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本纪第四

卷四

本篇记述了周朝的历史。周人先祖的事迹,多取材于《尚书》《诗经》,始祖后稷为农官,可知周人重视农业,对后世历代的农本思想影响很大。周武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以分封、宗法、礼乐等制度维系天子的共主地位。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以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混战不已。到战国时期,周王室分裂为两个小国,先后被秦国所灭。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xīn)然说 说:同“悦”,喜悦,高兴。 ,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shū),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周朝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子,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喾的正妃。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的脚印,心里很高兴,就想去踩它,踩上去就感觉体内有胎动,就像怀孕一样。过了一年,她生下一个孩子,认为不吉利,就把孩子扔到小巷中,路过的马牛却绕过去不踩他;她把孩子扔在山林中,正赶上山林中人很多,又转到别处;她将孩子扔在水渠的冰面上,有飞鸟用翅膀盖在他身上,垫在他身下。姜原认为这个孩子很神奇,就把他抱回来抚养长大。由于最开始想遗弃这个孩子,因此给他取名叫弃。

弃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像伟大人物一样有高远的志向。他做游戏的时候,喜欢种植麻、豆,他种的麻、豆都长得很茂盛。等他长大以后,就喜好耕作,观察土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种植庄稼,百姓都仿效他。帝尧听说以后,就任用弃为农师,天下人都因此获利,他立下了功劳。帝舜说:“弃,百姓最初忍受饥饿,你担任后稷来播种各种谷物。”于是他被封在邰,号称后稷,另外以姬为姓。后稷的兴起,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这一家族都有美好的德行。

后稷卒,子不窋(zhú)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bīn)。

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yú)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 薰育:也作“荤粥”,古代北方民族,秦汉以后称“匈奴”。 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 五官:指司徒、司空、司马、司士、司寇。 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后稷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不窋继位。不窋晚年,夏后氏的国政衰败,舍弃后稷之官而不再重视农业,不窋因为失去官职而逃往戎狄地区。不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鞠继位。鞠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公刘继位。公刘虽然在戎狄地区生活,但是他重新经营后稷的基业,致力于耕种,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决定种植的农作物,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砍伐木材而使用,让出行的人有资财,在家的人有积蓄,人民依靠他而生活快乐。百姓感激他,很多人迁徙来归顺他。周朝治国之道的兴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所以诗人创作诗歌和乐曲来追思他的美德。公刘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庆节继位,在豳建国。

庆节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皇仆继位,皇仆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差弗继位。差弗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毁隃继位。毁隃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公非继位。公非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高圉继位。高圉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亚圉继位。亚圉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公叔祖类继位。公叔祖类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古公亶父继位。古公亶父重新经营后稷、公刘的基业,积累德行,广施仁义,国人都拥戴他。薰育等戎狄部族前来攻打,想得到财物,古公就把财物给了他们。薰育不久又来攻打,想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都非常愤怒,想要迎战。古公说:“民众拥立君长,是要让他们获利。现在戎狄前来攻打的原因,是要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被我统治,和被他们统治,有什么区别呢?人民是因为我的缘故才去打仗,靠牺牲别人的父亲和孩子来换取君长之位,我不忍心。”于是古公和他的部众离开豳,渡过漆水、沮水,翻过梁山,在岐山脚下定居。豳人一起扶老携幼,全部来到岐山脚下,重新归附古公。附近国家的人民听说古公的仁慈,也有很多前来归顺的。于是古公摒弃了戎狄的习俗,建造城郭和房屋,并且设置邑落分别居住。设立五官的衙署。人民都为他创作诗歌和乐曲,赞颂他的美德。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朱熹: ‘司马迁云,文王之治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皆是降阴德,以分纣之天下,不知文王之心诚于为民者若此!’

陈仁锡: ‘为善是圣人性内事,若显为善,则开积善累德之谗,故“阴行善”三字,太史公写出至圣一段明夷艰贞苦心处,不是后来阴谋。’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yù)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古公的大儿子叫太伯,二儿子叫虞仲。太姜生的小儿子叫季历,季历娶太任,太姜和太任都是贤惠的妻子,太任生下昌,有圣明的征兆。古公说:“我的后代一定会有成大事的人,也许就是昌吧?”大儿子太伯、二儿子虞仲知道古公想要立季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人就逃亡到荆蛮地区,身体刺上花纹,剪断头发,就是为了让位给季历。

古公去世以后,季历继位,这就是公季。公季修持古公留下的治国之道,坚定地推行仁义,诸侯都归顺他。

公季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昌继位,这就是西伯。西伯被称为文王,继承后稷、公刘的事业,遵循古公、公季的法则,笃行仁义,尊敬老人,慈爱幼小。他对贤能的人以礼相待,每天接待士人,到中午还来不及吃饭,很多士人因此来归顺他。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听说西伯尊敬赡养老人,就一同前往归顺。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也都归顺了他。

崇侯虎谮(zèn)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乡(xiàng) 乡:同“向”,向往,归顺。 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 驷:驾四匹马的车子。 ,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纣许之。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ruì)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 谥为文王:《逸周书·谥法解》提到周公制谥,而近代以来,王国维等学者据金文考释认定,周文王、周武王是其生前的称号,并非死后的谥号,谥号制度是在西周中后期产生,春秋时期通行的。 。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崇侯虎在殷纣的面前陷害西伯说:“西伯行善积德,诸侯都归顺他,将会对您不利。”帝纣于是把西伯囚禁在羑里。闳夭等人都非常担心,就去寻求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彩色骏马,有熊的九辆马车,以及其他奇珍异宝,通过殷商的宠臣费仲而献给纣。纣很高兴,说:“这些东西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让我释放西伯,何况还有这么多呢!”于是他赦免了西伯,并赏赐给他弓箭和斧钺,让他拥有征伐的大权。纣说:“陷害西伯的人,是崇侯虎。”西伯于是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并请求纣废除炮烙的刑罚。纣应允了。

西伯暗中做好事,诸侯之间的矛盾都请他来裁决。当时虞国、芮国有人发生纠纷无法解决,他们就来到周国。当他们进入周国境内的时候,看到耕种的人彼此谦让田界,民间都把谦让长者当成风俗。虞国、芮国的人还没见到西伯,就已经觉得惭愧,相互说:“我们所争执的,正是周人所鄙视的,我们还去干什么呢?只是自取羞辱罢了。”于是他们返回,彼此谦让而去。诸侯听说以后,都说“西伯大概是接受天命的君主”。

第二年,西伯讨伐犬戎。又一年,西伯讨伐密须。再一年,西伯打败耆国。殷商的祖伊听说以后,非常恐惧,他把这些事情都告诉了帝纣。纣说:“不是有天命帮助我吗?他又能怎样呢!”第二年,西伯讨伐邘国。下一年,西伯讨伐崇侯虎。同时他建造了丰邑,从岐山脚下迁都到丰邑。又过了一年,西伯去世,太子发即位,这就是武王。

西伯在位大概五十年。当他被囚禁在羑里的时候,把《易》的八卦增为六十四卦。诗人称赞西伯,大概是在西伯接受天命称王的那一年裁决了虞、芮两国的纷争。十年以后,西伯去世,谥号是文王。他修改了法令,制定了历法。他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大概称王的祥瑞是从太王开始的。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shào)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曰:“孳孳无怠!”武王乃作《太誓》 《太誓》:司马迁所摘录的是西汉时通行的今文《尚书》中的文字,后来失传,不同于今天所看到的伪古文《尚书》中的《泰誓》三篇。 ,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 逷:同“逖”,远。 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 共:通“恭”。 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武王即位,太公望担任太师,周公旦是武王的助手,召公、毕公等人辅佐武王,继承文王的遗业。

