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老不尊

性骚扰vs杀人

有这么一句谚语:“没有比上年纪的蠢蛋更蠢的人了。”

这大约是想表达年轻时的愚蠢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累积加重,老了以后可能会蠢得无药可救。不过,我觉得这句谚语还可以这样解读:当掌权者随着岁月老去,过去曾经威风赫赫的架势不知不觉变成了周围人的笑柄,可他本人却浑然不觉,依旧摆出一副廉颇未老的模样,简直愚蠢到了极点。

对于后面这种解读,《圣经·旧约》的外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例子。故事是这样的:

巴比伦城内有一位名叫乔基姆(Joachim)的富裕犹太人迎娶了美丽、虔诚的妻子苏珊娜。在两人喜结良缘的同时,两名长老成了这座城市的法官。这两人一见到苏珊娜的如花美貌就产生了邪恶的欲念,有一天悄悄潜入了乔基姆的宅邸。

苏珊娜此时正在庭院中沐浴。两名长老看准时机,乘侍女离开后立即逼近苏珊娜,威胁她如果不乖乖就范,便要在城内大肆宣扬她在家中密会年轻男子的丑事。(“看,无人知我等来此。我等对汝钦慕已久,汝需回应我等之夙愿,与我等享床笫之欢。若汝拒我等于千里之外,我等便指证有年轻男子与汝有私。此刻侍女未在,汝有口难辩。”)

当然,苏珊娜并未屈服于二人的要挟,只是拼死抵抗,而未能得逞的长老们在离开后真的实行了他们对苏珊娜的威胁,致使这个弱女子平白蒙冤,被法庭以通奸罪宣判死刑。

真是个叫人火冒三丈的故事。众所周知,巴比伦是“罪恶之都”的代名词。也许一辈子生长在这座城市、最后在这里老去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变成故事里两名长老那样精虫上脑的无耻之徒吧。“苏珊娜”这个名字在阿拉伯语里是“百合花”的意思。提起百合,我们最先联想到的当然是“纯洁”。这个故事的道德指向也就不言而喻了。只是故事中并未写明两名长老的本名,真是可惜了。

言归正传,如果这个故事就此完结,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希腊悲剧。不过不用担心,《圣经》为我们安排了名侦探登场。故事接下来是这样发展的:

在法庭上听说此事的青年但以理坚信苏珊娜口中的“遇袭”才是事件的真相,因而提出暂缓判决。他让两名当事的长老分别待在不同的房间里,再一次对他们个人进行了证言质询。真是不问不知道,这一次两名长老的证言漏洞百出,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坦白自己纯粹在瞎编乱造。

苏珊娜终于沉冤得雪,被无罪释放,而长老们被判处死刑。

真是可喜可贺的大团圆结局呀!

可能不少人会抱有这样的疑问:“但以理?这位仁兄是何方神圣?”他在故事中突然像大侦探波洛一样闪亮登场,却没有任何背景介绍,的确容易让读者们一头雾水。其实名侦探但以理先生的本职工作是伟大的预言者(他是《圣经·旧约》中四大预言者之一),日后他还凭借独特的解梦能力成为巴比伦宫廷内的位高权重之人。

总而言之,多亏有勇有谋的但以理相助,苏珊娜得救了。事实上,因为但以理的伟大事迹太多,《圣经》还专门为他开辟了专栏——《但以理书》。他救助苏珊娜的故事自然也被收录其中,但最终《但以理书》未能被名正言顺地编入《圣经》,而是被排除在外成了外典,个中缘由实在令人费解(难道是老人们害怕类似的故事会损害自己的威严?)。

经此一战的苏珊娜在中世纪成为被异教徒迫害的教会化身,最终演化为“纯洁”对抗“恶行”的胜利象征,并在文艺复兴以后频频成为绘画的主角。不过说句实在话,画家和看客们追求的并不是什么纯洁圣女,他们只是利用苏珊娜的故事找到了一个画裸女的借口而已。

没人会对神话中的女神们裸体登场提出异议,可题材一旦牵扯《圣经》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教会会时不时跑出来说三道四。然而,一味画伊甸园的夏娃实在叫人腻味,画家们就拼命从《圣经》故事里搜寻出了诱惑参孙(Samson)上床的大利拉 、沐浴中被大卫王相中的拔示巴 、耶稣死后在洞穴里诚心忏悔的抹大拉的马利亚(Mary Magdalen)、舞艺超群的莎乐美 等一大群美女,不但颜值有保证,搪塞教会的理由也非常充分。而如今,苏珊娜也成了《圣经》故事裸女团的一员。

丁托列托 、雅各布·乔登斯 、昆丁·马西斯 、阿尔特多费尔 、圭尔奇诺 、亚洛里 等诸多名家都曾将毫无戒备之心、尽情享受沐浴之乐的苏珊娜及躲在暗处偷偷窥视美人身体的两名老者描绘在画布上。“纯洁的胜利”“被戕害的教会”才不是画家们作画的初衷,他们想画的仅仅是美女的裸体而已,其中甚至还有画家觉得那两个有偷窥癖的老头儿碍眼就从画面中直接删除的例子。看到男人们如此崇拜女性的裸体,不由得让人产生了一丝感动。从大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潮流对人类繁衍也绝对是件好事。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这原本是一桩牵涉性骚扰、以权谋私等各种罪恶的恐怖犯罪事件,创作者们无视事件本身,却大量画出气氛悠闲的美女沐浴图,着实叫人心寒。

