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王天叙就是那个喜欢竹子的竹轩公,王云他爷爷。史载此人细目美髯,风度翩翩,与人交往亲切和蔼而又不可侵犯。再加上博学多才,与人为乐,不久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儒。

王大儒教子有方,培养了一个三好学生。

王华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时候在河边捡到一袋金子,留了个心眼将它藏在一旁的草丛里,守了一天等候失主。太阳快落山时,一人匆忙赶来,面带焦虑之色,说丢了钱袋。王华问他数目,与袋中金额相符,故交还给他。

失主大喜,取出一锭作为报酬,孰料王华正色道:“如果我贪图钱财,这一整袋都是我的了,又何必在这里等你!”言毕,翩然而去。

王天叙的确是个教育家,给许多豪门望族当过家教,也给很多勋贵子弟取过名字,但在给王云取名这件事上,他犯了一个错误。

康德曾经提出,小孩如果一定要表示主语的话,他会用别人称呼他的那个称呼来称呼自己。比如他不会说“我要什么”,而是说“宝宝要什么”“贝贝要什么”。大人在旁边说“给他,给他”,他也会说“给他,给他”,而不会说“给我”。

突然有一天,这个小孩学会说“我”了,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瞬间。康德说,在这个时候,他的心中像是升起了一道光明,从此再也不会回到他从前说话的那种状态中去了。从前他只是感觉到自身,而现在他思维到自身了,意即自我意识确立了。实验表明,自我确证在一个人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最晚也不会超过五岁。

那王圣人的情况如何呢?实在有点对不住大家,心中无“我”的王圣人从出生到他五岁,就没开口说过一句话!

不爱说话的小孩并不少见,如果不是智障或天生聋哑,就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儿童,这些人外表看起来呆若木鸡,其实大脑正一刻不停地高速运转,根本没工夫理你,懒得开口。

事实上,王家人也一直用后一种可能安慰自己。

王云五岁那年的一天傍晚,和小朋友们在田野间玩耍得正欢,一个慈眉善目的和尚朝他们走来。

和尚谁也不理,径直向王云走去。到了跟前,把王云仔细打量了一番,摇了摇头,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说完就走了。

众人不解其意,但又觉得事有蹊跷,便将此事汇报给王天叙。

王天叙捋了捋胡须,皱着眉头瞎琢磨起来。突然,他眼前一亮:“云者,说也。好个孩儿,道破了天机。王云这孩子果非凡人!”

心念及此,王天叙激动地跳了起来:“快给王云改名字!”

于是,王云的正式名字“王守仁”宣告诞生,语出《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王守仁果然跟王云大不一样。在一个平淡无奇的下午,王守仁他妈郑氏坐在床上做针线活,父亲王华全神贯注地准备公务员考试,王天叙则展开宣纸,笔走游龙,尽情挥毫,物我两忘。一切井然有序,波澜不惊。

王守仁看看这个,瞧瞧那个,觉得自己成了空气,顿时索然无味。他找了个地方坐下,发了会儿呆,忽然张嘴大声朗诵起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一开口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把四书五经里的名句都背了出来。

三个大人全给惊到了。

王天叙跑出来抱起兀自喋喋不休的王守仁,问:“你从哪儿学来的?”

小守仁眨了眨那双大眼睛,道:“父亲念书时听见了,便记在心里。”

众人惊愕不已。 fTIwTu4+4WMTPUSDGvgQqgOAldE4+Y3rsrFg0VXsCmm6ecq+UDoH+5WW42SKvD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