九年,武王在毕地祭祀文王。然后他前往东方检阅部队,一直到达盟津。为文王制作了牌位,用车子装载,供奉在部队中。武王自称为太子发,表示是遵从文王的命令进行征伐,不敢独断专行。于是他告诫司马、司徒、司空、诸节:“大家要严肃恭敬,要诚实!我不聪明,因为先祖留下了有品德的大臣,我继承祖先的功业,才制定了奖赏和惩罚的措施,来巩固祖先的功业。”终于发兵讨伐。太师尚父号令说:“集合你们众人,交给你们船只,迟到的人斩首!”武王渡过黄河,船行到河中的时候,有一条白色的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拾起鱼用来祭祀。过河以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正落在武王的屋顶上,最后变成一只乌鸦,它的颜色是红的,降落时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这时候,有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来到盟津会盟。诸侯都说:“可以讨伐纣了。”武王说:“你们不知道天命,现在还不行。”于是班师返回。

过了两年,武王听说纣王昏庸暴虐比从前更厉害了,他杀死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彊各自抱着乐器前来投奔周。这时武王才宣告诸侯说:“殷王已经犯下了大罪,不可再不去讨伐了。”于是大家遵从文王的遗志,并率领三百辆战车,虎贲三千人,穿着甲胄的战士四万五千人,向东进攻,讨伐纣。十一年十二月的戊午日,讨伐纣的军队全部渡过盟津,诸侯都到齐了。武王说:“一定要勤勤恳恳,不能懈怠呀!”武王于是作《太誓》,并向所有人宣告:“现在殷王纣竟然听信妻妾的话,他这是自己断绝天命,违背了日、月、北斗的运行,疏远了自己的同胞兄弟,他废弃了先祖的音乐,并胡乱采用淫乱的音乐从而窜改了典雅的音乐,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他的妻妾们高兴。所以今天我要恭敬地替上天执行惩罚。努力吧,战士们,这样的事情不会出现第二次,更不会有第三次!”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远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国冢君,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máo)、微、 、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pìn)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索:尽,这里有破败的意思。 ’。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昬 昬:通“泯”,蔑。 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 轨:通“宄”,内乱。 于商国。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离 离:同“螭”,传说中一种似龙的动物。 ,于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二月甲子日凌晨,武王很早就来到商的郊外牧野,然后誓师。武王左手拿着黄色的钺,右手举着用白色的旄牛尾做成装饰的旗,并以此来指挥。武王说:“一路辛苦了,西方来的将士们!”武王接着说:“啊!我的友邦的君主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还有庸人、蜀人、羌人、髳人、微人、 人、彭人、濮人,请高举你们的戈,排齐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让我们一起宣誓。”武王说:“古人常说‘母鸡是不报晓的。假如母鸡报晓,就一定会倾家荡产’。现在殷王纣只要是他的爱妾所说的他就听,自己放弃了祖先的祭祀不再过问,抛弃国家大政,不任用自己的同祖兄弟,反而召集四方各国犯罪逃亡的人,推崇他们,看重他们,信任他们,任用他们,放纵他们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结果令商朝的政事被奸佞、狡诈的人控制。今天,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今天我们去讨伐纣,每前进六七步,一定要停顿下来整顿队伍,努力吧,战士们!每次刺击一定不要超过四下、五下、六下、七下,就必须停顿整齐队伍,努力吧,将士们!希望大家要勇猛威武,就像虎、罴、豺、螭那样,我们和商朝的军队在商的郊野作战,不要攻打前来投降的人,让他们听从我们这些从西方来的人的命令,努力吧,将士们!如果你们有谁不努力,我就会将他处死。”誓师完毕,前来会合的诸侯军队,战车有四千辆,共同在牧野列阵。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 距:同“拒”,抵抗。 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 畔:通“叛”,背叛。 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 县:同“悬”,悬挂。 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康叔封布兹,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尹佚 (cè)祝曰:“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帝纣听说武王前来讨伐自己,他也发兵七十万用来抵抗武王。武王派师尚父带领百名士兵前去挑战,而他自己带领大部分士兵攻击纣的军队。纣的军队虽然人数很多,但是士兵都不愿意作战,大家都盼着武王的军队赶快攻打进来。纣的士兵都掉转武器反而攻打纣,为武王的军队开路。武王坐着战车冲进城,纣的军队马上就溃散了,背叛了纣。纣逃跑,退回城中登上鹿台,他穿上自己的宝玉衣服,投火自焚而死。武王举着大白旗指挥诸侯,诸侯都拜见武王,武王也向诸侯们回礼,诸侯都听从武王的号令。武王进入商的都城,商朝的百姓都等在郊外迎接。于是武王命令群臣告诉商朝的百姓说:“上天赐福给你们!”商朝的百姓都对着武王再拜稽首,武王也恭敬地还礼。然后,武王进入城中,到了纣王自焚的地方。武王亲自用箭射他,射了三箭以后下车,然后又用很轻的剑刺纣王的尸体,最后用黄色的钺砍下纣的头,挂到大白旗上。然后,武王又来到纣的两个宠妾那里,这时,那两个宠妾都已经上吊自杀了。武王又对着她们的尸体射了三箭,并用剑刺她们的尸体,最后用黑色的钺砍下她们的头,悬挂在小白旗上。做完这一切,武王出城,回到军中。

等到第二天,武王命人清除道路,修整社庙以及商纣的宫室。到了约好的日期,一百名士兵扛着“罕旗”走在最前面。武王的弟弟振铎护卫,并摆开了“常车”,周公旦手里握着大钺,毕公手里握着小钺,两人分别站在武王两边。散宜生、太颠、闳夭都手拿佩剑护卫着武王。武王进入城中,站到社庙南面的大卒的左边,左右的大臣都跟从他。毛叔郑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了草席,召公奭帮着拿好彩帛,师尚父牵着祭牲。尹佚大声朗读着竹简上的祭文:“殷朝末代子孙季纣,废弃了先王圣明的美德,侮辱蔑视神明,不去祭祀,对商朝的百姓实行暴政,他的这些做法在皇天上帝面前都已经表现得清清楚楚。”于是武王再拜稽首,并说道:“我承受上天的大命,革除殷朝的弊政,是接受了上天所降下的光明之命。”武王又一次再拜稽首,然后离开城中。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 振:同“赈”,赈济、救济。 贫弱萌 萌:通“氓”,外来的百姓,也泛指老百姓。 隶。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享祠于军。乃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封诸侯,班赐 班赐:分赐。班,同“颁”,颁发。 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武王把殷商遗民都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武王因为天下刚刚平定下来,还没有安定,于是他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帮助禄父治理殷商遗民。然后武王又命令召公将箕子释放出狱。命令毕公将囚禁在狱中的百姓释放,旌表了商容的闾门来表彰他的德行。命令南宫括将聚集在鹿台的钱财及巨桥的粮食都分发给百姓,用来赈济穷苦的人民。武王命令南宫括、史佚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宝玉。命令闳夭为比干的坟墓培土修缮。命令宗祝在军队中祭祀阵亡将士的亡灵。然后武王撤兵又回到西方。武王巡视各个诸侯的领地,记录他们的治理事情,作《武成》。武王封诸侯,将殷商宗庙的祭器分别赏赐给他们,并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怀念从前的圣王,并对神农的后代进行嘉奖,把他们封在焦,把黄帝的后代封在祝,把帝尧的后代封在蓟,把帝舜的后代封在陈,把大禹的后代封在杞。然后,武王又分封了功臣谋士,其中,师尚父是第一个接受封赏的。武王将尚父封在营丘,称为齐。封他的弟周公旦在曲阜,称为鲁。将召公奭封在燕。分封他的弟弟叔鲜在管,封他的弟弟叔度在蔡。其他的人也都依次受封。

武王征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王曰:“告女:维天不飨 飨:同“享”,鬼神享用祭品叫飨。 殷,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鸿满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 宾:通“摈”,遗弃,排斥。 灭,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日夜劳来定我西土,我维显服,及德方明。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 岳鄙:指太行山一带。 ,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fú)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ch ōu)。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

