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王云的六世祖王纲就是这些落魄文人中的一员。当是之时(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山头林立,而王纲同志文武全才,颇有声名,是块建功立业的料。但王纲不这么想,经过末世的消磨,他没有太多的民族大义、壮志雄心,只愿“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于是,王纲坚持不懈地穿梭于山水之间,哪儿没人往哪儿钻,谁让他下山他跟谁急,比陶渊明还陶渊明。

然而,世事多不遂人意,王才子常年甘居林壑、淡泊名利的感人事迹不胫而走,愈传愈神。

据说,王才子早年曾跟终南山隐士学习卜筮法和相面术,学成下山,遇到的第一个算命对象就惊天动地——明朝的开国宰相刘伯温。刘伯温见王纲谈吐不俗,气质非凡,认定他是个奇才,当即与之结交。王纲则现学现用,端详了刘伯温半天。自信满满的刘伯温只道他要赞美自己一番,再来一句“苟富贵,无相忘”,然后像小说里面写的,杀猪宰牛,歃血结拜。

结果恰恰相反。

王才子神秘地告诉刘伯温:“你将来肯定会飞黄腾达,但是我呢,性本爱丘山,不愿意落入尘网中,所以到时候你就别来烦我了!”

刘伯温顿时无语。

人生弹指芳菲暮。王纲在古稀之年被举荐到兵部担任正五品的郎中。这可怪了,按照王才子的牛脾气,打死他都不会去做官,难道临老脑袋开窍了?史书中没有记载原因,但仔细推敲,不难得出答案。

如果你有幸生在明朝洪武年间,如果你有幸成为一方大员,最幸运的是你已经躲过了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大案要案的牵连,好了,恭喜你可以上任了。首先,你会受到朱元璋的亲切接见,当你离开时,他的谆谆教诲会在你的耳边时时回响:朕行先教后诛,不是不教而诛。尔等若是不听话,硬是要贪,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到任以后,会有专人安排“皮场庙”一日游。此处悬挂的都是贪污了六十两银子的前任地方官,他们先是被挑筋断指,折磨至死,然后将皮剥下后填上稻草、石灰做成“皮统”供后任瞻仰。

即使如此,朱元璋仍不放心,设立了十三道御史、六科给事中,处处布防,纠察百官。

于是乎,有人怒了:“老子不当官总行了吧!”

确实也有人直接挂印而去。但是不要忘了,朱元璋的行事风格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时,马上匠心独具地颁布了“诽谤朝廷罪”和“戴死罪办事”。前者用朱元璋的话说就是:“奸贪无福小人,故行诽谤,皆说朝廷命官难做。”后者更是明朝的一道奇观:很多罪犯过堂,发现当官的也戴着镣铐,和自己一模一样,后面还有人监视。被判死罪的官员先给下面跪着的犯人判刑,自己再到朱元璋那去领死。

现在可以想象王纲的境遇了。站在朝廷的立场:世有遗贤,肉食者之耻。王才子名气那么大,不去做官,你老朱同意,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文官也不会同意。于是,王纲连《陈情表》都没来得及写,就被人带到了京城。据当地百姓回忆,王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王纲。直到多年以后传来消息:王纲在广东增城征讨苗人的战役中光荣殉职。 JvI++ddv2OBDJBkgXyclC0Uw4XXgIHZyZh2IX/tTR//xrK1qjpTsmkwzkPJZzg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