17世纪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女性画家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必定也赞同我的看法,因为真蒂莱斯基版《苏珊娜与长老》所体现的三观与男性画家的同主题作品简直有天壤之别。画中,那个伸出一根手指抵在唇边,对女子轻声要挟道“嘘——给我老实点儿!”的长老从表面上看并不是一个会对人妻做出龌龊之事的下流狂徒(完全是社会新闻时常报道的“真看不出他会杀人!”那种类型的罪犯)。而更让我们心惊胆战的是苏珊娜激烈的面部表情。此刻她原本精致的五官因为巨大的恐惧感及对两名闯入者的厌恶而扭曲,完全谈不上什么美丽。如果苏珊娜曾真实存在,这一事件曾真实发生的话,我想她当时的反应一定与这幅画所表现的一模一样吧。同为女性,我对真蒂莱斯基作品所展示的写实情绪感同身受。

既然提到了这位著名的女性画家,我就再多说一件让人唏嘘的事。

各位应该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画中苏珊娜右侧膝盖下方的石阶上标有画家的签名和创作年份1610年的字样。这幅画是17岁少女真蒂莱斯基的处女作。画技得到肯定的真蒂莱斯基很快就收到了来自王公贵族的订单,一跃化身为人气画家,还成了佛罗伦萨美术学会的会员。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当画家从“工匠”变成了“艺术家”,艺术界的“长老”们开始对绘画题材设定严格的等级制度。他们不但出台了“女性可以看裸体画却绝不能自己画”的无理规定,还“认定”女性一概没有绘画创作的能力。

在艺术界男权专制的大浪潮下,真蒂莱斯基的这幅作品虽然明明白白地写着创作者的名字,却依然被判定是她与其父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 的合作作品。即使是她离开父亲的工作室很久以后的画也被视为合作作品或父亲本人的作品。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这个名字被有意无意地雪藏在历史背后。事实上,直到今天,艺术界仍然没能为她彻底正名。

非常希望各位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有这样一个概念:在20世纪以前,无论是画家、艺术评论家还是艺术学校的老师,几乎都是男性,因此艺术史自然而然就基于男性的审美和视角形成。一个能在如此封闭的男性世界里扬名立万的女性画家,其真实实力也许高到我们无法想象。

不好意思,说着说着就跑题了。

让我们回到主题,马上来看看另一个遭人唾弃的老头儿吧。在西蒙·武埃的这幅画中,一名快要哭出来的老人被年轻姑娘们横眉冷对、拳脚相加,景况相当凄惨。也许你见此情形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好啦好啦,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总之不能这么欺负老人家啦!”然而你若是知道了这位老人的真实身份,恐怕还嫌画中的姑娘们下手太轻,恨不得自己也冲上去狠狠地给他一拳呢!

画作的标题是“时间被希望、爱情与美打败”。

由此可见,画中的老人是被全世界恐惧和唾弃的“时间老人”(详细内容请参照拙作《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全都因为这家伙或者说他挥舞大镰刀的行为,令希望土崩瓦解、爱情随风而逝、美丽面目全非,最终等待人们的只有满目的死亡。所有在现世中拥有喜悦和希望、赞颂美丽的人,都对时间老人恨之入骨,怎能眼睁睁放任他随心所欲地斩断我们的时间。

虽然现实中我们拿这位被称为克洛诺斯或萨图尔努斯 的时间之神毫无办法,但至少可以在绘画作品中发泄一下满腔的愤怒吧?也许正是基于人们的殷切心愿,这幅作品应运而生。

老人虽然右手握着他的象征物——大镰刀,但代表活力之源的头发被牢牢抓住,令他动弹不得。抓住他头发的是头戴玫瑰花冠的“美”。玫瑰是伴随维纳斯诞生而绽放的花朵,自然是“美”的象征。

“时间”背后虽然长有一对猛禽羽翼,其中一羽却几乎被左下角的丘比特生生折断。看来个头小、力量大的爱神丘比特也在竭尽全力,只愿“此刻永留”。

拉扯着另一羽翅膀的是“希望”的拟人形象,我们可以从她脚边的锚判断出这一点。据说圣保罗(Paul the Apostle)写给阿拉伯人的书信里记载了锚成为“希望”象征的理由——“神绝无一丝虚妄。我们拥有的这份希望,能令灵魂平静,宛如安稳的船锚一般。”

在画面上方为这三人加油打气的是“名声”和“胜利”。这两位都以女性形象登场,前者吹着喇叭。笔直的长喇叭和永不知疲倦的双翼是“名声”的标配,想来铜管乐器那响亮热闹的声音的确也与声名远扬的状态非常契合。后者,也就是“胜利”(维多利亚、尼姬 )的右手持有宝物。

据14世纪意大利诗人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的著名长诗《凯旋》所述,“爱情”被“纯洁”打倒,“纯洁”不敌“死亡”,“死亡”输给“名声”,而“名声”则是“时间”的手下败将。

最后,我们再来听一听时间老人在诗中的自我辩白:

“切勿嫌恶我,若是没有我在,辛酸与凄惨将无法治愈,袭击苏珊娜的长老们也会长生不死!”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1593-1652)的画风深受卡拉瓦乔影响,创作了许多光影对比强烈、富有戏剧张力的历史画,代表作是《犹滴杀死荷罗孚尼》( Judith Slaying Holofernes )。

西蒙·武埃(1590-1649)是与阿尔泰米西娅同时代的法国画家,曾在法王路易十三的宫廷画家里名列首席。 thF5MUA81mtRVhc/gRu2l7xqzpUDDooSxMcgZ+r5hjhfe5BmxvIlvACA6587Er8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