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振兴中华”到“双方加油!”

现今的中国男排已沦落到亚洲也出不去了,对此八〇后、九〇后或者没什么反应,因为他们见识过的国家队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而且男排也早已淡出国人的视线了。我那辈人不同,记忆中的那茬男排队员,个个雄姿英发,站出来都是男神。

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八一年男排打败韩国队的那场球。

在香港赛的,当然是看的电视直播,许多人可能还是听广播里的直播,因电视尚不普及。我在留学生宿舍里“陪住”,沾老外的光,看的是彼时还很称其稀罕的“大彩电”。放彩电的那个房间挤满了人,一水儿的“陪住”。

那个晚上,楼里的留学生大大地受惊,因为电视室里不断爆发的欢呼就差没把屋顶掀掉,那些平日斯文拘谨的中国同学像是疯了,转播结束之后,还不肯“善罢甘休”,又冲出去庆祝,这时整个校园已是沸反盈天,有点着了扫帚的,有敲击饭盆脸盆的,还有拿热水瓶从楼上往下扔的,所有可能的物件都成了响器。再后来就跑到街上去了,游行,喊口号。

不记得喊了什么,但就在同一天晚上,北京大学学生上街游行时喊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被记录在案,很快就传开来,成为“时代的强音”。没过多久,乒乓球队包揽世乒赛七项冠军,南京大学学生再次倾巢而出,这次喊的,就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了。

一场并非世界级的比赛,就此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后来知道,那场球原不该一波三折的:中国队的实力已明显在韩国队之上,韩国队一号主攻手又缺阵,难怪中国队全队上下都有几分轻敌。结果是先挨了对方几记闷棍,这才有后来的死里逃生,反败为胜。先抑后扬,反倒成就了一出大戏,试想若是顺风顺水拿下,哪来这样的惊悚效果?女排拿世界冠军好像也没闹出这么大动静啊。

一场球嗨成这样,今天想来有点不可思议,多半是因为那本来就是在一种期待嗨起来的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情绪高涨的氛围,真有点恍若隔世了。用今天的话说,满满的正能量啊。

且说因那场球,当然还有女排更耀眼的辉煌,排球一下热起来,号称国球的乒乓都给比下去了。校园里打排球的人忽然多起来,我们下了课就去占场地,经常打到天黑。那段时间也是我到现场看球的高潮,当然,是排球,国内的联赛。

照今天的情形,你很难想象这种级别的比赛会有那么多的观众。江苏队要看,主队嘛,不消说的。上海队得看,看国家队的主二传沈富麟,四川队得看,看胡进啊……福建队更得看,那是头号球星“飞人”汪嘉伟的队啊。看了男排看女排,连轴转,一个星期我至少看了四场。好多人就是来追星的,早早入场,从练球开始看起,汪嘉伟们扣一个球,便有人喝起彩来。汪嘉伟扣完球扛着肩膀掠一下、甩一下头发的习惯性动作也受到追捧——帅啊。

球场是释放能量的最佳场所,场上球员卖力,场下观众也不闲着。过剩的能量也会以狂欢的方式释放出来。彼时南京球场有特别的一景,这是场上因有汗水暂停的时候,工作人员拿着拖把进场内擦地,观众看球正嗨,不欲高潮被打断,就有人喊着提示而兼催促:“拖把——拖把!”有人就跟着喊。也不知从何时起,成了惯例,每每球员刚一示意,裁判还未发话让工作人员进场,观众席上便已“拖把!拖把!”嚷成一片,不用指挥,会演变成全场有节奏的高呼。场上的球员皆身材高大,相形之下工作人员显得矮了一截,偏还穿一身宽大的工作服,颠颠地跑进来,有几分滑稽,众目睽睽之下,难免慌乱,观众又是一通哄笑。

也不知是不是这自发找乐子的一幕被看成了负能量,还是球场上又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反正后来开始宣传文明观赛了,而且曾经有过自上而下的努力,要求观众均等地给参赛各方鼓劲,于是我们有幸在赛场看到了许多“文明啦啦队”,大多是有组织而来,冠戴齐整,手挥小旗整齐而空洞地高喊:“加油加油,双方加油!” 4vMLBfGEsCyur2VutonSQerx+CpsulGEZL4G++3JAv4rvMty5DAs6rEzLtPyKSF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