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读《房龙世界地理》

(一)

房龙(Hendrik Van Loon)这个名字已经早在八九年前借了他那部风行一时的《人类的故事》传布到中国来。到现在几乎没有一个爱读课外书籍的中学生没有读过这本书。此后数年间,除去又有他一本比较不甚重要的《古代的人》译成了中文之外,中国普通读书界就一直再没有他的消息。直到去年秋季,房龙这个名字才又如晴天霹雳一样,忽然打入了我们的读书界来。他在一九三二年刚出版的一部五百多页的世界地理( 此书同时有两个版本。在美国出版的名“Van Loon’s Geography”,另一本在英国出版名“House of Mankind ”),立刻就有三个中译本相继问世。一是傅东华译,译名“我们的世界”( 新生命版 ),出书较晚。一是陈瘦石、胡淀咸的合译本,译名“房龙世界地理”( 世界出版合作社 ),本文引书页数,即据此译本。另外还有一译本,曾在《科学的中国》上零星发表一部分,似未曾出单行本。

这本书,在世界现状下被介绍到中国来,是件有意义的事。在睡梦中,我国国民已经和其他国的国民一样同被移入世界单位的舞台中去,那么世界地理的大概情形,他不应该知道吗?但是,人情之常,“应该”是一件事,“兴趣”又是一件事。好些事情应该干,但是懒得干;好些书应该读,但是没兴趣读。大大小小的学生,不是都在异口同声地嚷着地理一科的枯燥无味么?“某山多高,某水多长,某国多少面积,某城多少人口……”这样看下去,正如一张未加整理的统计表,焉得有趣?那么,迫在燃眉的对于世界地理知识的需要,又安可以这样的形式传给一般的读者呢?

地理书不少,能引人入胜的不多。既能引人入胜,又能做成科学的叙述者,就更少了。在此种困难情形下,我要来介绍这本《房龙世界地理》。

(二)

凡读过《人类的故事》那部老书的,几乎无人不感到相当的兴趣。那样美丽的文字,那样生动的笔墨,那样启发人思想的图画,那样扼要精当的叙述……处处能引人入胜。在这几方面这本地理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知道就理论上讲,地理与历史是分不开的。历史为地理所解释,地理为历史所诠注。但是,真要并成一块来写,可的确不是件容易事。而如今房龙算是做了第一次的尝试。

书中他织入了许多重要史实,把平面的地理,造成了立体的叙述。把人类的活动放在全书第一位,把地理这科的传统性质企图改造起来。而其结果,读来不但没有丝毫沉重之感,反更能有效地把地理的形状、地势、气候、山川、河流、土质、出产在你不自觉中印入你脑中去。不必特意去记诵,也可得一明晰的印象。这比专门去读一部普通的地文地理对一般读者有益多了。

此外,那使本书格外生趣充沛的一个因子,就是作者很巧妙地把欧洲好多最美丽最生动的传说与神话( 可惜没有中国的 )也穿插到书中来。如寻找金羊毛的故事( 页八十六 ),这是西方脍炙人口的传说,如亚当夏娃被逐出埃田乐园的故事( 页三三三 ),这又是《旧约·创世记》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此外还尽多,如荷马史诗中特洛伊的众英雄,如诺亚之方舟,如斯堪的纳维亚之形成,如罗马火神之熔铁炉,如他兰透的毒蜘蛛,如不幸的皮罗普斯王子……这样任我引下去,恐怕也要织成一部神话了,还是读者自去欣赏呢。

总之,如果有了普通世界史和世界文学的常识之后再来读此书,那种乐趣就很可意会了。那种触类旁通、处处逢源的快感( 读书贵在能得此快感 )使你时时刻刻感觉到虽然是读一本新书,却又如温习一些旧课:这点感觉是再微妙、再和谐没有的了。而更可贵者是这等感觉竟可在一部地理书中得到。那么,一些孤立的常识被这条“地理”的线索穿贯起来;好些单独的事件,就都成了一个舞台上的角色。这样,地理、神话、历史、传说的穿插交织,就是房龙之所以能征服一般读者的第一件武器。

(三)

其次我要讲的是房龙著作的一个特点:文艺的手腕。

第一,是他那表现和描绘的能力。凭这点能力,这本地理书中很有几段可以入美文之例。如他之描写非洲中部神秘的大森林( 页四五八 ),如结束挪威一章的素描( 页二〇三 ),等等,叫我们读起来简直不相信面前摆的是一本地理书。

第二,他善用轻妙有趣的比喻以解读者的疲困。如他把英国比作网中的蜘蛛,把有名的奥林帕斯山比作蹲在帖撒利平原上的一名哨兵;比巴尔干作手掌,希腊是老大姆,君士坦丁堡是小指的指甲;把意大利比作长靴,固不稀罕,把丹麦半岛形容作鼻尖,却惹我一场好笑;至于把战前的德意志联邦比作“庞大的合股公司”虽有些玩弄笔墨之嫌,但实际上不是把事实比喻得惟妙惟肖而且生动有趣么?

