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

约翰·博格何许人也?

指数基金之父,被《财富》杂志评为20世纪四位投资巨人之一。他是世界第一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集团的创始人与董事长。1974年,博格断定并不存在能战胜市场指数的基金,开始推行以指数为基准进行投资的原则,同年成立了先锋指数基金。尽管发展初期只有1100多万美元的资金,但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家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的资金超过1万亿美元。博格是指数基金的缔造者,他创造的指数基金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时代。而在这些光环环绕之下的约翰·博格还有着另一面:他被人们称为基金行业的“圣徒”、资管行业的“讨厌鬼”。因为身为基金行业教父的他,年逾80岁高龄,却仍像不知疲倦的堂吉诃德一样,在媒体上批评、讽刺基金行业的弊端。而且,他常年为工薪族投资者提供低费率、低风险、收益稳定的投资产品,由于他对中小投资者的担当与承诺,他被誉为“投资行业的良知”。

博格一直致力于推广指数基金,在海外市场,指数基金投资已经成为主流投资趋势。在美国,以2015年7月31日为截止时间,在此前的12个月,ETF成交额达到18.2万亿美元,ETF一年的成交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GDP(17.4万亿美元)。

与其选择干草堆里面的针尖,不如要干草堆

博格在最近一次的演讲中提出,所谓干草堆和针的比喻,是引用了塞万提斯的一句话:“别在干草堆里找针”,指的是指数基金和所谓优秀的共同基金。在投资领域,“在干草堆里找针”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面对数以千计的各种基金产品,我们总是花大量精力查看基金历史记录,看媒体推荐,找朋友打听或者了解基金评级,希望找到一只优秀的、能给我们带来巨大且持续收益的基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找那根“针”,其实就是在找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人不想去折腾股票,便交给“专业人士”来打理,自然希望这位“专业人士”的业务能力是最强的,即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有这一想法是人之常情。

但博格却用统计学规律告诉你,别费力在干草堆里找针了。他统计了1970年的股票型基金,当时“干草堆”中有355只基金,到1999年,这些基金经历了足够的长跑,结果是什么?其中186只关闭了,只剩下169只。而这些基金与美国市场收益相比,整体来看,幸存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为11.5%,而市场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为13.6%,如图1.3所示。

图1.3 美国1970年和1999年股票

接着,他具体分析幸存的基金,发现只有9只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市场1个百分点,鉴于几十年的观察期,每年高出这1个百分点已经足以产生巨大的复利差异,所以无疑,它们是优秀的基金。还有18只基金超过市场收益率不到1%,29只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1%以内,勉强过得去,可以认为与市场持平。而剩下的113只基金,年化收益率均低于市场1%以上,其中39只平均每年低于市场3%以上,有25只甚至落后于市场4%以上。博格认为,长期拥有一只基金,首先生存概率就低于50%,因为有很多中途就关门了,再综合以上计算,在基金市场干草堆中找到那根针的概率实际上只有2.5%。

博格对专家的基金评级也不以为然,他提到,1991年,专业的基金评级机构晨星,精选了13只股票型基金,作为自己员工401(K)计划的投资标的。结果却如表1.3所示。

表1.3 股票型基金收益率

数据来源:第一海外金融APP。

对于主动基金,博格没那么排斥,市场上也确实存在优秀的“针尖”,他只是提醒投资者,找到“针尖”的概率太低,即便找到了,“针尖”还有“生锈”的可能;而且能持续站在市场前列的优秀基金经理少之又少,再加上主动基金的管理费率比指数基金又高了许多,这些都与投资者的初衷相违背。本来,选择基金,是为了低成本的(包括自己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投资,但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找“针尖”,岂不是可能得不偿失?况且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也不具备每年选到“针尖”的能力,就算选到也如中彩票,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放弃“针尖”,选择草堆。

约翰·博格的投资之道

约翰·博格对于投资者的忠告是,“关于基金的种种信息,往往被那些看上去无所不知的人宣讲,但无论获得了什么信息,我们都必须牢记,自己处于一个不确定的金融环境中,我们应该依靠的是常识性的原则”,并总结了下面5个投资原则。

1.选择低成本基金

目前国内基金投资者非常看重基金预期收益率水平,而约翰·博格却把投资成本放到了第一位。实际上,对于基金投资中低成本的重要性,巴菲特也非常重视,他在哈萨维1996年年报中写道:成本确实很重要。基金产生的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支付给了基金管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于对投资者收益征了税。

我们可以简单假设基金获得了10%的绝对收益,目前基金市场平均费率水平约为4%(包括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等),可见我们本应获得的收益早已经被各种费用吞噬了近一半。可见,成本对投资收益结果还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控制基金投资成本,约翰·博格建议从两方面考虑:

(1)被动型基金(指数基金)优于主动型基金。指数基金采用的是跟踪某个标的指数的被动投资方式,研发费用低(只投资标的指数成份股,不必花费过多的资金去进行上市公司调研),交易费用少(跟踪指数走势,不像主动投资型基金那样频繁进出)。

