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邹衍和孟子

邹衍(约前305~前240),又作驺衍,是战国末期齐国人,居稷下,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阴阳家是战国时主要学派之一,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邹衍把阴阳五行说运用于社会发展中,创五德始终说,认为历史的发展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顺序而循环。每一朝代受五行之一支配,一个朝代的帝王将兴,天必将预先显示支配该朝代兴盛的兆头。这是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来源。他把其前的阴阳、五行学说进一步系统化,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评价他说:“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阴阳学说与儒家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思孟学派。

子思、孟子学派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流派。子思、孟子都曾以儒者的身份论述五行学说。荀子批评他们说:“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子思与孟子关于五行的具体论述,今已不可见,但荀子的话可以说明子思与孟子之说五行,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响。后于孟子的邹衍,是以阴阳五行之说著称于世的,而他却归结于儒术。战国时期局势的急剧动荡,使人们格外关注自己的命运,特别是当权人物更为敏感。子思、孟子和邹衍学说中的神秘观点和定命论的基调,都是当时社会思潮中的支流,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有吸引的魅力。

但是,据当时史料记载,孟子提出的主张主要集中于“仁政”,所以并不是十分受欢迎,梁惠王看见孟子的第一句话是“叟”,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老头”,极为轻蔑。而邹衍的“五德始终”说却特别受欢迎。当时王公大人初见邹衍之术,“惧然顾化”,一般要见到邹衍,还需要预约,比如梁惠王郊迎邹衍,执宾主之礼;燕昭王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可见他们在当时的不同处境。

战国之后,阴阳五行之说大为当道者所重视。西汉儒家,也有人汲取阴阳家言以为世用。

(潘宁) O4BfRQpnMUGrWTWnZdQq89NCDAnRywFFmetmqsaYJkG3+RrOz9NrXOw2F5y1wN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