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〇 紫阳书院(二)
——诗中『别裁』

次第千红淑气催,
春归无处觅花开。
不知此去豪华尽,
试看悠悠几别裁。

终于等到向往已久的京都秋季古本祭了。

这次书市在京都大学旁边的百万遍知恩寺。知恩寺为日本净土宗大本山,在14世纪一次大瘟疫中,该寺第八代住持念佛百万遍,瘟疫遂止,故人称此处为百万遍。百万遍其实与王国维还有点关系,辛亥革命之后,王国维避地日本,据吉川幸次郎在《我的留学记》中说,当时就住在百万遍,后来由于电车道路扩建,遗址已不存。再后来剑桥大学的霍克斯(不知道这里说的是否是翻译《红楼梦》的那个牛津大学霍克斯)来京都,曾经问起王国维当年所住的遗址,吉川幸次郎则因这样的文化遗迹无存而感到非常惭愧——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日本人对文化遗迹的敬意,而我们的很多地方早已将无数遗迹抹去,抹得心安理得,毫无愧色。

或许因为与京都大学最近吧,每年春、夏、秋三个书市中,这一个似乎是质量最好的,各个书店也肯拿出真东西来。尤其是那个既藏书也售书、“访鬻原来同一痴”的紫阳书院,因为有不少好书,但就是舍不得拿出来卖,夏季书市时一本古籍也没有,但按以往的惯例秋季会有。而且到书市上的紫阳书院里访书倒远胜去他的店里,因为在店里有的书或者不让看,或者看到后他们也不卖;但若拿到书市上来,那自然都是要出售的了。

开幕那天,我早早就到了。因为太早了,到的时候书市还没有开幕。虽然读者已经来了不少,书店也都准备好了,但不到九点,书店全都不揭开布障。我先确定了紫阳书院的摊位,在最里面,书架不少,然后在他家门口守株待兔。九点了,绝大部分书店都准时开幕迎客,读者们也都鱼贯而入,书市正式开始,但紫阳书院仍无动静,我本想去别的书店转转,怕那些书店有好书被人捷足先登,但又怕一走这里却开始了,岂不失计。想到今天的目标——就是上次去紫阳书院要找的《唐诗别裁集》,还是决定一动不如一静。

终于开了,我立刻冲到最顶头放线装书的架前,虽然十分希望能看到《唐诗别裁集》,但我自己也知道那已不可能,所以去看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失望的准备,但万万没想到,那套书仍静静地摆在那里——看来还是有书缘的!2011年秋季书市便有人看到此书,但它一直留到现在,是在等我到来吧?先抓住此书,再看其他。刚开始,太激动了,看了一会儿都不知道看到的是什么。其实书还真不少,但价格都相当高,我囊中亦颇窘迫,所以斟酌良久,最后选定了几种。

《唐诗别裁集》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沈德潜教忠堂原刊本,二十卷,八册,竹纸,写刻上版,字体温润秀雅,版式疏朗有致,为清代之名刻。至于内容则为人所熟知,不用多言。另外,此书编者沈德潜因受徐述夔案的牵连(当然,更可能是他自己因《国朝诗别裁集》列钱谦益为首使乾隆不悦,又在自己的著作中透露为皇帝代笔之事,招乾隆之忌),被乾隆皇帝大加惩处,其著作亦多被禁,故此书流传于世者并不多见。《中国古籍总目》仅录国图与上图有藏,或未录全,但国内收藏甚少却也是事实(据我不完全的检索,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亦有藏本);相对来说,日本收藏此书更多,公藏约有二十余家。

乾隆二十八年教忠堂刊《唐诗别裁集》

结账时还发生了个小插曲。当时,只有紫阳书院的结账台前排起了队。到我的时候,那位女店员把书拿去,一本一本抽出价签来算总价,算完拿了计算器让我看,我一看吓一跳,原来比我此前心算的少了很多,我有些纳闷,可能是我看价格时把数字看错了——此前就发生过类似问题,因为在国内习惯了人民币,在这里日元币值低,所以数字总是很大,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多数一位或少数一位。这次看到店员给出的数目,心里美滋滋的。正要交钱的时候,忽然又听排在我后边的一个女孩对那个店员说了句什么,那个店员忙又拿回计算器重算——原来是她算错了,这倒真是少见,因为据我的印象,日本人极其认真,很少会出现这样的疏误。

从紫阳书院出来时我已经一贫如洗了,所以别的店也不敢看,连忙回家。但回家摩挲这些收获时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买了一本崇文书局的《论衡》,因为看上去品相很好。但没想到其中间二册内竟有杯口大的霉斑,贯穿前后两册。这一发现让我大为震惊,心里甚不满于书商之无良,因为这个霉斑恰在书的正中间,一般人确实不会注意到。不过,当我看到被我扔在一边的标签时才发现,其标签上写着一行日文,似乎与此有关,忙借助词典查了半天才知道,人家标签上标得很清楚,说中有二册有损伤云云,哪里知道我看不懂日文呢。我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去说明一下,争取自己的权利。于是便先用词典查好了,把理由写在一张纸上,第二天一大早又去了一趟。

到紫阳书院后,却没有见到昨天经手的人,只看到那个老板在转来转去,因为昨天老板不在,并不知道我买了这书,怕跟他说不清楚,便想等上次的人来了再换,可是等了好久也不见踪影,或许老板与她换休了?实在没办法,只好去向老板说。把那张纸条拿给他看,没想到老板二话不说,立刻收下书并退了书款。让我既感动又惭愧,于是我想,退的钱也别拿走了,就在他们家再买书吧。便又去线装书那边细看。

最终又挑了三四种书,并且,竟然找到了一套和刻本的《宋诗别裁集》。赶快买下,算是与前所购之《唐诗别裁集》配套。书为小开本,九卷四册,东京金鳞堂藏板,刊行于明治十三年(1880)。值得注意的是,此书的用纸比较有特色,并非常见的日本皮纸,而是类似于中国竹纸的样子,稍带米黄色,倒也古意盎然。

明治十三年金鳞堂刊《宋诗别裁集》 UCuj2oknQy4tX/BBWmBa7cIwNlmZajUSHaRYVC4e4ogx9bvVYICvgdCrpdu0AC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