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自学西方哲学

1. 初学

1978年第一学期暑假,我先陪被平反的父亲游黄山,后到上海看亲戚。逛南汇县新华书店,看到北京大学哲学系编绿皮本《西方哲学史》,如获至宝。绿皮书和此前看过的《欧洲哲学史简编》框架和评论差不多,但厚很多,资料更丰富。看到引文注释里有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主编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辑》,开学后到校本部资料室查,果然有这套书,心中大喜,只要有空,我就到几里地外的资料室借阅《西方哲学原著选辑》这套书。这套书分《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四本,选材精当,知识丰富,译文流畅,注释恰到好处,没有累赘和冗言。

父子逍遥游

绿皮书和我前后看到的西方哲学教科书,都是按照这套书的分期、主要人物和观点,确定框架和基本内容写的,再加上一些背景知识,以及带有时代政治痕迹的批判评论。通览了绿皮书和《西方哲学原著选辑》四本书,我对学好西方哲学充满信心,决定毕业后报考西方哲学史专业研究生。三年多大半时间都花费在自学西方哲学上,留下14本学习笔记。

我的自学教材以《西方哲学原著选辑》为主,办法是“新瓶装旧酒”:以绿皮书为框架和思想线索,把《选辑》陈年老窖的内容装进去。由于书不能借出,我就把《选辑》中绿皮本里没有引用而又感到重要的部分,分门别类抄录,带回去后慢慢体味。1979.11—1980.6.15的学习笔记是四本《选辑》的通览,后来又摘录了《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的难懂部分,每本各两本抄录本。抄录著作的大小标题用红笔,每个标题下摘抄要点。比如,《历史哲学讲演录》(1837)绪论,抄录5个部分:[1. 世界历史是一种合理过程][2.世界历史属于精神领域][3. 实现历史原则的手段][4. 历史上的伟大人物][5. 世界精神的目的]。每部分抄录二三百字,名言用红字标出。比如,部分[3]红笔抄写的词句有:“自由虽是内在观念,它使用的手段却是外在和现象的,它们在历史上直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第一是那个观念,第二是人类热情,这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史的经纬线”;部分[4]的红字有:“世界历史人物魁梧的身材,在他迈步的途中,不免要践踏许多无辜的花草,蹂躏好些东西。”

笔记抄录本

2. 解惑

我的笔记不只是抄录,有时也写下我的意见。有一段较长,比较绿皮书和《西方哲学原著选辑》中段引文的不同:

陋室沉思

《古希腊罗马哲学》“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部分有这样一段话:德谟克里特在说了“颜色是从俗约定的,甜是从俗约定的,苦是从俗约定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从而抑低了现象的地位之后,又使感官以下面的语言来反对理性:“可怜的理性,在把你的论证给予我们之后,你又想打击我们!你的胜利就是你的失败。”(105—106)绿皮本引用了感官讲的这段话,并注明引自《古希腊罗马哲学》1957年三联书店,但把“在把你的论证给予我们之后”改为“在从我们这里取得你的证明之后”(77),意思完全相反。敦尼克等人主编的《哲学史·欧洲哲学史部分》,《哲学史》中的引文是“你从我们这里得到证明以后”(33),与绿皮本同。翻译的是非,不能用2∶1来决胜负,应该根据德谟克里特思想的一贯性来判断是非。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认为,存在的唯有原子和虚空,人的感觉和思想不过是原子或原子组成的“影像”,原子论的真理和显现在感觉中的东西毫无区别,他借感觉之口说不能重理性而贬感觉,感觉和理性休戚相关,感觉如果不真实,也就是原子组成的影像不真实,感性的失败也就是理性的失败。《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引文强调感觉和理性的一致性,并无理性来自感觉的意思。虽然如此,一方面说感觉是“从俗约定”,可能失败,另一方面强调感觉与真理一致性,毕竟有矛盾。为了圆满解决这一矛盾,德谟克里特提出三种标准:“(一)现象是对可见事物的了解的标准……(二)概念是研究的标准……(三)感情应当是选择者和逃避者的标准。”根据(一),感觉和真理是一致的;根据(二),唯有理性能研究原子,而感觉不能;根据(三),处理利害关系要依靠感情。而这里所说感情,似乎主要指感觉,因为他在另一个地方说:“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107)。总之,我的意见是,虽然德谟克里特重视感觉,但他把理性和感觉看作同等重要,在不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重要性:感觉的客观来源是原子运动,主观证明来自理性即原子论的真理,而感觉决定行为选择的取舍。他没有理性来自感觉的意思,因此,《古希腊罗马哲学》翻译的意思与德谟克里特这些思想是一致的,而后来的改动则与这些思想不符。

哲学史中译本笔记

3. 外译哲学史笔记

我还熟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和敦尼克等人的《哲学史·欧洲哲学史部分》。这些外译的哲学史教材与本国教材风格迥异,语言、资料和分析使人耳目一新。我做了详细笔记,不见于国内教材的新奇内容一一摘录。比如,在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中摘抄了罗诺尔·纳克斯的五行打油诗,惟妙惟肖地阐述贝克莱的物质理论。

曾有个年轻人开言道:

“上帝

一定要认为太稀奇,

假如他发觉这棵树

存在如故,

那时却连谁也没在中庭里。”

“敬启者:

你的惊讶真稀奇

咱时时总在中庭里。

这就是为何那棵树

会存在如故,

因为注视着它的是

您的忠实的

上帝。

再如,从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上册抄录了“柏拉图在历史上的地位”:

