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何为第一等事

这一年,王华考进士,高中状元,举家迁居到北京。

为了使王守仁接受更好的教育,王状元花了大力气把他送到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私塾念书。

王守仁领悟得很快,能举一反三,其聪明程度让老师十分惊讶,可是不久之后,就发现了不好的苗头。据同学反映,王守仁不是个好学生,不愿意在私塾里坐着,却喜欢舞枪弄棍、研究兵书,还经常讨论稀奇古怪的问题,写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有人曾在他的课桌上发现一首打油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如此古怪的诗在当时的科学背景下没人能读懂,于是老师们一致判定这孩子思想有问题,准备找他单独谈话。

可没过多久,问题少年王守仁就主动找到老师,问了他一个问题。这成了王守仁一生的真正起点。

问题是:“何为第一等事?”

这说明少年王守仁已经开始考虑人生的价值问题。可惜,一个庸俗的老师给出了一个庸俗的答案。

不过,正是这个答案成就了王守仁早熟的名声。

老师回答说:“惟读书登第耳。”这和今天教育小孩要考重点大学差不多,虽然没错,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王守仁摇了摇大脑袋,不以为然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一个十二岁就立志要当圣人的小孩,翻遍古今中外的史书也找不出几个,更何况是在明朝那个盛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的时代。

有梦想不足以使一个人到达远方,但到达远方的人一定有梦想。

许多年后,当王守仁冥思苦想,追寻生命中的“良知”时,儿时这段朦胧的插曲让他恍然大悟:良知天然呈现,不用去外界寻求。何为第一等事?问得好!问出了人为什么活着,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去过。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找不到一双合脚的鞋,从这一点发散开来,王守仁进一步得出“心外无物”的结论——真正的生活在内心,只有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儿时那看似荒诞不经的一问。

同时,这件事也让老师和同学见识了王守仁的机智和口才。从此,纵横家王守仁在同学中间享有很高的威信,经常趁老师不在教室,带领同学们浩浩荡荡跑到学校外面玩耍。这帮“逃学威龙”一般被分成两派,每派都有自己特制的旗帜,由王守仁统一调度。

于是一声令下,只见两派人马左冲右突,大呼小叫,变换阵形,宛若战场。

正当王守仁兴奋得手舞足蹈时,一张阴沉的脸出现在他背后,“战场”上的小朋友登时都僵在了原地。王守仁却还忘乎所以,但也慢慢觉察到气氛不对,他缓缓转身,看见了此刻他最不愿意见到的人——王华。

王华自从当了状元,便被分配到翰林院任“修撰”,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国朝掌故,编写先皇实录。恰好这天工作少,王华提前下班回家。于是,王守仁被逮了个正着。

王华强压着自己想捶人的冲动,怒道:“我们家世代以读书为要,你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名堂想干什么?!”

王守仁不服气,道:“排兵布阵怎么就乱七八糟了?”

王华耐着性子解释道:“本朝自开国以来就重文轻武,有志之士都不会参与武事,而古往今来的圣贤也从未听说过有舞枪弄棒的。”

王守仁道:“孔子不是文武全才吗?”

王华气得跳了起来:“人家是圣人,你只是个普通人。好好读书,参加科举,最好像你爹我一样中个状元,赢得大家的尊重。”

王守仁转动眼珠,“不怀好意”地问道:“父亲中了状元,子孙后代还是状元吗?”

王华不知是坑,严肃道:“你想得美!状元只是一代,你若想中,还须刻苦读书。”

王守仁笑道:“原来只是风光一代。但建功立业却能流芳百世,所以我才不稀罕状元。”

王华火冒三丈,想要体罚王守仁,但每每此时王天叙都会拿出一家之主的威严教训儿子:“人才不是管出来的!”

可不管能行吗?王守仁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一旦迷上什么事,就必须钻研出个子丑寅卯来,比如说象棋。

在那段痴迷象棋的日子里,王守仁废寝忘食。吃饭时,身边摆着棋谱;洗澡时,桶边摆着棋谱。王华见他荒废了学业,忍不住骂道:“整天沉迷于这些‘小技’,能当饭吃吗?”谁知王守仁一本正经道:“我遵循的是圣人的教诲。”

王华冷笑:“我怎么不知道圣人说过让人鼓捣象棋的话?”

王守仁摇头晃脑道:“您说象棋是‘小技’,但孔夫子说过,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

王华又冷笑:“断章取义的功夫还不错。这句后面还有句话,你可记得?”

王守仁装作不知,王华再冷笑:“学艺不精!后面的话是‘但对远大的事业恐怕会有影响(致远恐泥),所以君子不为’。”

王守仁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孔夫子性情活泼,肯定支持大家钻研小技。后面的话大概是后人加上去的,非其本意。”

王华懒得跟他废话,趁他睡觉时把象棋扔到了河里。王守仁悲恸不已,作悼诗一首:“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帅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

王华又想起一件往事。当年上京途中,借宿金山寺。夜晚,王天叙和同住于此的游客们觥筹交错,饮酒乐甚。一时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月当空,风景如画。于是乎,众人决定来个赋诗比赛,各倾陆海云尔。

这些人的水平不咋样,王天叙耐着性子等他们一个个把那些酸诗念完之后,一边用筷子敲碗,一边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准备来个击碗而歌。

可天有不测风云,大儒王天叙由于喝得有点高,思绪混乱,摇了半天脑袋,也没摇出一个字来。

千钧一发之际,王守仁站出来解围:“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此诗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确属上品,众人一时自愧不如。而这一年,王守仁才十一岁。 JvI++ddv2OBDJBkgXyclC0Uw4XXgIHZyZh2IX/tTR//xrK1qjpTsmkwzkPJZzg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