武王召集九州的首领,登上了豳的高地,遥望着商的都城。武王再回到周,他在晚上总是无法入睡。周公旦来到武王的住处,问道:“为什么您无法入睡呢?”武王说:“告诉你吧:上天不享受殷朝的祭品,从我还没出生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年了,麋鹿在牧野出没,到处都是害虫。正因为上天不再享受殷朝的享祭,所以我今天才获得了成功。上天建立殷朝,任用有才能的人三百六十人,虽然没有做出明显的政绩,但是也让殷朝的国政一直存在,一直持续到今天。我还没有真正受到上天的保佑,哪里有空闲睡觉呢!”武王说:“如果想真正得到上天的庇佑,就要住在靠近天帝的居室,将作恶的人全部找出来,惩罚他们,就像对待殷王那样。我要日夜勤勉地努力,从而令我西方的国土安定,我还要做好各种事情,直到我们的德教能够在四方都得以显现。从洛水拐弯处一直到伊水的拐弯处,地势平坦没有险阻,人们在这里生活,这里是夏人活动的地方。我向南望见三涂山,向北面望到太行山一带,回首又看到黄河,又观察了雒水、伊水,那是离天帝不远的地方。”武王命人在雒邑营建周城,然后离开。武王还让人把战马都放养在华山以南,把作战时拉车的牛放养在桃林一带,将武器放下,整顿军队,解除武装,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兵。

武王已经战胜了殷商,过了两年,他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说殷商的坏话,于是只和武王谈论了治国存亡的道理。武王也感到很惭愧,因此他只向箕子询问了天道。

武王生病。天下还没有安定,所有的大臣都非常恐惧,他们就进行“穆卜”。于是周公斋戒沐浴,祷告上天,愿意替武王承受痛苦,武王的病渐渐好转。后来武王去世,太子诵继承王位,这就是成王。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 微子开:此处避汉景帝刘启讳。 代殷后,国于宋。颇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晋唐叔得嘉谷 嘉谷:指双穗禾。 ,献之成王,成王以归 归:通“馈”,赠送。 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 鲁:鱼味道鲜美,引申为赞美。 天子之命。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次《归禾》,次《嘉禾》,次《康诰》《酒诰》《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 周公之篇:指《鲁周公世家》。 。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 反:同“返”,这里是交还的意思。 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成王年少,周朝刚刚平定天下,周公害怕诸侯背叛周朝,于是他代行天子职权主持国政。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他们勾结武庚一起叛乱,背叛了周朝。周公遵奉成王的命令,讨伐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周公用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商的后嗣,建立宋国。周公又收聚很多殷商遗民,分封武王最小的弟弟封为卫康叔。晋唐叔得到双穗禾,并把它献给成王,成王把谷穗送到周公驻兵的地方。周公在东方接受双穗禾,赞美天子的命令。起初,管叔、蔡叔反叛周朝,周公前去征讨,经过三年终于平定了叛乱,因此先写下《大诰》,然后又作《微子之命》,之后作《归禾》《嘉禾》,之后作《康诰》《酒诰》《梓材》,相关的事情都记载在周公那一篇中。周公代行国政七年,成王终于长大成人,周公将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又回到群臣的行列中。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 宗周:指周都丰、镐一带。 ,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 错:同“措”,放置,搁放。 四十余年不用。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 巡狩:本义是天子巡视诸侯国。所谓的春秋笔法主张“为尊者讳”,因此帝王被迫离开国都、死于外地,也讳称“巡狩”。周昭王南征楚蛮,全军覆没而死,所以史官称其“南巡狩不返”。 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王道衰微,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臩,申诫太仆国之政,作《臩命》。复宁。

成王住在丰邑,命令召公重新经营洛邑,这是为了遵从武王的遗愿。周公又占卜勘察地形,最后筑城,并把九鼎放在那里。他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各处到这里进贡的路程都是相等的。”他又作《召诰》《洛诰》。成王将殷商遗民迁徙过去以后,周公告诉他们成王的命令,作《多士》《无佚》。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师,他们征伐东方的淮夷,灭掉奄国,将奄国的国君迁徙到薄姑。成王从奄国返回以后,在宗周,作《多方》。周朝断绝殷商的命数,攻打淮夷以后,成王返回丰邑,作《周官》。成王制定并推广礼乐,法令和制度于是被修改,百姓相互亲睦,兴起称颂之声。成王征讨东夷以后,息慎前来祝贺,成王命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柳宗元: ‘康公之母诚贤耶?则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焉用惧之以数!且以德大而后堪,则纳三女之奔者,德果何如?若曰勿受之则可矣,教子而媚王以女,非正也。’

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钊无法胜任,于是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一起辅佐太子治理国家。成王去世以后,召公、毕公率领诸侯,带着太子钊前去谒见先王的宗庙,并不断告诉他文王、武王创立基业的不易,让他务求节俭,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凭借笃厚诚实来治理天下,作《顾命》。太子钊于是登上王位,这就是康王。康王即位后,通告天下诸侯,不断用文王和武王的功业训诫他们,作《康诰》。因此在成王和康王统治期间,天下安定太平,有四十多年没有动用刑罚。康王发布策命毕公的文诰,命令他分治殷商遗民,安定周都的郊野,作《毕命》。

康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昭王瑕继位。昭王在位的时候,先王之道稍有缺漏。昭王到南方巡视没能返回,在长江边去世了。昭王去世以后没有通告诸侯,因为忌讳这件事。昭王的儿子满被立为天子,这就是穆王。穆王在位时,已经五十岁了。当时先王之道已经衰败,穆王为文王和武王的法度缺失而伤心,于是任命伯臩为太仆,告诫他治国为政的道理,作《臩命》。天下重新安宁。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燿德不观兵。夫兵戢(jí)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 周文公:周公旦,谥号“文”。 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gāo)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 茂:通“懋”,勉力,尽力。 正其德而厚其性,阜(fù)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之务利而辟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遵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文王、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无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 载:通“欣戴”,高兴地拥戴。 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故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 祭:指献给天子父、祖的祭品。 ,侯服者祀 祀:指献给天子曾祖、高祖的祭品。 ,宾服者享 享:指献给天子远祖的祭品。 ,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王:指朝见天子。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顺祀 顺祀:训诫。顺,通“训”。祀,应为衍文。 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 告:告谕。 不王。于是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命,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有不至,则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犬戎树敦,率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穆王将要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谏说:“不可以。先王显耀德行而不炫耀武力。军队偃旗息鼓而在必要的时候才出动,出动就要显示威力,炫耀武力就会亵渎军队,亵渎军队就不能震慑敌人。因此赞颂周文公的颂歌说:‘收起干和戈,藏好弓与箭,我想要美德,传遍全天下,王业永保全。’先王对待百姓,会尽力使他们品德端正,并且使他们性情纯厚,让他们财产增多,让他们器用便利,明示利害所在,用文德教化,令他们追求福利,并且远离灾害,心中怀有仁德而恐惧威刑,因此才能保住先王的事业来不断壮大。从前我们的先王世代担任后稷来事奉虞舜、夏禹。夏朝的命数衰败的时候,废弃后稷一职,不再重视农业,我们的先王不窋丢掉官职,而流落到戎狄地区。他对农业不敢懈怠,经常宣传后稷的美德,遵循和继承他的事业,修持他的教化和法度,从早到晚恭谨勤奋,始终用忠实诚信的态度来奉行。后来人们世代遵行这种美德,不敢辱没先人。到文王、武王时期,发扬先人美德而加以慈爱,祭祀神灵,保护百姓,天下人没有不高兴的。商王帝辛对人民犯下滔天大罪,人民无法忍受,高兴地拥戴武王,于是在商郊牧野开战。所以先王不崇尚武力,而是勤恳地体恤百姓的疾苦,并且为民除害。遵照先王的制度,邦畿以内是甸服,邦畿以外是侯服,诸侯守卫之地是宾服,蛮夷所在之地是要服,戎翟所在之地是荒服。甸服的诸侯要向天子的父、祖进献祭品,侯服的诸侯要向天子的曾祖、高祖进献祭品,宾服的诸侯要向天子的远祖进献祭品,要服的诸侯要定期进献贡物,荒服的诸侯要来朝见天子。甸服诸侯进献的祭品每天一次,侯服诸侯进献的祭品每月一次,宾服诸侯进献的祭品每季一次,要服诸侯进献的贡物每年一次,荒服诸侯朝见天子终身一次。在先王的遗训中,甸服诸侯不进献祭品就要反省思想,侯服诸侯不进献祭品就要反省言辞,宾服诸侯不进献祭品就要修定制度,要服诸侯不进献贡物就要修正名分,荒服诸侯不朝见天子就要反思德行,依次做到却仍然不能使诸侯尽职就要施以刑罚。于是王室可以惩罚甸服不进献祭品的诸侯,攻打侯服不进献祭品的诸侯,征讨宾服不进献祭品的诸侯,责备要服不进献贡物的诸侯,告谕荒服不朝见天子的诸侯。因此有关于刑罚的规定,有用于攻伐的军队,有用于征讨的武器,有施于责让的命令,有写于文告的言辞。下达文辞命令却仍然不能使诸侯尽职,就要进一步反思德行,不要使人民疲劳进行远征。所以邻近的诸侯没有不听命的,远方的国家没有不服从的。现在自从大毕、伯士去世以后,犬戎氏遵守其职责前来朝见天子,天子说‘我一定要按照不进献祭品的罪名征讨他们,还要向他们炫耀武力’,这无异于抛弃了先王的训诫,而大王就要陷入困境了吧?我听说犬戎氏宣扬敦厚的风气,都遵照前人的德行,并且能够一直坚持,他们就有足够抵御我们的力量了。”穆王最终还是发兵征讨了,抓获四只白狼、四只白鹿返回。从此荒服的国家都不来朝见天子了。

