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乘云降生

话说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王阳明降生在浙江余姚。

余姚在明朝属于绍兴府,大禹治水就告成于这片三苗古地。这是名扬四海的牛人制造基地,曾成功推出过虞世南(诗人)、黄宗羲(思想家)、宋汉章(银行家)和蒋梦麟(教育家)等名人。

作为相对严谨的官方史书,《明史》带头宣扬封建迷信思想,说王圣人他妈怀孕十四个月尚未分娩,父亲王华感到很奇怪。

一天,祖母岑氏上床午睡,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房上笙笛悠扬,香烟缭绕,旗幡招展中,一群仙人驾着五色云自空中而来。其中一个头戴金盔、身穿金甲的天神脚踏一片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从天而降,落在王家。天神轻推房门,高声道:“贵人来也!”随即走了进来,将怀中小孩送与岑氏,回身出屋,随众仙驾云而去,仙乐和香烟也渐渐散去。

岑氏醒来后,王圣人就诞生了。

大家觉得这事非同小可,就把家里最有见识的人——娃他爷竹轩公王天叙请了出来。为啥叫竹轩公呢?因为据传此人“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夜啸咏其间”,颇有魏晋遗风。

老头拄着拐棍从里屋出来,往太师椅上一坐,环视了一下众人,说:“喀,喀。既然是云上的神仙送来的,那就叫王云吧。”于是王圣人有了第一个名字,他降生的那栋房子也被命名为瑞云楼。

有道是“彬彬三代”,精神贵族的养成绝非一世之功。翻开家谱一查,王家的祖先里面就有一个圣人——王羲之。

由于王书圣知名度太高,后世子孙都生活在他巨大的光环之下,有所建树的寥寥无几。一眨眼到了元末明初,张可久 有曲云: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如果熟悉纳兰性德的词,就能体会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的感慨。这种情愫在《红楼梦》里弥漫得最充分,或称“末世感”。许多年后,当严复的《天演论》出版时,人们才慢慢接受了“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观点。

现在看来很可笑,这么浅显的道理小学生都明白。但可惜,中国是一个崇古的国度,自从孔子不遗余力地描绘了一幅天下大同的上古画卷,并倾情打造了尧、舜、禹三大人类偶像后,后世之人就常常生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纠结之中。

崖山之后,蒙古人入主中原,汉人沦为三等公民,满目神州尽胡服,当真是千古未遇之奇灾剧变。而以往的士大夫阶层也没官做了,站在元朝汉族文人的立场上,不难想象他们的心态:末世来临。用曹雪芹的话形容就是“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J43HWrUffhLstqxbC/bD4KtDsA6qEs/c/h4pUbHBbC4EsOdSw/vjEBqQjsCoeHE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