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根据你使用何种汉字输入法,可以大致判定你在何时用上了电脑。
这话我不大相信: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用拼音,几乎是不学而能的,最早用电脑的人多半也是如此,如何去判定?不过,用“五笔字型”来测度,倒可以大差不差,因为现而今用这个的人已是日渐其少了。我好几次用公共场合的电脑,都因找不到这输入法抓耳挠腮,足见它在今日的边缘化。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当年,电脑浪潮初起之时,话题之一便是,你用什么输入法?若你用的是五笔字型,回答时大可顾盼自雄,因听者闻言多半肃然起敬。这“敬”里包含两层意思,一,你走在了前面,因五笔字型具有公认的先进性;二,这输入法难啊,而你小子居然会!
我选择五笔字型,一半是汉语拼音不大灵光,一半是因一哥们的撺掇。他跟我极言它的优越性,说拼音一打同音的字全跑出来,你就再忙着挑你要的字吧!五笔呢,字念不出来也无妨,所有笔画、偏旁归为五笔,顶多敲四下键,你要的字一定冒出来。我闻言大喜,这简直就是不谙拼音者的福音嘛。
显然,那哥们为五笔大唱赞歌之际,遮蔽了以下事实:只要字库里有,你要的字固然无所逃于四下键盘敲击之间,随便你会不会拼。问题是,倘你不会写那个字,或平日写字龙飞凤舞惯了,“本尊”在头脑中面目不清,多一点儿少一点儿,那你所要的字,便当真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后来我的确多次为一字左敲不出右敲不出气得七窍生烟,倒也因此澄清了诸多似是而非。
但这些都是后话,我最初的心理障碍是,就算那一套口诀倒背如流,我还得在脑子里将一个个字拆了装、装了拆,打字就像手忙脚乱在搞组装,全忙这个了,怎么写文章?有很长一段时间,顾头不顾腚,屏幕上一个个字出来,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
这时候就见出励志的重要性。我不知凭什么认定,将我引向五笔字型的那哥们这方面比我低能,他都能掌握,这道坎儿我还能过不去?于是在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成为我的自我激励机制的一部分。我的自信很可能只是一种幻觉,不过就像在别的事情上一样,幻觉经常充当了励志的必要条件,每觉繁难之际,想到那哥们现而今能落指如飞,也便不抛弃不放弃。也不知过了几时,有天忽发现,几行字不觉间打下来,似乎已是在想语句,不再惦着组装一个字了。自是大喜过望,好似终于炼成仙丹。
至此再有人相问,我有资格不无矜持地说,我嘛,用的是五笔字型。接下来,你很可能会面临第二个问题:你会盲打?!一小时能打多少字?在当时,这一问几乎是题中应有。其时一个学电脑的高潮正在兴起,到处在办电脑培训班,学会电脑大有跟上时代的意味。有意思的是,在很大程度上,学电脑操作差不多等于学打字,拼音是多数人都会的,五笔输入则仿佛有一种神秘性,非专门训练不办。培训班的招贴上因此时常堂而皇之标着“五笔字型”的字样。
另一方面,输入法的优劣,似乎全在打字速度,据说这上面五笔字型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时有报道或传闻,说哪里哪里有打字比赛,夺冠者一小时能打出多少多少字,好像有每分钟打近二百个字的,比英文输入还快。速度令人瞠目,引来无数人的艳羡。我感觉,在人们心目中,那就是过去的技术标兵、生产能手。那是一个对打字投注了空前热情的时代,好像无数的人都在酝酿着当打字员的冲动。
这也可以说是与九十年代“下海”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公司”这个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配套的一小景了。社会上录用人员,会打字往往成为一个条件,所谓“白领”的初始形态,有一部分就着落在这上面。宜乎电脑培训班大大地热门。不少人家中并无电脑,却做“先备鞍,后买马”之想,或者根本也没指望自己拥有电脑。我有个朋友的弟弟就是如此,问他在汽车厂车间里好好上着班,学这玩意儿干吗?回答是:“形势逼人啊!”
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五笔字型不比拼音,有专门的一套,是停下就忘的。故好多没电脑的人钻头觅缝,找地方“上机”。僧多粥少,哪里有这许多“机”?结果,那一波主攻“五笔”的电脑班学员中,有许多当时“学会”了的,后来因为久不碰电脑,忘得一干二净,等于白交学费。
我在铺天盖地的培训班大潮中自己习得,允称无师自通,不学而能,有几分得意亦不为过。只是问到盲打、速度,对我就很不利。培训班都是要练指法的,十指并用,哪个手指管哪几个键,都有讲究,高手打起来上下翻飞,如蝴蝶穿花。报上甚至拿弹钢琴做比。
最初我倒想取法乎上,按那指法来。可惜总是手忙脚乱,想着这个指那个键的,徒乱人意,没来由紧张,终于放弃。也追求过速度,曾一本正经计时测过,结果叫人汗颜,一小时不到一千字。开始时虽不按牌理出牌,总还算双手并用,后来忽然开悟:我非打字员,是写稿而非抄稿,只有脑跟不上手,没有手跟不上脑的,快了何用?于是再不以快慢为意,手指的使用也呈递减之势,终至于大体上只剩一根食指戳来戳去——原是两手各出一指的,因左手要用来抽烟,干脆废去不用了。
面对一分钟打多少字的问题,我都是含糊其辞,若道出实情,则问者或微露惊讶之意或表不屑,至于指法,则更招来讪笑。到后来我干脆反客为主以攻代守,说我是独门心法,美其名曰“一指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