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华人社区中的社会组织

1840年代,第一批中国移民到达旧金山,他们来美国的目的只是希望挣到足够的钱以便回国安度余生。 随后到达美国的新移民,大多是希望从水灾、饥荒和太平天国之乱中解脱出来的农民、手工工匠和难民,加州金矿的发现给他们带来一个极好的机会。这样,一个综合的推力把大量的华人带到美国。截至1860年,美国大约有3.4万华人,同年旧金山海关的记录表明又有4.6万中国人进入。 在那时,加州人口的38%是在国外出生的,中国人占加州人口的大约9%。然而,由于他们大多是成年男子,因此华人大约占加州全部劳动力的25%。 在1880年代的中国移民中,男性占了95%,到1890年,中国移民中的男性与女性之比为 27∶1。 这种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原因是,当中国人离开祖国时,一般倾向于带儿子而不是女儿同往。这除了妇女守家的传统外,还由于海外基本没有适合妇女的职业。另外,“从1870年代初开始,美国各级政府对中国妇女移民的竭力限制,成为更重要的因素”。 1882年,美国通过了禁止中国劳工移民的法案。在1840年代到1890年代间,大约有36万华人移民到美。同期,27万回到中国。 1880年代中国移民的数量达到最高点,在10.5万到10.7万之间。之后,数量逐年下降,到1940年代,中国移民仅有大约7.7万人。

早在1850年代中国移民便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组织。在美国城市的华人社区中,中国社会组织的类型大致有血缘集团、地缘集团、利益集团和经济集团四种类型,分别建立了宗族、会馆、秘密社会和行会组织。

(一)血缘集团——姓界

血缘集团即宗族,在美国华人社会也被称为“姓界”,通常以一个姓为基础,但有时也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姓氏。当时,较为普遍的是小的姓氏集团联合为一个统一的较大组织,以便于与较大姓界进行更有效的竞争。例如在加州河谷城有八个堂存在,其中四个是单姓,其余是多姓的联合。 同样,一个姓具有两个或三个宗族组织也不鲜见,例如在纽约华人社区,黄姓、李姓各有两个宗族集团,陈姓有三个。他们可能祖先不同或分别来自不同地区。在宗族内部一般都有较小的、称为“房”的分支,这是严格按照他们在中国村庄的划分而设立的,每个分支下辖十几二十人,这是中国移民中“最原始的组织形式,很像一种不很正规的互助组织,因此在成员中具有其他组织所没有的亲密的个人联系”。 在纽约的陈姓有二十多个这样的房。一般来讲强的房控制弱的房,并成为姓界的首领。

有时几个宗族可能联合成一个超级组织,一般的情况是组织内的成员或他们的祖先是结拜兄弟,或有传统友情,或是远亲,或来自同一地区。如在纽约由刘、关、张加上赵姓家族组成的兄弟会,便是因其所奉的先祖在三国时代有刎颈之交。 在1930年代全美大约有60个姓氏。叶氏在匹兹堡、梅氏在芝加哥等都建立了强大的宗族组织,令其他家族难以与之抗争。

(二)地缘集团——邑界

地缘集团即会馆,一般由讲同一方言或来自中国同一地区的移民组成,在美国华人社会中又称“邑界”,在功能上与姓界有相同之处,但结构相异。那些来自不同地区的普通劳工、服务业工人、工匠以及商人都按照他们的方言以及在中国的村庄或县组织起来。最早的会馆是1851年在旧金山建立的新邑会馆。一战前绝大部分中国移民来自广州周围几百里以内的地区,但仍有不同的方言集团。主要的集团有三邑(包括南海、番禺和顺德)、四邑(包括新会、新宁、开平和恩平)和客家等。在纽约有两大会馆,一个代表了三邑等六个地区,一个则全来自台山。在一些小的华人社区中,全部移民来自同一地方,因此没有会馆。例如在河谷城的中国人都来自广东四邑,因而没有类似的基于语言或地域的组织与之竞争,不过宗族却发展起来。

(三)利益集团——堂界

以谋取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秘密社会组织在美国称“堂”,又称“堂界”,其最初目的是联合小宗族去对抗大宗族的盘剥和利益侵害,但后来却发展成为争夺唐人街权力和控制非法营生的暴力组织。许多堂先在美国西岸建立,随后便扩展到全国。协胜堂和致公堂在东、西岸都有影响,俊英堂、秉公堂、萃胜堂和合胜堂以西部为势力范围,英安堂主要在加州和亚利桑那州活动,安良堂的分布则广及东部、中西部和南部。其成员的吸收是按利益关系而非血缘或地缘关系,“……无法给堂的成员以积极的定义,他们一般都是绝望的、没有财产的年轻人。他们生性好斗,伤害他人。最重要的是,除了他们自己有限的小圈子外,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来自何地”。 三合会是华人社区的主要秘密社会组织,其分支众多,如秉公堂、安良堂和协胜堂等,凡有一定规模的华人社区都有它的分会。在20世纪之交,旧金山的秘密社会的分会就达50多个。 姓界和邑界是华人社区传统的合法组织,但在一些没有这些组织的地区,秘密社会成为唯一的社会组织。各阶层的中国移民加入堂主要是为得到经济保护,有时是为报私仇。每一个堂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一般成员都在自己组织的势力范围内做生意以避免纠纷。但由于堂的势力范围往往不很清楚,在那些界限模糊的边缘地区经常会发生冲突。

(四)经济集团——行会

除了血缘、地缘和秘密社会组织外,各个行业还成立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如中国餐馆协会(The Chinese Restaurant Association)、华人洗衣房联盟(The Chinese Hand Laundry Alliance),还有联合华人社区各行业商人的中华商会(Th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等。中华商会作为一个经济和社会单位发挥作用,没有什么政治色彩。在辛亥革命和一战期间,中华海员会(The Seamen's Institute)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都比较活跃,但后来便趋于沉寂。 在华人社区中,洗衣和餐馆是最大的行业。到1873年中国移民在整个河谷城洗衣房做工的有300多名,他们由洗衣房公会(Washermen's Guild)控制。 在1930年代,纽约大约有3550个中国洗衣房和1000多家中餐馆。 在这一时期,洗衣房联盟几乎遍布各主要城市,受到中国商人和洗衣房工人的支持。为了更好地组织起来,洗衣房工人组织在芝加哥、费城、华盛顿、纽黑文以及波士顿都建立了总部。一般来讲,这些行会组织的建立较宗族、会馆和堂要迟,基本上在1910年以后。它们并不像宗族、会馆和堂那样发挥长期的强烈影响,而且还经常依靠这三类组织。

宗族、会馆、堂和行会并不总是相互排斥的,一个中国移民可同时属于这四类组织。有时堂也可能控制会馆的领导权,也有可能一个大的宗族集团控制一个堂或一个会馆、一个行会。所以,这些组织的会员经常是相互重叠的。 URXWwho6epJ3Pt6PAJ+/8fUJNjPck0IavwdcZ4YN6WSScYzZ6Dwxg8ebORq9APQ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