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王曰:“吁,来!有国有土,告汝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其人?何敬非其刑?何居非其宜与?两造具备,师听五辞 五辞:五刑的法律条文。 。五辞简信,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 五罚:五种情况的罚金。 。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五过:指五种可以宽赦的罪过。 。五过之疵,官狱内狱,阅实其罪,惟钧其过。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信有众,惟讯有稽。无简不疑,共严天威。黥辟 黥辟:又称墨刑,在犯人脸上刺字的刑罚。 疑赦,其罚百率 率:《尚书》作“锾”,重量单位,六两为一锾。 ,阅实其罪。劓(yì)辟疑赦,其罚倍洒 倍洒:加倍。 ,阅实其罪。膑辟疑赦,其罚倍差 倍差:不到两倍。 ,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五百率,阅实其罪。大辟 大辟:死刑。 疑赦,其罚千率,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膑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命曰《甫刑》 《甫刑》:即《尚书·吕刑》。

诸侯中有不和睦的,甫侯把这种情况告诉穆王,穆王设置各种刑法。穆王说:“啊,到我这里来!有封国有土地的诸侯,我要告诉你们完善的刑法。现在你们要安定百姓,为什么选择不称职的人做官?为什么敬重不合理的刑法?为什么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原告与被告都在,士师应该根据五刑的法律条文来审验。通过审验与事实相符,就用五刑来定罪。如果五刑不合适,就用五罚来定罪。如果五罚也不合适,就用五过来定罪。按照五过来判定罪行有缺陷,司法官会遇到畏惧高官和接受说情的情况,要详细调查案情,使罪名和过失相当。按照五刑治罪有疑问而需要赦免的,以及按照五罚治罪有疑问而需要赦免的,就要认真审查。收集证据应该顺从民众,审讯也要有证据。假如没有充分的证据就不要怀疑,一定要严肃上天的威信。应该处以黥刑有疑问而需要赦免的,罚金为一百率,查明罪状。应该处以劓刑有疑问而需要赦免的,罚金是前者的两倍,也要查明罪状。应该处以膑刑有疑问而需要赦免的,罚金不到前者的两倍,也要查明罪状。应该处以宫刑有疑问而需要赦免的,罚金是五百率,要查明罪状。应该处以死有疑问而需要赦免的,其罚金为一千率,也要查明罪状。关于墨刑的条文有一千条,关于劓刑的条文也有一千条,关于膑刑的条文有五百条,关于宫刑的条文有三百条,关于死刑的条文有二百条,五刑的条文一共有三千条。”这套刑法被称为《甫刑》。

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yī)扈立。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众 下众:因众人而下车。 ,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 归:通“馈”,赠予,送给。 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共王崩,子懿王囏(jiān)立。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xiè),是为夷王。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共王繄扈继位。共王在泾水边游玩,密康公跟在身边,有三个女子前来投奔他。密康公的母亲对他说:“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天子。兽有三只以上称为群,人有三个以上称为众,女子有三人以上称为粲。天子打猎不捕获三只以上的兽,诸侯出行不因见到三个以上的人下车,天子的妃嫔属于同一宗族的不超过三个人。所谓粲,就是美好的事物。众人都把美好的东西送给你,可是你有什么德行去享用这些东西呢?连天子都不配享用,何况是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如果拥有以上的东西,最终一定会灭亡。”密康公不愿意献给共王,一年以后,共王灭掉密国。共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懿王囏继位。懿王在位的时候,王室就衰败了,诗人写诗讽刺。

懿王去世以后,共王的弟弟辟方继位,这就是孝王。孝王去世以后,诸侯又拥立懿王的太子燮继位,这就是夷王。

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厉王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 蒸:同“丞”,众,众多。 民,莫匪 匪:同“非”,不。 尔极 尔极:等于说“极尔”,意思是把你当作榜样。 。’《大雅》曰:‘陈锡载周。’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厉王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用事。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 召公:名虎,谥号“穆”。 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zhāng)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zhēn),瞍(sǒu) 瞍:没有眼珠的盲人,也是乐师。 赋,矇 矇:有眼珠的盲人,也是乐师。 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

钱福: ‘昔齐妃笑跛而郤克师兴,赵妾笑躄而平原客散,幽王举火戏诸侯,以发褒姒之笑,而诸侯畔。自古妇人一笑虽微,而贻无穷之祸,人岂可以笑为轻而不致谨哉!’

夷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厉王胡继位。厉王在位三十年,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厉王说:“王室难道要衰落了吗?荣夷公爱好聚敛财利却不知道大难就要来临了。财利,是万物所产生的,是天地所承载的,却想要据为己有,害处实在太多了。天地万物都想获取,怎么能够据为己有呢?他所触怒的人太多了,又不防备大难。他用这些来教导大王,大王怎么能够长久地统治呢?统治百姓的人,应该疏导财利而将其从上到下分布出去。即使对世间万物都做到极致,仍然要每天提心吊胆,担忧引起不满。因此《颂》说:‘追念后稷有文德,功绩卓越配上天,天下万民得安定,无不以你为榜样。’《大雅》中写道:‘广施恩泽,成就周邦。’这不就是说要布施财利而畏惧灾难吗?所以才使周朝延续至今天。现在大王学的是聚敛财利,怎么可以呢?一个普通人聚敛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身为天子却要这样做,愿意归附他的人一定很少了。荣公如果得到重用,周朝一定会衰败。”厉王不听他的建议,最后还是任命荣夷公为卿士,让他管理国家大事。

