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人”与“生命”的内涵在人文主义思潮后已经出现新的认知思路,进入了“后人文主义”时代。其代表性理论家美国当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唐娜·哈拉维通过从“赛博格”到“同伴物种”的理论研究,开启了非人类物质生命作为批评范式的可能。哈拉维的理论研究是在她认为更彻底的生命政治背景下产生的,从“赛博格”到“同伴物种”,共同体现了她对生命政治观的建构,这并非学界一般认为的,是哈拉维的理论话语发生了本质转变。哈拉维的生命政治观发展阶段大致分为20世纪末以“赛博格”理论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研究时期和21世纪初以“同伴物种”为核心的多物种研究时期。在此过程中,对新物质主义和“物质性”问题的关注是其生命政治观得以建构和发展的基础。最终,哈拉维的生命政治观反映的是人们对当下其他物种和能动机构关注的新生命意识,以及实践层面对物种共栖、多样性正义、人类和非人类共生互惠的新秩序的构建。
【关键词】 哈拉维 赛博格 同伴物种 物质性 生命政治
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对“人”和“生命”的阐释一直没有停止,从笛卡尔所说的“认知的主体”,到康德认为的“理性存在的社群”,再到卡里·沃尔夫(Cary Wolfe)“具有人权、财产权等的社会公民”的概念,对“人”这一概念的界定始终是各个领域关心的核心问题。在生命政治学、生态政治学以及环境人类学等理论相继出现后,关于“生命”问题的探讨也成为学界不可回避的主题。生命之间的存在关系、生命的审美性与虚构性都进一步丰富了它的内涵。以当下“后人类”(posthuman)情境来看,“人”的概念在当代科学进步和全球化影响的双重压力下再一次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生命”也在后现代、后殖民、后结构甚至后人文主义(posthumanism)等一系列“后理论”提出之后,产生了新的认知思路。
1985年,美国当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发表了《赛博格宣言:20世纪晚期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 A Cyborg Manifesto:Science,Technology,and Socialist-Feminism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她将“赛博格”(cyborg)作为后人类时代的主题概念,在后人文主义思潮中再度冲击了人类的理性传统。随后,“后人类”和“后人文主义”常常与“赛博格”概念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其他理论家纷纷使用这个术语来促进技术革新,并期望超越人的生物能力时,哈拉维却开始与“后人类”的话语保持距离,她从生态学的“物种”(species)角度出发,相继出版了《同伴物种宣言:狗、人与重大意义的他者》( 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Dogs,People,and Significant Otherness ,2003)以及《当物种相遇》( When Species Meet ,2007),开始寻求新的生命政治观来追问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物种的生命伦理关系。因此,在哈拉维从“赛博格”理论到“同伴物种”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学界普遍认为的其理论话语是否构成转向以及哈拉维贯穿在理论研究中以“物质性”为基础的生命政治观何以体现,是哈拉维理论话语里两个重要的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