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借鉴与引申

史学研究的通常路径,大概不出二途,一是资料的收集与考辩辨,一是成果的借鉴与引申。此以本期“六朝研究”专栏的三篇文章,略言成果的借鉴与引申。

王志高之《试论南京石头城的四个问题》,四个问题为历史沿革、城垣规模及城内空间布局、周边地理形势及相关建筑、遗址位置之争及考古发现。无疑,这是一篇有关石头城之传统资料考辨与考古资料披露的力作,其所致力者在于物态的石头城。而我兴趣浓厚者,更在由此物态的石头城及于意象的石头城。意象的石头城,一在文学意象,一在人物意象。先说文学意象。因为刘禹锡的怀古名篇《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于是故国、空城、女墙与群山、潮水、明月共同构成的苍莽悲凉的氛围,成了旧时南京典型的文学基调,而解读这样的文学基调,物态的石头城的方方面面,无疑成了音阶的宫商角徵羽。再说人物意象。因为石头城亦称石城,石城又演变为南京的别称,竟然导致了“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双桨,催送莫愁来”中的南朝刘宋石城(今湖北钟祥市)莫愁,变身为北宋迄今、比如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莫愁艇子曾系”中的南京莫愁,而梳理这样的人物意象的空间转移,物态的石头城的旧址今迹,也当然成了简谱的1234567。如此,金陵怀古之文学意象的研究,莫愁诗词之人物意象的研究,是可以从传统资料与考古资料所见的物态的石头城中,获得借鉴、进行引申的。

由点状的石头城放大一步,盛蕙之《三部僧尼传所见东晋南朝佛教传播及分布》讨论了东晋南朝若干佛教中心的形成原因,如指出建康因为国都所在,成为北方僧人南下避乱的重要目的地,又因政府对佛教的推崇,不断有高僧云集于此,从而形成塔寺林立、人才济济的盛况;又如庐山和会稽,因其山水之美成为禅修圣地,庐山又特别因为有高僧慧远常住,吸引了大批参学问道者前来。诸如此类对于建康、荆州、庐山、会稽、巴蜀佛教局面的分析,就小处论,有益于各别僧人、各别地区佛教局面研究时的背景把握,从而避免有失客观的定位、有所偏颇的认识;从大处言,则借鉴此种思路并引而申之,或能推进佛教中国化与分异化的探索,这就诚如方立天教授的思考:“印度佛教到了中国内地,用中国各民族文字翻译传播;中国的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长江、黄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环境不一样,人文环境也不一样。这些都会使一个外来的宗教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比如饮食习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就不一样。翻译的文字也不同,于是形成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方立天《佛学研究的人生体悟》,《光明日报》2013年2月4日05版)

由南方的东晋南朝佛教腾挪到北方的十六国北朝政治,刘军之《北魏“天赐十王”考辨》洵属主题鲜明、结构紧密、问题指向明确、借鉴意义明显、引申空间丰富之文。姑以文章的“结语”为例,“天赐爵制……对北魏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魏政治的研究,由此可以得到启发;“天赐爵制产生的十王……一举奠定了皇族作为统治基石的地位”——北魏统治阶层的分析,由此可以得到线索;“天赐十王的出台是杂糅现实状况、部落习俗和华夏宗法的产物,全面展现了道武帝的政治智慧和应变能力”——道武帝拓跋珪以后的北魏历代最高统治者,其政治智慧和应变能力之高下有无的认识,由此可以得到比较的对象。如此等等,正如责任编辑胡晓明博士在与我交流时所谈的感觉:这篇文章,对于“从整体上探讨入主中原的周边少数部族如何完成国家政权上层建筑的建构”,是颇具借鉴意义的。

以“学问”之道而论史学,某种意义上,“学”在资料的收集与考辨,而“问”在成果的借鉴与引申。如我本人,在主持“六朝研究”栏目的这十年中,由诸位师友同行的赐稿中所获得的借鉴与引申,就无法备述,这也是特别应该感谢的。

简论南京石头城的四个问题…………………………………………………王志高

三部僧尼传所见东晋南朝佛教传播及分布……………………………………盛蕙

北魏“天赐十王”考辨……………………………………………………………刘军 dkLOQbrcemNmmZTZ1cLad/RcYtxmnOuOvi44Kt6BCPHkDsMTIUkBvLd4+WaC0DY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