第三,他善用比照的写法,如记柏林之与耶路撒冷( 页一七四 ),雅典之与荷兰( 页二一六 );如提起罗马城上的台伯河,就随手拉来芝加哥河斯普累河以及波河并述( 页一一一 )。这都是作者用心很苦的地方。而这种写法在史地著作中当更重要。因为这两科都偏重记忆,而这种写法正好充分发挥着帮助记忆的两种功效:一是“联想”,一是“反复”。此所谓“反复”是须把事实一遍遍很自然地前后互相印证着,使你不感记忆之苦而收记忆之效。好的史地教师一定明白这点。学生往往借口记忆力坏而逃避接受史地的知识,其实过目成诵者究有几人( 为此,不知害了多少没勇气的青年,正如“天才”二字之害尽不少想从事文学的青年一样 )?所以除强记硬记之外,联想与反复最是助记忆的好方法。以上三种写法可说是房龙征服读者的第二件武器。

此外他还有一件私人的法宝,那就是他自绘的图画。这些图画,不同寻常,它们都是全书思想结构的一部分,有时比文字更能启发人。这我不必饶舌,读者自会欣赏。不过原书地图与插图共一百余幅,而陈胡译本仅选七十余幅;而且原书十几幅彩的,这儿只得一幅。如此“生杀予夺”之权,未免操之过急了,这虽系末端。

房龙有此二件武器一件法宝,何虑读者之不屈服于他?

(四)

最后我要略讲全书的组织,与我的批评,作结束。

全书计分四十七章,首七章讲读地理的基本概念,如宇宙概观,地质简史,天然环境与人类种族等,叙述浅显精当,算是全书一篇大绪论。最后一章标题“新世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哲学对全书所作的结论。书末附面积人口河流长度的简单统计表。

五大洲中,他致力最大的是欧洲,独占正文二分之一的篇幅( 第八章至第二十九章 ),而且写得也最出色。一切庞杂的史地材料,他都能随心应手,布置如裕。其次是南北美洲( 第四十六章 )及非洲( 第四十五章 )。美洲是他第二家乡,且历史较短,虽用一大章,也恰到好处。非洲一大章中,把欧洲列强在那儿明争暗斗,钩心斗角的丑态,暴露无遗。对其内部复杂问题,也能刻画清晰。澳洲最简单,人口稀,出产少,最易处理,与太平洋群岛并起来写,只占第四十二章以下三章。关于此四洲,虽用篇幅各异,然尚能各自给我们一个中心印象。只有亚洲( 第三十章至第四十一章 ),写得太零散,太乏内容。主要原因是作者对中国的隔膜。作者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在论中国一章之首,便声称中国面积之大,人口之众,文化之高,历史之久,于此难能详论。他说“因关于中国,记载极多,几可列满两三个图书馆”( 页三四七 ),这位异国作者既肯坦白自首,我们也就无须过事苟求了。只希望我们自家人能写出这样一部通俗的本国地理书来,给他们世界人看看!于此附带指出几个不妥之点:如沿用旧名称,如说中国黄河长江间“人民食米,不知麦的形状和滋味”( 页三四八 ),如说第一次英使之来华为宾斯忒( 一八一六。实一七九三年之马戛尔尼为第一次 )。又说“中国有极大煤藏,又有世界第二的大铁藏”( 页三五二 )。房龙先生过奖了,我们煤藏是富,铁藏却绝不敢当“世界第二”之称,这是快已腐烂的老调了,又被房龙拾起来( 此点参看《独立评论》第十七号,翁文灏《中国地下富源之估计》 )。浅显不妥之处,尚不止此,读者自可留心。

但房龙全书最大之失败,乃在论苏联的一章。

在书之开始第十一页他就诋斯拉夫人的不中用,说如果是日耳曼族或佛朗克族居于俄罗斯的无垠平原,情形当全异于今日的荒凉。读此节时,深虑作者要打自己的嘴巴了。不幸,在论苏联一章之始,他又变本加厉地说:“在美国政府看来,世界上并没有俄罗斯这个国家。他的执政不能受法律的保护,他的外交官不能出自己的国界……”( 页二四一 )成书时间是一九三二年,苏联已不比往昔,而作者依然闭着眼睛替政府大吹大擂,可笑!假如他那时能预见到只是一年后的美俄复交事件与被称作“一九三三年中全世界最得意人物”的李特维诺夫的神气时,真不知他将何以抵偿读者对他的失望。因之有人加他以“伪善的自由主义者”“资本主义的代言人”等头衔,并非全无理由。而且,最后他还果然伸手打了自己一个嘴巴:“我们所给中国苦力和南非洲黑人的工资,已不能再只及白人工资的十二分之一了,因为莫斯科有个播音很远的广播无线电台,用各种语言报告,他们告诉黑人和黄人,他们有许多东西被骗去了。”( 页五

然而此不足为全书的地理知识病。我们要求的是地理知识,作者一切有意无意的曲解,都可以批评眼光对待。能揭穿其掩饰,攻破其诡辩,则我们能得益于此书者就更多了。所以此书仍然要读,且要细读,因为很少有第二部普通世界地理书是写得如此之轻松了。这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不朽之作,可也确是个崭新的尝试。

(原载《大公报·史地周刊》第7期,1934年11月2日) AagKiJSZLfHviUOXyIcwIR1mYmyeUq9+46EA1ipqF5YjCCc12kaE5N9QpUrLYL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