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家分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不但灭了吴国,而且率大军渡过淮河,当上了中原诸侯的领袖,做了霸主。一向称为霸主的晋国(在山西),到了这时候,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统一的诸侯国了。有势力的大夫各人割据一块地盘,把晋国分成了好几个小国。他们之间互相攻打,互相兼并。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怎么能跟强大的越国对敌呐?

晋国的大夫当中,势力最大的原来有六家,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晋国的大权可就归了四家:智家、赵家、魏家、韩家。那时候,列国的大夫占有着大量的土地,他们直接统治农民,比国君富裕得多。农民生活在大夫的手下,也比在国君的统治下要好过一些。有不少农奴受不了国君的压迫和虐待,还情愿逃到大夫的封地里去做佃农。各国大夫的势力因而越来越大。像晋国那样,土地和人民实际上都落在这四家大夫手里了。

这四家——智伯瑶(yáo)、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之中,智伯瑶的势力最大。他对赵、魏、韩三家说:“咱们晋国一向当着中原的霸主。没想到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先后起来,夺去了霸主的地位,这是咱们晋国的耻辱。如今只要把越国打败,晋国仍然能够当上霸主。我主张每家拿出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公家的收入增加了,壮丁增加了,实力才会增强,才能够重新当上霸主。”

这三家大夫早就知道智伯瑶想独吞晋国。他所说的“公家”,其实就是“智家”。可是他们三家心不齐,没法儿跟智伯瑶闹翻。智伯瑶派人去向韩康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韩康子如数交割了。智伯瑶派人向魏桓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魏桓子也如数交割了。智伯瑶就这么增加了二百里的土地和户口。跟着,他又派人去找赵襄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赵襄子可不答应。他说:“土地是先人的产业,我怎么也不能送给别人。韩家、魏家他们愿意送,不干我的事,我可没法儿依!”来人回去把赵襄子的话向智伯瑶报告,智伯瑶气得鼻子呼呼地响。他让韩、魏两家和自己一同发兵去打赵家,还答应他们灭了赵家之后,把赵家所有的土地和户口三家平分。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知道寡不敌众(寡guǎ),就带着赵家的兵马退到晋阳(在山西太原)城里,打算在那儿死守。这个晋阳城是赵家最坚固的一座城。当初由赵家的家臣董安于一手经营,里面盖了很大的宫殿,宫殿的围墙内部全用苇箔(bó)、竹子、木板做成,外面再用砖和石头砌上。宫殿里的大小柱子全是上等的铜铸成的。所有的建筑又结实又好看。董安于之后,赵家又派家臣尹铎(yǐn duó)治理晋阳城。尹铎注意减轻刑罚,减少官差,因此很得人心。赵襄子一见晋阳城很严实,粮草又充足,老百姓也乐意跟他在一起,他就放心多了。

没有多少日子,三家的兵马就把城围上了。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准交战。每逢三家攻打的时候,城上的箭就好像雨点儿似的,唰唰地落下来,让智伯瑶他们没法儿打进去。晋阳城就这么仗着弓箭守了半年多。可是箭都使完了,怎么办呐?赵襄子为了这个,闷闷不乐。他手下的谋士张孟谈对他说:“听说当初董安于在宫殿里准备了无数的箭,咱们找找去。”这一下可把赵襄子提醒了。他立刻叫人把围墙拆去一段,果然里面全是做箭杆的现成材料。又拆了几根大铜柱子,铸成无数的箭头。有了这么多的箭,再使几年也使不完。赵襄子叹息着说:“要是没有董安于,如今上哪儿找这么些兵器去?要是没有尹铎,老百姓哪儿能这么不怕死地守住这座城呐?”

三家的兵马把晋阳城围困了两年多,还没打下来。到了第三年,有一天,智伯瑶正在察看地形的时候,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心里就有了主意了:晋水是由龙山那边过来,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一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士兵们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又在上游那边造了一个很大的蓄水坑。在晋水上筑起坝来,拦住上游的水。这时候正赶上雨季,一连下了几天大雨,蓄水坑里很快就满了。智伯瑶叫士兵们开了个豁口(豁huō),大水就直冲晋阳城,灌到城里去了。不到两天工夫,城里的房子多半给淹了。老百姓跑到房顶上和高地上避难。竹排、木头板子都当了筏子。烧火、做饭都在城头上。可是全城的老百姓宁可淹死,不肯投降。

赵襄子叹息着对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要是水势再高涨起来,咱们不就全完了吗?”张孟谈说:“我总觉得韩家和魏家决不会甘心情愿地把自己的土地让给智家。他们也是出于无奈。依我说,主公多准备小船、竹排、木筏子,再跟智伯瑶在水上拼个死活。我先想办法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探探他们的口气,也许会有办法。”赵襄子当天晚上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去跟两家相商,约他们反过来,一同去打智伯瑶。要是韩康子和魏桓子能够同意的话,赵襄子就有救了。

