁采因为思念而日渐消瘦,抑郁成疾,这一切都被晁母看在眼里。于是她找来侍女小云,严加询问。小云见晁母似乎并无责备之意,便将小姐和文茂相知相爱之事和盘托出。晁母感叹道:“才子佳人,自应有此。古人多有斩断儿女情思,令他们备受痛苦,我一定要成全他们。”于是晁母就托媒人去文家说和,文家自然是欣喜不已,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后不久,文茂去京城考试,晁采将表述自己担忧思念的两首诗系在家中所养的白鹤足间,送给远在京城的文茂。
其一:
牖前细雨日啾啾,
妾在闺中独自愁。
何事玉郎久别离,
忘忧草树岂忘忧。
其二:
春风送雨过窗东,
忽忆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
也随风去与郎同。
文茂考试很顺利,很快就进士及第,不久就被授职为淮南道福山县尉。晁采也与他一同赴任,二人一辈子恩爱如初,被时人称赞为“并蒂莲开,佳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