厉王施行暴政,奢侈傲慢,国人批评他。召公劝谏说:“人民不能忍受了。”厉王非常愤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监视批评他的人,报告他之后就处死。结果批评厉王的人少了,诸侯也不来朝见了。三十四年(前844年),厉王对百姓的控制更加严厉,国人不敢随便说话,走在路上相互使眼色。厉王非常高兴,他告诉召公说:“我可以平息人们的批评了,他们不敢说话。”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嘴堵住了。堵住百姓的嘴,要比堵住洪水还要危险。洪水被堵住会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而堵住百姓的嘴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治理洪水的人应该打通淤塞对其加以疏导,治理百姓的人应该开放言路让他们发表议论。因此天子处理政事,应该让公卿乃至列士都献上诗歌,让盲乐师献上乐曲,让史官献上图书,让太师进行规诫,让无眼珠的盲乐师演唱诗歌,让有眼珠的盲乐师朗诵规诫,让百工都来劝谏,让平民相互议论,让近臣尽心规劝,让亲戚弥补过失,让盲乐师和史官一起教诲,让年老的贤人进行训诫,最后由大王仔细思考,这样政事才能够施行而不违背情理。人民有嘴,就好像土地有山川一样,财用都是从那里产生的;就像平原有沃土一样,衣食都是从那里产生的。让百姓把话都讲出来,治理国家的成败就可以看出来。做好事并防备出现坏事,这就像产生财用和衣食的道理一样。百姓心中所思虑的,就是嘴上所说的,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堵住百姓的嘴,又怎么能长久呢?”厉王不听从劝谏。于是国人都不敢说话,过了三年,人们一起发动叛乱,袭击厉王。厉王出逃到彘。

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仇而怼(duì)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仇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召公、周公 周公:名已失传,谥号“定”。 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

宣王不修籍 修籍:指帝王亲耕,以示重视农业。 于千亩,虢(guó)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甫谏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

厉王的太子静躲藏在召公家中,国人听说以后,就包围了召公家。召公说:“以前我多次劝谏大王,但是大王不听从,才有了今天的灾难。现在我要是杀死大王的太子,大王也许以为我是因为记仇而泄愤吧?事奉君主,身处危难也不应该记仇,心有怨气也不应该发泄,何况是事奉天子呢!”于是他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厉王的太子,太子最后才得以逃脱。

召公、周公两位辅臣共同执政,号称“共和”。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在彘。太子静在召公的家里长大,两位辅臣于是共同拥立他成为王,这就是宣王。宣王在位时,两位辅臣辅佐他,修整政治,效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风,诸侯重新以周朝为宗主。十二年(前816年),鲁武公前来朝见。

宣王不在千亩亲耕,虢文公劝谏说不可以,宣王不听从。三十九年(前789年),在千亩作战,王室的军队被姜氏之戎打败。

宣王丧失征伐南方的军队以后,就在太原统计户口。仲山甫劝谏说:“户口不可以由天子直接进行统计。”宣王不听从,最终还是统计了户口。

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湦(shēng)立。幽王二年,西周 西周:指丰、镐一带。 三川 三川:指泾、渭、洛三条河流。 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 填阴:为阴气所镇伏。填,通“镇”。 也。阳失而在阴,原 原:同“源”,水源。 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四十六年(前782年),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幽王宫湦继位。幽王二年(前780年),周都附近的三川地区发生地震。伯阳甫说:“周朝将要灭亡了。天地二气,不能失去次序;假如失去应有的次序,民众就会被扰乱。阳气潜伏而不能出来,被阴气压制而不能蒸腾,于是发生地震。现在三川地区发生地震,是因为阳气失掉位次而被阴气镇伏。阳气失去位次而被阴气镇伏,水源就一定会堵塞;水源被堵塞,国家就一定会灭亡。水土通畅才会使百姓得到财用。假如地下的水流不能通畅,人民就会缺乏财用,国家不灭亡还能等到什么时候呢?从前伊水、洛水枯竭而夏朝灭亡,黄河枯竭而商朝灭亡。现在周朝的德运就像两朝的末期一样了,河川的水源已经被堵塞,被堵塞就一定会枯竭。建立国都就一定要依从高山大河,高山崩塌,大河枯竭,这是亡国的征兆。大河枯竭一定会引起高山崩塌。如果亡国就不会超过十年,因为数是以十进位的。上天所抛弃的,不会超过这个数字。”这一年,三川枯竭,岐山崩塌。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 史记:泛指史书。 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chí) 漦:指龙的唾液。 而藏之,乃吉。于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yuán) 玄鼋:黑色的蜥蜴。 ,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 龀:乳牙脱落,这里指七八岁的年龄。 而遭之,既笄(jī) 笄:女子成人礼,这里指十五岁的年龄。 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 (yǎn)弧箕服 服:箭袋。 ,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出于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奔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三年(前779年),幽王宠爱褒姒。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幽王想废黜太子。太子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也是王后。后来幽王得到褒姒,十分喜爱她,想废黜申后,一并废掉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阅读史书说:“周朝就要亡国了。”从前夏后氏衰败时,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庭院中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位君主。”夏帝为杀掉它们或赶走它们或留下它们而占卜,都没有得到吉兆。卜者请求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于是得到吉兆。于是夏帝准备好丝帛,并且书写简策祷告,龙飞走以后留下了唾液,夏帝命人将其盛在木匣中收藏好。夏朝灭亡以后,这件器物传给了殷商。殷商灭亡以后,这件器物又传给了周朝。连续三个朝代,都没有人敢打开它。到厉王在位的末期,才打开观看。龙的唾液流到庭院中,不能清除。厉王让女人赤裸着在庭院中大声呼喊。龙的唾液变为黑色的蜥蜴,进入厉王的后宫。后宫中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奴婢遇到了蜥蜴,在十五岁时怀孕了,没有丈夫却生下孩子,她因害怕而抛弃了孩子。宣王在位的时候有一个童女唱歌谣说:“ 木做弧弓,箕木做箭袋,周朝不久将灭亡。”这时宣王听到了,遇到一对夫妇在卖这两样器物,宣王命人把他们抓起来杀掉。他们在逃跑的路上,看见之前被后宫小奴婢遗弃在路边的孩子,他们听到孩子在夜里哭泣,因为哀怜而将其收养。夫妇二人于是逃走,跑到褒国。褒国人犯了罪,就请将小奴婢遗弃在路边的妖异女子献给天子来赎罪。这个被遗弃的女子来自褒国,这就是褒姒。幽王在位三年的时候,他来到后宫看见褒姒而非常喜爱她,就和她生下儿子伯服,竟然要废黜申后和太子,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说:“灾祸已经形成了,没有什么办法了!”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 烽燧:边防预警的信号,白天放烟为烽,夜晚举火为燧。 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杨慎: ‘周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然自武王灭殷,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耳。而昭王时王道已微,懿王时王道遂衰,昭王南巡不返,厉王死于彘,此二百五十七年中,变故多矣,东迁以后不足言也。夫莫盛于周,而治日之少如此,有国者其慎之。’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褒姒不爱笑,幽王就想尽各种办法逗她笑,可是她还是不笑。幽王在各地设有烽燧和大鼓,有敌人进犯就点起烽火。有一次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赶过来,却没有看到敌人,褒姒于是大笑。幽王很高兴,就为褒姒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都不再相信幽王,看到烽火也不来了。

幽王任命虢石父为卿士,管理国政,国人都有怨言。虢石父为人巧言令色,擅长阿谀,贪图财利,幽王却重用他。幽王又废黜了申后,赶走了太子。申侯很生气,联合缯国、西夷的犬戎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征召诸侯的军队,诸侯的军队却都没有赶来。于是他们在骊山下把幽王杀死了,掳走褒姒,把周朝的财物洗劫一空才离开。于是诸侯都到申侯那里,并且共同拥立幽王以前的太子宜臼为天子,这就是平王,由他来继承周朝的祭祀。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方伯:霸主,即诸侯盟主。

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蚤 蚤:通“早”。 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 太山:泰山。 田也。八年,鲁杀隐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

