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孔子最为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义;庸,有平常、常道、用等义。中庸合称始于孔子:“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以“中庸”为最高的美德,但没有阐发。后人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不仅认为“中庸”是一种美德,而且还是道德修养和处理事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第六章)意指万事万物虽皆有“两端”,如大小、厚薄之类,却可“用其中”,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言语、行动要追求折中、适中,调和、适度、恰如其分,不偏向任何极端,追求对立两端的统一和中和。中庸之道为历代众多思想家所推崇,例如,北宋理学家程颢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又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说:“道之至者,人不可违也,则中庸而已。”

(赵前苗) zLHngGpVwZTG69ctw8/0DjcghdSTStePrZuMDdxIoS21MZ/v6a5CC7ioghiKPE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