他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是唯理主义,但肯定经验是激发先验观念的手段,是实在主义;认为世界是精神世界,是唯心、唯灵主义,认为感官世界是现象,是现象主义,极端反唯物主义;他把一切看作宇宙秩序表现,引进一个宇宙灵魂,是泛神论;他承认造物主,是有神论,他断言理想世界超越经验世界,是超验论,他把一切置于善理念之下,是反机械主义的目的论;他根据精神、物质两要素来解释,是二元论;他宣称整个世界原因是善,在根本方面有伦理色彩;他反对快乐主义,他的政治理论是贵族主义和社会主义。

还如,摘录了敦尼克等人的《哲学史·欧洲哲学史部分》第一卷第三章第三节的六点“小结”:

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是宗教,宗教和科学根本不相容,经院哲学特别是托马斯理论是官方哲学。

具有唯物论倾向的进步思想家发展了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和其它自然科学。在东方各国做得尤为出色,但没有彻底地反对唯心论,对神学作了让步,在宗教形式下反宗教。

唯心论内部,特别在东方,产生了矛盾,出现不同派别,有一些依靠理性,运用科学成果、逻辑来研究问题。

先进思想家提出几个问题:世界的永恒性,灵魂消亡,死后无报应,对东西方哲学具有积极意义。唯名论与唯实论斗争在西方哲学中起了重大作用。

人民运动通常在异教中获得自己思想的反映。

中世纪不是历史“中断”,这一时期哲学史是复杂、矛盾过程。

《西方美学史》笔记

4. 触类旁通

(1)科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相互交叉,我做了两本科学史著作的笔记:一本是丹尼尔的《科学史》,一本是梅森的《自然科学史》,两者对科学理论的发明过程与哲学的互动做了充分阐述。1979.1.24—2.20做的《自然科学史》笔记比较详细,最后摘抄了科学史的两个特点:

科学的长期发展会导致一些为人们料想不到的结果,如产生科学的时代认为人生价值在于个人奋斗和个性解放,这种动力使科学得到发展,但科学应用范围扩大却使个人奋斗、个人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科学的另一个特点如萨尔顿所说:“科学总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除非科学在睡大觉才不如此。”

(2)结合美学课程,我自学了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做了详细摘录,对重要西方哲学家的美学思想特别关注,扩展了我的西方哲学史知识。笔记最后还附录了朱光潜“给青年十三封信”,从中体验何谓美文美感。

(3)为了增加西方哲学史的相关知识和背景知识。我读了海斯的《世界史》三卷和吴瑜瑾主编的《世界通史》多卷本。虽然购买在手,也做了笔记,分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四部分,共161页。

(4)自学中国哲学史,我下了不少功夫,以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为教材,以中国科学院编的八册《中国哲学史参考资料》为原典选辑,用学西哲“新瓶装旧酒”的办法,把教材中的水分挤去,压缩成282页的“中国哲学史笔记”的干货。

5. 阅读专业论著

我的读书笔记里摘录了当时和过去期刊发表的哲学专著和论文。包括:张世英:《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述评》;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王若水:《关于“异化”的概念》;贺麟:《黑格尔的时代》;陈元晖:《论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哲学的特点及其在哲学史中的地位》,以及《论冯特》;陈启伟:《康德关于认识对象的学说》;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叶秀山:《费希特早期政治思想及其哲学体系的建立》;余丽嫦:《关于费尔巴哈的认识论》;丕之、汝信:《黑格尔范畴论批判》;[苏]奥甫相尼科夫:《黑格尔哲学》;[苏]奥则尔曼:《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基本特点》;[美]盖莫夫:《物理世界奇遇记》;《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哲学研究》编辑部)第一、二、五辑的译文和译著。

《中国哲学史》笔记

摘录的哲学论文有:郑昕:《康德哲学批判》;汪子嵩:《哲学史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哲学研究》1980年第1期);张世英:《黑格尔论真理的特点》(《新建设》1964年底10—11期);冒从虎:《关于休谟哲学的历史地位,以及康德批判封建神学的历史作用》;车铭洲《西欧中世纪唯名论反对唯实论的斗争》;张庆荣:《论笛卡尔怀疑论的历史意义》;李质明:《笛卡尔的二元论》;陈修斋:《从莱布尼兹与狄德罗的哲学看对立统一规律在哲学发展史上的表现》;杨祖陶:《康德范畴先验演绎初探》;谭鑫田:《斯宾诺莎的真理观》;[南]彼特诺维奇:《论异化》;[东德]劳克斯·布尔:《何谓异化》;胡适:《杜威在中国》;[日]许万元:《斯大林哲学中的问题》;[日]岩渊庆一:《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等等。

6. 自学英语

我深知外语对深造西方哲学的重要性,于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学英语。我在中学学过三年英语,只记得26个字母和几个简单句子了,30岁后重新开始学,非下苦功夫不可。我的英语也是自学的,买来许国璋的大学英语和《英语九百句》《新概念英语》当教材,看了狄更斯的 A Tale of Two Cities 当课外读物。为了学哲学专业英语,我用父亲的借书卡在省图书馆借出罗素的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1945,New York),做了一本笔记,掌握哲学专用英语基本词汇。为了扩大词汇量,我硬背《英汉小词典》,背了近8000的单词。后来同学传说我看一页撕一页,撕完英语就过关了。那些当然是笑谈,不过我小词典不离身,小字典被翻得散了架,这倒不假。由于我学的是“哑巴英语”,虽然出国后天天要听说,但口语一直不好,算是短期突击的后遗症吧。

第一次读到陈修斋先生论文

自学哲学英语笔记 vT5J8JIWGUbY4g46xEnFnjZlAnKrhhDxkhlSi+0X3W/PqnxflYdMEMetTDr4sAF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