十五年,庄王崩,子釐王胡齐立。釐王三年,齐桓公始霸。

平王继位以后,把都城向东迁到雒邑,躲避西戎的敌人。平王在位的时候,周王室日渐衰败,诸侯中强大的吞并弱小的,齐、楚、秦、晋等国开始壮大,政令出自称霸的诸侯。

四十九年(前722年),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前720年),平王去世,太子洩父很早就死了,立他的儿子林为王,这就是桓王。桓王,是平王的孙子。

桓王三年(前717年),郑庄公前来朝见,桓王没有以礼相待。五年(前715年),郑国有怨恨,与鲁国交换许田。许田,是天子用来祭祀泰山的土地。八年(前712年),鲁国杀死隐公,拥立桓公。十三年(前707年),王室讨伐郑国,郑军射伤了桓王,桓王逃回。

二十三年(前697年),桓王去世,他的儿子庄王佗继位。庄王四年(前693年),周公黑肩想要杀死庄王改立王子克。辛伯向庄王报告,庄王杀死周公黑肩。王子克逃到燕国。

十五年(前682年),庄王去世,他的儿子釐王胡齐继位。釐王三年(前679年),齐桓公开始确立霸主的地位。

五年,釐王崩,子惠王阆立。惠王二年。初,庄王嬖姬姚,生子 (tuí), 有宠。及惠王即位,夺其大臣园以为囿,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谋召燕、卫师,伐惠王。惠王奔温,已居郑之栎。立釐王弟 为王,乐及遍舞,郑、虢君怒。四年,郑与虢君伐杀王 ,复入惠王。惠王十年,赐齐桓公为伯。

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郑立。襄王母蚤死,后母曰惠后。惠后生叔带,有宠于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带与戎、翟谋伐襄王,襄王欲诛叔带,叔带奔齐。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礼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 陪臣:相隔一级的臣。诸侯是天子的臣,卿大夫是诸侯的臣,而卿大夫之下又有家臣,因此卿大夫是天子的陪臣,其家臣是诸侯的陪臣。《论语·季氏》所说的“陪臣执国命”,指的是鲁国季氏的家臣阳虎执掌国政之事。 敢辞。”王曰:“舅氏 舅氏:对异姓诸侯的尊称。周天子与异姓诸侯通婚,因此尊称其为舅。对于同姓诸侯,周天子则尊称伯父、叔父。《尚书·文侯之命》中,周平王称晋文侯(字义和)为“父义和”。 ,余嘉乃勋,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九年,齐桓公卒。十二年,叔带复归于周。

五年(前677年),釐王去世,他的儿子惠王阆继位。惠王二年(前675年)。当初,庄王的宠妾姚姓女子,生下儿子 得到宠爱。等到惠王在位,夺取大臣的园林作为自己的苑囿,所以大夫边伯等五个人发动叛乱,谋划召集燕国、卫国的军队,共同讨伐惠王。惠王逃到温邑,不久又住在郑国的栎邑。叛乱者拥立釐王的弟弟 为王,并演奏全套的舞乐,郑、虢两国的国君大怒。四年(前673年),郑国和虢国的国君讨伐并杀死王 ,重新迎回惠王。惠王十年(前667年),赐齐桓公为霸主。

二十五年(前652年),惠王去世,他的儿子襄王郑继位。襄王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后母就是惠后。惠后生下叔带,得到惠王的宠爱,襄王为此担忧。三年(前649年),叔带和戎、翟共同谋划讨伐襄王,襄王想要杀掉叔带,叔带逃到了齐国。齐桓公派管仲调解戎人和周朝的矛盾,派隰朋调解戎人和晋国的矛盾。襄王用上卿的礼仪招待管仲。管仲拒绝说:“我是地位卑微的官员,现在有天子任命的两位上卿国氏、高氏在。如果用春秋两季的朝聘礼仪来领受王命,我又将用什么礼仪回应呢?陪臣冒昧地请求拒绝这一礼节。”襄王说:“身为舅家的人,我要嘉奖你的功勋,不要违背我的命令。”管仲最终只接受下卿的礼仪并返回。九年(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十二年(前640年),叔带重新回到周都。

十三年,郑伐滑,王使游孙、伯服请滑,郑人囚之。郑文公怨惠王之入不与厉公爵,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囚伯服。王怒,将以翟伐郑。富辰谏曰:“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子 之乱,又郑之由定,今以小怨弃之!”王不听。十五年,王降翟师以伐郑。王德翟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平、桓、庄、惠皆受郑劳,王弃亲亲翟,不可从。”王不听。十六年,王绌翟后,翟人来诛,杀谭伯。富辰曰:“吾数谏不从,如是不出,王以我为怼乎?”乃以其属死之。

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党开 开:迎接,引申为做内应。 翟人,翟人遂入周。襄王出奔郑,郑居王于氾。子带立为王,取 取:同“娶”。 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襄王乃赐晋文公珪鬯 鬯:秬鬯,一种用郁金草和黑黍酿造的香酒,用于祭祀。 弓矢,为伯,以河内地与晋。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

二十四年,晋文公卒。

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三十二年 三十二年:应为三十三年。 ,襄王崩,子顷王壬臣立。顷王六年,崩,子匡王班立。匡王六年,崩,弟瑜立,是为定王。

十三年(前639年),郑国讨伐滑国,襄王派游孙、伯服为滑国求情,郑人将他们囚禁起来。郑文公埋怨惠王复国却没有赐给郑厉公酒爵,又埋怨襄王把滑国交给卫国,因此把伯服囚禁起来。襄王大怒,准备召集翟人讨伐郑国。富辰劝谏说:“但凡我们周朝向东迁都,都是依靠晋国、郑国的力量。王子 发动叛乱,也是依靠郑国的力量才平定的,现在怎么能因为小怨恨而抛弃郑国呢!”襄王不听。十五年(前637年),襄王命令翟人的军队讨伐郑国。襄王很感谢翟人,将要立该国女子为王后。富辰又劝谏说:“平王、桓王、庄王、惠王都得到过郑国的帮助,大王抛弃亲近的人而去亲近翟人,不可以这样做。”襄王不听。十六年(前636年),襄王废黜翟后,翟人前来问罪,杀死谭伯。富辰说:“我多次劝谏大王都不听,如果我不出战,大王一定认为我在怨恨他吧?”于是他率领自己的部众战死。

当初,惠后想要立王子带,因此派党羽为翟人做内应,翟人于是攻进周都。襄王逃到郑国,郑国把襄王安顿在氾邑。王子带被立为王,娶襄王所废黜的翟后为妻,共同住在温邑。十七年(前635年),襄王向晋国求救,晋文公接纳襄王并杀死叔带。襄王于是赏赐晋文公玉珪、秬鬯、弓箭,任命他为霸主,把河内的土地赏赐给晋国。二十年(前632年),晋文公召来襄王,襄王在河阳、践土与他见面,诸侯都来朝见,史书讳称“天子到河阳巡视”。

二十四年(前628年),晋文公去世。

三十一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

三十三年(前619年),襄王去世,他的儿子顷王壬臣继位。顷王在位六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匡王班继位。匡王在位六年,也去世了,他的弟弟瑜继位,这就是定王。

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十年,楚庄王围郑,郑伯降,已而复之。十六年,楚庄王卒。

二十一年,定王崩,子简王夷立。简王十三年,晋杀其君厉公,迎子周于周,立为悼公。

十四年,简王崩,子灵王泄心立。灵王二十四年,齐崔杼(zhù)弑其君庄公。

二十七年,灵王崩,子景王贵立。景王十八年,后太子圣而 圣而:据《左传》,应为“寿”。 蚤卒。二十年 二十年:应为二十五年。 ,景王爱子朝,欲立之,会崩,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猛为悼(dào)王。晋人攻子朝而立丐,是为敬王。

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驻扎在洛邑,派人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定王派王孙满以言辞对答,楚国军队才撤退。十年(前597年),楚庄王包围了郑都,郑伯投降,不久又复国。十六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