(2)在主动型基金中,低换手率的优于高换手率的。基金买卖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实际上被掩盖了,但这些成本同样吞噬着投资者的收益。约翰·博格建议,应该选择换手率较低的基金。成本只有40个基点的基金,好比帆船比赛中对付每小时20海里的微风;有着150个基点费用的高成本基金,则无异于与时速130海里的台风抗衡。

2.认真考虑成本

约翰·博格提出的第二个建议,仍然与成本有关。很多投资者接触并决定购买基金,是通过媒体的介绍,或者是代销机构的推荐,这其中隐藏的附加成本,就是约翰·博格提醒投资者注意的问题。

美国市场目前约有3000只无销售佣金、无发行费用的基金,约翰·博格认为,对于那些具备一定分析能力的投资者,选择这种基金是个可行的方案。在基金品种选择正确的前提下,购买无发行费用的基金,就等于把成本占未来收益的比例下降到了最低。

对于那些不具备独立决策能力、需要接受投资建议的普通投资者,约翰·博格建议关注那些优秀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目前国内的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华宝证券研究所等都提供独立第三方的基金分析报告,投资者可作为参考,但并不构成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正如约翰·博格所言,“我并不认为有人能够预先得知谁将是业绩最优异的基金管理者”。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广发基金旗下有18只指数基金有C份额,这些基金中大部分持有超过7天不收取申购赎回费,仅收取一年0.2%的销售服务费,且按日计提收取。如果只持有一个月,你的成本为0.2%/12≈0.017%,仅为1.7%%左右,市场上很多指数基金尽管申购费打折,而赎回费一般需要0.5%且不打折,但是C份额更适合短线投资者,对于投资超过一年的投资者而言,选择A份额更划算。

3.不要过高评价明星基金

明星基金是基金公司力捧的招牌,这也是最被投资者看重的因素之一,不过约翰·博格对此并不十分在意,“或许业绩记录在评价纯种马速度时有用,当然有时也会失效,但在估计资金管理者会如何运营时,却往往容易出现误导”。因为即使有人能够预见市场未来的绝对收益,也不可能预测出个别基金相对于市场的收益,至多能预测出指数型基金的收益水平。

约翰·博格认为,很有可能预测准确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高成本基金的业绩,通常劣于相应的市场指数;二是历史业绩显著优于市场指数收益的明星基金,会向市场平均值回归,甚至低于后者。

目前国内市场上,由于基金业历史还比较短,尚无相应统计数据,但从美国市场看,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以及1987—1997年两个时间段内,业绩处于市场前25%的基金,回归到均值和均值以下的分别为97%和100%。

约翰·博格说:“基金行业非常清楚,几乎所有的绩优者,终有一天会失去他们的优势。基金发起人坚持花费巨资对过去的业绩广为传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投资者的大量新资金。”

约翰·博格认为,历史业绩的真正参考意义在于,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析基金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比如在经历上涨和下跌的完整过程中,基金是否始终能保持良好业绩;在相同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下,目标基金是否显著优于其他同类型基金。

4.大的未必是好的

约翰·博格曾提到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市场上某只成长型中市值基金,由于业绩出色吸引了大量的申购份额,但其业绩却随着基金份额的膨胀而不断恶化。1991—1995年,该基金在5年时间内有4年的业绩排名位列行业第一梯队,基金规模也从1200万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从1996年开始的连续三年中,该基金规模最高达到了60亿美元,但业绩排名却跌到了行业末尾。

约翰·博格提醒投资者注意,一只低换手率、申购资金流入稳定的基金,要比采用积极操作、基金份额变动幅度大的基金更容易管理,因为后者需要更加频繁的交易。

约翰·博格说:“太多的钱会损害投资效果。”原因一是规模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规模越大,对所持有股票的价格影响也越大,这会在时间紧迫的交易中进一步加剧股票价格的波动;二是为了保持基金的流动性和分散投资原则,大市值基金不得不以更小的集中度,持有更多数量的股票,而每一只持仓品种所能提供的收益也更小;三是相对于小市值的基金,大市值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更高,因此可以选择的股票品种更加有限。

5.不要持有太多基金

国际著名基金评级机构美国晨星的一项调查显示,随机选取4~30只股票基金建立组合,并不能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

约翰·博格说:没有必要持有5只以上的股票基金,因为过度分散投资的效果类似于一只指数型基金,但由于股票基金的成本高,导致最终的收益很可能低于指数。

分散持有不同风格的股票基金,也未必是个明智选择。约翰·博格认为,假设建立由大市值混合型和小市值成长型基金构成的基金组合,这个组合将具有比市场更显著的波动性,这种比市场指数风险更高的组合没有意义。单一持有大市值混合型基金的风险,比任何基金组合都低。

老罗有话说:

老罗认为投资“大道至简”,想想我们通常是怎么选主动基金的:一般都是选择上一年表现非常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结果呢?大部分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很难持续优秀,他们很快从明星基金经理跌落神坛,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借用约翰·博格的名言:“选择干草堆里面的针尖,不如要干草堆。” KFjLRlm+7TR7Vz91KK1uc7HZ267csmsvUmIV7QuIbHKKOZaWI7qf0DpnTNz/GL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