第二天,智伯瑶命令下来,叫韩康子和魏桓子一同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挺得意地对他们说:“我用不着交战就会得胜,我能够叫这条晋水替我消灭赵家。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以为晋国的大河像城墙一样可以拦住敌人。照晋阳的情形看来,水能灭国,大河反倒是个祸患了。你们看看:晋水能够淹晋阳,汾水就能淹安邑(魏家的大城,在山西夏县西北),绛水也就能淹平阳(韩家的大城,在山西临汾南),是不是?哈哈哈!”韩康子和魏桓子连连答应着说:“是,是,是。”智伯瑶见他们答话有点儿慌里慌张,好像挺害怕的样子,自己才觉得说漏了嘴。他忙赔着不是说:“我这个人呐,是个直心眼儿,有一句说一句,你们可别多心!”他们两个人又点头哈腰地说:“是,是!您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我们能够跟着您,蒙您抬举,真是非常荣幸了。”他们嘴里尽管这么说,心里可恨透了智伯瑶,决定要跟着赵襄子干了。

第三天晚上,约莫四更天,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了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已经湿了,兵营里全是水。他还以为堤坝开了口子,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士兵们去抢修。不大会儿工夫,水势越来越大。智伯瑶的家臣豫让(豫yù)带着水兵,扶着智伯瑶上了小船。

智伯瑶在月光下回头一瞧,就见士兵们在水里一起一沉地挣扎着,这才明白敌人把水放过来了。正在惊慌不定的时候,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战鼓声。赵家、韩家、魏家三家的士兵都驾着小船、竹排、木筏子,一齐冲杀过来,见了智家的士兵就连打带砍,一点儿不放松。当中还夹杂着喊叫的声音:“别放走了智伯瑶!拿住智伯瑶的有赏!”智伯瑶对豫让说:“原来那两家也反了!”豫让说:“别管他们反不反,主公赶紧杀出去,上秦国去借兵!我留在这儿破出死命对付他们。”说着,他跳上木筏子,杀散敌人,叫大将智国保护着智伯瑶逃跑。

智国保护着智伯瑶,坐着小船一直向龙山那边划去。这一带没有追兵,智伯瑶才喘了口气。他们好容易把船划到了龙山跟前,急急忙忙爬上了岸。幸亏东方已经发白了,他们顺着山道走去,跑了一阵子,略略宽了宽心。不料刚一拐弯儿,迎头就碰见了赵襄子!赵襄子早就料到智伯瑶准从这条路上跑,预先带领一队兵马在那边埋伏着。他当时就逮住了智伯瑶,砍下他的脑袋。智国自己抹脖子自杀了。

三家的兵马合到一块儿,把沿着河边的堤坝拆了。大水仍旧流到晋水里去,晋阳城又露出旱地来了。

赵襄子安抚了晋阳居民之后,向韩康子和魏桓子道谢。他们宣布智伯瑶的罪恶,就照古时候的习惯,把智家的男女老少杀得一个不剩。韩家和魏家的一百里土地和户口,当然由各人收回去。智家的土地和户口,他们就三股平分了。

韩康子、赵襄子和魏桓子三家灭了智伯瑶,都想趁着这个时候把晋国分了,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说干就干,总得找个恰当的时机才好。到了公元前438年,晋国的国君晋哀公死了,儿子即位,就是晋幽公。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他们见新君软弱无能,大伙儿就商定了平分晋国的办法。他们把晋国的绛州和曲沃(wò)两座城给晋幽公留着,别的地界三家私下就瓜分了。这一来,韩、赵、魏三家就称为“三晋”,各自独立。晋幽公只好在三晋的势力之下凑合活着。他不但不能把三晋当作晋国的臣下看待,反倒要一家一家地去朝见他们,地位就这么颠倒过来了。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得了重病死了。就在这一年里,韩康子和魏桓子也都病死了。这三家的继承人叫韩虔(qián)、赵籍和魏斯。他们合在一起商量,打算撇开晋国,自己正式做诸侯。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成周(周天王住的地方,在河南洛阳东北)去见周威烈王,要求他把他们三家加在诸侯的名册上,还说:“韩虔、赵籍、魏斯都因为尊敬天王,才来禀告。只要天王正式封他们为诸侯,他们就能辅助天王。”周威烈王一想,不认可也是没用,他就封韩虔为韩侯,魏斯为魏侯,赵籍为赵侯。

这新起来的三个诸侯马上就宣布了天王的命令,各自立了宗庙,向列国通告。各国诸侯都来给他们贺喜。只有秦国因为不跟中原诸侯来往,中原诸侯还是把它当戎族看待。秦国当然就没派人来。

晋幽公之后,到了他孙子的时候,三晋干脆把这个挂名的国君也废了,让他去做个老百姓。从此,晋国的统治系统就断了,以后只有韩、赵、魏三国,连晋国这个名称也不用了。 9elRgEYt++uC87egnlgPnYawEqFkdeABJwY4DktzWVaI6moKWf7NKMyV8M3XHx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