二十一年(前586年),定王去世,他的儿子简王夷继位。简王十三年(前573年),晋国杀死其国君厉公,从周都迎接子周,立他为悼公。

十四年(前572年),简王去世,他的儿子灵王泄心继位。灵王二十四年(前548年),齐国的崔杼杀死其国君庄公。

二十七年(前545年),灵王去世,他的儿子景王贵继位。景王十八年(前527年),王后、太子寿很早就去世了。二十五年(前520年),景王喜爱儿子朝,想要立他为太子,却在这时去世了,他的儿子丐及其党羽和王子朝争夺王位,国人拥立长子猛为王,王子朝于是攻杀猛。猛就是悼王。晋人攻打王子朝改立丐为王,他就是敬王。

敬王元年,晋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泽。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诸侯城周。十六年,子朝之徒复作乱,敬王奔于晋。十七年,晋定公遂入敬王于周。

三十九年,齐田常 田常:本名恒,《史记》避汉文帝刘恒讳改其名为常。 杀其君简公。

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四十二年 四十二年:应为四十三年。 ,敬王崩,子元王仁立。元王八年,崩,子定王 定王:又称贞王或贞定王。 介立。

定王十六年,三晋 三晋:指晋国赵、魏、韩三卿。 灭智伯,分有其地。

二十八年,定王崩,长子去疾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wéi)攻杀思王而自立,是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

考王十五年,崩,子威烈王午立。

敬王元年(前519年),晋人送敬王回周都,王子朝已经自立为王,敬王无法回去,就住在泽邑。四年(前516年),晋国率领诸侯送敬王回周都,王子朝成为臣子,诸侯修筑周都的城墙。十六年(前504年),王子朝的党羽再次发动叛乱,敬王逃到晋国。十七年(前503年),晋定公最终将敬王送回周都。

三十九年(前481年),齐国的田常杀死其国君简公。

四十一年(前479年),楚国灭掉陈国。孔子去世。

四十三年(前477年),敬王去世,他的儿子元王仁继位。元王在位八年,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定王介继位。

定王十六年(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灭掉智伯,瓜分他的土地。

二十八年(前441年),定王去世,他的大儿子去疾继位,这就是哀王。哀王在位三个月,他的弟弟叔袭杀死哀王而自立,这就是思王。思王在位五个月,他的少弟嵬攻打并杀死思王而自立,这就是考王。这三王都是定王的儿子。

考王十五年(前426年),去世,他的儿子威烈王午继位。

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

二十四年,崩,子安王骄立。是岁盗杀楚声王。

安王立二十六年,崩,子烈王喜立。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十年 十年:应为七年。 ,烈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显王五年,贺秦献公,献公称伯。九年,致文武胙(zuò)于秦孝公。二十五年,秦会诸侯于周。二十六年,周致伯于秦孝公。三十三年,贺秦惠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于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皆为王。

四十八年,显王崩,子慎靓王定立。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考王封他的一个弟弟在河南,这就是西周桓公,让他继承周公的官职。桓公去世,他的儿子威公继位。威公去世,他的儿子惠公继位,于是封小儿子在巩邑事奉天子,号称东周惠公。

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九鼎所在的都城发生地震。威烈王策命韩、魏、赵为诸侯。

二十四年(前402年),威烈王去世,他的儿子安王骄继位。这一年有盗贼杀死楚声王。

安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他的儿子烈王喜继位。烈王二年(前374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说:“最初周朝和秦国合一而后来分开,分开五百年以后又会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会有霸主出现。”七年(前369年),烈王去世,他的弟弟扁继位,这就是显王。显王五年(前364年),祝贺秦献公,献公称霸。九年(前360年),显王把文王和武王的祭肉送给秦孝公。二十五年(前344年),秦国在周都会见诸侯。二十六年(前343年),周朝赐给秦孝公霸主的称号。三十三年(前336年),祝贺秦惠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显王把文王和武王的祭肉送给秦惠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秦惠王称王。从此以后诸侯都称王。

四十八年(前321年),显王去世,他的儿子慎靓王定继位。慎靓王在位六年,去世,他的儿子赧王延继位。赧王在位的时候东西二周各自为政。赧王将都城迁到西周。

西周武公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毋适立。司马翦谓楚王曰:“不如以地资公子咎,为请太子。”左成曰:“不可。周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疏于周也。不如请周君孰欲立,以微告翦,翦请令楚之以地。”果立公子咎为太子。

八年,秦攻宜阳,楚救之。而楚以周为秦故,将伐之。苏代为周说楚王曰:“何以周为秦之祸也?言周之为秦甚于楚者,欲令周入秦也,故谓‘周秦’也。周知其不可解,必入于秦,此为秦取周之精者也。为王计者,周于秦因善之,不于秦亦言善之,以疏之于秦。周绝于秦,必入于郢 郢:楚都,代指楚国。 矣。”

秦借道两周之间,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于韩,不借畏于秦。史厌谓周君曰:“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之敢绝周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质使之楚?’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曰:‘韩强与周地,将以疑周于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无辞而令周不受,是受地于韩而听于秦。”

西周武公的共太子去世,他有五个庶子,没有适合立为太子的。司马翦对楚王说:“不如用土地来资助公子咎,为他请求太子之位。”左成说:“不可以。周国不会听从,这样您就知道自己处于困境,并且和周国的关系会变得疏远了。不如去问周君想要立谁为太子,然后悄悄告诉给司马翦,司马翦再请楚国资助土地。”西周君果然立公子咎为太子。

八年(前307年),秦国攻打宜阳,楚国发兵营救。而楚国因为周国帮助秦国的缘故,将要攻打周国。苏代为周国劝楚王说:“为什么认为周国帮助秦国是祸患呢?声称周国帮助秦国比为楚国出力更多的人,是想让周国加入秦国的阵营,所以有‘周国帮助秦国’的说法。周国知道自己无法解脱,就一定会加入秦国的阵营,这正是帮助秦国攻取周国的妙计。我为大王考虑,周国为秦出力要善待,不为秦国出力也要善待,这样才能让周国和秦国疏远。周国和秦国绝交,就一定会加入楚国的阵营了。”

秦国在东西二周之间借道,将要讨伐韩国,东周担心借道会得罪韩国,不借道又会得罪秦国。史厌对东周君说:“为什么不派人对韩国的公叔说:‘秦国敢从东周借道去攻打韩,是因为相信东周。您为什么不给东周一些土地,派人质去楚国呢?’这样秦国就一定会怀疑楚国,不再相信东周,这样就不会攻打韩了。您再派人对秦人说:‘韩国强行给东周一些土地,将要用这样的办法使秦国怀疑东周,东周不敢不接受。’秦国一定没有让东周不接受土地的说辞,这样既得到了韩的土地,又听从了秦国的命令。”

秦召西周君,西周君恶往,故令人谓韩王曰:“秦召西周君,将以使攻王之南阳也,王何不出兵于南阳?周君将以为辞于秦。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逾河而攻南阳矣。”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说韩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国,多名器重宝。王案兵毋出,可以德东周,而西周之宝必可以尽矣。”

王赧谓成君。楚围雍氏,韩征甲与粟于东周,东周君恐,召苏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于是?臣能使韩毋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曰:“子苟能,请以国听子。”代见韩相国曰:“楚围雍氏,期三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今相国乃征甲与粟于周,是告楚病也。”韩相国曰:“善。使者已行矣。”代曰:“何不与周高都?”韩相国大怒曰:“吾毋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故与周高都也?”代曰:“与周高都,是周折而入于韩也,秦闻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以獘高都得完周也。曷为不与?”相国曰:“善。”果与周高都。

秦王召见西周君,西周君不愿意去,因此派人对韩王说:“秦国召见西周君,想要派他去攻打大王的南阳,大王为什么不出兵到南阳呢?西周君将会以此为不去秦国的说辞。西周君不去秦国,秦国一定不敢越过黄河去攻打南阳了。”

东周和西周交战,韩国救援西周。有人为东周劝韩王说:“西周原来是天子的都城,有很多名贵的器物和珍宝。大王按兵不动,可以使东周感恩,而西周的珍宝也可以全部得到了。”

吴汝纶: ‘周事兴于仁义,亡于积弱,自成康以前叙其盛,由积善累仁;自幽厉以后叙其衰,即以政由方伯,摄起强侯行政,以为卒亡于秦作势。上下八百年始末,具于一篇之中,体势闳远。’

赧王被称为成君。楚国围攻雍氏,韩国在东周征用甲胄和粮食,东周君非常恐慌,就召见苏代并告诉他这些事情。苏代说:“您为什么要为这件事担忧呢?我可以让韩国不在东周征用甲胄和粮食,又能让您得到高都。”东周君说:“您如果能做到这些,我就率领全国的人听命于您。”苏代见韩国的相国说:“楚国围攻雍氏,约定三个月攻下,现在五个月也没能攻取,楚国为此而担心。现在相国竟然在东周征用甲胄和粮食,这是在把自己的担心告诉楚国。”韩相国说:“很好。但是使者已经出发了。”苏代说:“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东周?”韩相国大怒说:“我不在东周征用甲胄和粮食已经做出很大让步了,为什么还要把高都送给东周呢?”苏代说:“送给东周高都,这样东周就会转而加入韩国的阵营,秦国听说以后一定对东周非常愤恨,就不会和东周互通使节,这是用破败的高都来换取完整的东周。为什么不给呢?”韩相国说:“很好。”果然把高都给了东周。

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 周君:据《战国策》,此为西周君。 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lìn)、离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è) 搤:同“扼”,握。 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 支左诎右:左右持弓,右手拉弦。 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 倍:通“背”。 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公不如称病而无出。’”

三十四年(前281年),苏厉对西周君说:“秦国打败韩、魏两国的军队,杀死师武,在北面取得赵国的蔺、离石等地,都是依靠白起。这个人善于用兵,又有天命相助。现在他又要率兵出塞去攻打大梁,如果大梁被攻破,那么周都也危险了。您为什么不派人去劝说白起呢?说:“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他非常擅长射箭。射击距离百步的柳叶,百发百中。每次他身边都有几千人围观,都说他擅长射箭。有一个男子站在他的身旁,说:“很好,可以让我教你射箭了。”养由基大怒,放下弓,握住剑,说:‘客人凭什么教我射箭呢?’客人说:‘不是我能教您左手持弓、右手拉弦的技术。距离百步的柳叶,百发百中,不妥善休整,不久就会筋疲力尽,无法瞄准,只要有一发不能射中,就会前功尽弃。’现在打败韩、魏两国的军队,杀死师武,在北面取得赵国的蔺、离石,您的功劳已经很多了。现在您又要带兵出塞,经过东西二周,背靠韩国,去攻打大梁,只要有一战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您不如称病而不出战。”

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 约:险隘。 。马犯谓周君曰:“请令梁 梁:指魏国。 城周。”乃谓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犯请以九鼎自入于王,王受九鼎而图 图:谋。 犯。”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因谓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将伐周也。王试出兵境以观之。”秦果出兵。又谓梁王曰:“周王病甚矣,犯请后可而复之。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梁王曰:“善。”遂使城周。

四十五年,周君之秦,客谓周冣(zuì)曰:“公不若誉 誉:称赞。 秦王之孝,因以应为太后养地 养地:又称“汤沐邑”,是贵族的私人领地,以其赋税供食宿、斋戒、沐浴使用,但没有行政权,不属于正式的封地。 ,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交善,周君必以为公功;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秦攻周,而周冣谓秦王曰:“为王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声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合天下于齐,则秦不王矣。天下欲弊秦,劝王攻周。秦与天下弊,则令不行矣。”

四十二年(前273年),秦国攻破了华阳险隘。马犯对西周君说:“请让魏国为周国修筑城墙。”于是他对魏王说:“周王如果因为担忧而死去,那么我也一定会死了。我请求亲自把九鼎献给大王,大王接受了九鼎就要考虑我所说的事情。”魏王说:“好。”于是他给马犯士兵,说是去戍守周都。马犯趁机又对秦王说:“魏国不是要戍守周都,而是要攻打周都。大王可以试着派兵出境去观察他们的动向。”秦国果然出兵了。马犯又对魏王说:“周王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我所请求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大王派兵到周都,诸侯都会心生疑虑,以后再有行动也不会被信任了。不如让士兵为周国修筑城墙,来掩盖事情的初衷。”魏王说:“好。”于是他派兵修筑周都的城墙。

四十五年(前270年),西周君到秦国,一个宾客对周冣说:“您不如去赞美秦王的孝心,趁机将应邑送给太后做她的养地,秦王一定会非常高兴,这样您就和秦国有了交情。关系好,西周君一定会认为是您的功劳;关系不好,劝说西周君来秦国的人就一定会获罪了。”秦国攻打周都,而周冣对秦王说:“我为大王考虑,还是不要攻打周都。攻打周都,实际上并不能获得足够的利益,却会让全天下害怕秦国的威名,全天下因为这种威名而害怕秦国,就一定会联合齐国。由于攻打周都而消耗兵力,让全天下都与齐国联合,那么秦国就不能够称王了。全天下都想消耗秦国的实力,就会劝大王攻打周都。秦国顺应全天下的想法而被削弱,那么号令就很难通行了。”

五十八年,三晋距秦。周令其相国之秦,以秦之轻也,还其行。客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急见秦王曰:‘请为王听东方之变。’秦王必重公。重公,是秦重周,周以取秦也;齐重,则固有周聚 周聚:即周冣。 以收齐。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秦信周,发兵攻三晋。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zòng) 从:同“纵”,合纵,即联合抗秦。 ,将天下锐师 锐师:精锐之师。 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jiū)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 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五十八年(前257年),赵、魏、韩三国共同抵抗秦国。周国派其相国到秦国,由于秦国轻视周国,因此又返了回来。有一个宾客对相国说:“秦国的态度还无法知道。秦国很想知道三国的情况。您不如马上去见秦王对他说:‘请让我为大王去刺探东方各国的情况。’秦王就一定会重视您。重视您,就相当于秦国重视周国,周国因此可以和秦国亲近;齐国重视周国,那么自有周冣来和齐国亲善。这样周国就可以永远和大国保持交情了。”秦国信任周国,发兵攻打赵、魏、韩三国。

五十九年(前256年),秦国夺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西周非常恐慌,背叛了秦国,和诸侯联合,发动天下的精锐士兵从伊阙山出兵攻打秦国,使秦兵无法到达阳城。秦昭王大怒,派将军摎攻打西周。西周君逃到秦国,叩首认罪,将治下三十六座城邑,人口三万全部献上。秦国接受了西周君的进献,把他放回周地。

西周君、赧王去世,周地的民众都向东方逃去。秦国得到九鼎等宝物,把西周君迁到 狐。七年以后,秦庄襄王灭掉东周。东西二周全部被秦国吞并,从此周朝的祭祀断绝。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所谓“周公葬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秦灭周。汉兴九十有余载,天子将封 封:帝王在泰山祭天的典礼。 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太史公说:学者都说周讨伐纣,把都城建在洛邑,综上所述,其实并不是这样。武王营建洛邑,成王派召公以占卜来选择地点,把九鼎安放在那里,可是周王室仍然定都丰、镐。到犬戎打败幽王,周王室才将都城东迁到洛邑。人们所说的“周公葬在毕”,毕在镐京东南的杜中。秦国灭掉周朝。汉朝建立九十多年以来,天子将要在泰山祭天,向东巡视到河南,访求周朝的后裔,封其后人姬嘉三十里的土地,封号是周子南君,级别相当于列侯,来主持他祖先的祭祀。 LiJYBUjLn4tsynhy4GvP5SLGjst7ixwxQbNokLmCswVmb9Q0pUxCSKE/ly5WTi9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