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陳振濂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西泠印社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的展览和学术活动——在国庆期间,联合社会各界和各大专业机构,举行以围绕中国印谱为主题,有顶层设计的、有组织的、多方合作的系列学术大项目。

说它是史无前例,是基於如下三个理由。

第一,以“古印谱”为主题的涉及全国各大博物馆和专业收藏机构的大规模文物收藏实物展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术界、文献学界、印学界、出版印刷界都是闻所未闻,它肯定是第一次;在我们西泠印社的百年社史上,更是创记录的第一次。

在学术研究上对“印谱”作一系统研究,在西泠印社是有着特殊地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张鲁盦先生捐赠四百多部古代珍本印谱,是六十年前文化界关於印学、印谱的极其罕见的一次唯一义举,更是当代印学界足以载入史册的一件大事。这些印谱的捐赠收藏,为西泠印社成为海内外印学渊薮、奠定核心地位,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也为已故沙孟海社长号召要建设“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目标,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雄厚物质条件。其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泠艺丛》又独家关注古印谱学,并发表了关於印谱起源考证的系列论文如《关於印谱的创始者》(一九八一);朱关田先生发表《印谱起源小识》(一九八三)、韩天衡先生发表《九百年印谱史考略》(一九八三)。可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泠印社中人发起了一个印谱研究的集聚式成果群。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西泠印社出版社又出版了第一部大型的《中国印谱史图典》(上下卷),这些在当时,都是具有原创性的重要成果。二十一世纪近二十年以来,则已经陆续推出了《中国古代珍稀印谱原典大系》六十种。其实不但是我们有意识在印谱研究中积累着这些构想和实绩,还有上海书画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等等,都以各种不同形态的人物主导和学术机缘,拥有在古印谱出版方面较系统的规划和实际业绩。成果斐然,有目共睹。

有这样的前期成果积累,是这次精心组织对中国古代印谱收藏展示和召开相应学术研讨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学术资本”。没有它们,我们西泠印社不会作此想。

第二,拥有超大规模和集约优势的“中国历代印谱特展”,通过精心组织,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专业高度。

早在二〇一九年夏的六月十至十六日,西泠印社代表团访问港澳,在主持澳门“西泠学堂”开学式,又向香港施子清、金耀基两位元老隆重颁发《社员证书》;为示庆贺,香港集古斋与我们商定,专门在集古斋展厅举办了“历代名家印谱传拓展”,它可以看作是相对於本次大展的一次专业“热身”之举;同时,还举办了题为《中国印谱史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术演讲。此外,专门拜访了香港印谱收藏大家林章松先生的“松荫轩”并拜观了许多珍贵的秘藏古印谱。论私家印谱收藏,数量种类最多的应该是“松荫轩”,藏谱达三千多种。其优势是眼界所及遍布世界,尤其是搜罗美欧和港澳台地区珍贵文献史料,於大陆内地的拍卖会更是常客和主要买家;但过去因为尚未改革开放,中国大陆的印谱研究家一直无缘得观这批质量上乘的瑰宝。我们今天的策展思路,明确提出要“海纳百川”,共同携手,打造一次尽可能全面的专业性展览。故尔又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图书馆、君匋艺术院、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等机构以及各私家收藏,密切互动协商,各自提供重要印谱藏品借展,遂能形成目前这样的规模。

除此之外,为提高这第一次隆重举办的古印谱展的学术性,特别在展厅先辟出了一个“印谱通史”板块以作简要梳理,再根据不同热点来设置“印谱专题”系列板块;前者甚至包括最重要的从源头记录古印鉴藏(但并非印谱格式)的相关珍贵古籍刻本。后者则除了一些著名印家印派或名谱之外,兼收清末民初西洋印刷术进入华埠而催生出的像早期西泠印社原钤与锌版系列、有正书局的锌版印谱系列、宣和印社的原钤印谱系列,以及石印普及本和印谱发行目录史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古代经典时代到近代西洋文明进入时代“印谱文化史”的历史脉络。

第三,展览与学术研讨会同题并举,在西泠印社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改革开放之初,西泠印社在各艺术社团中,已经是非常坚持学术的了。但当时物质条件匮乏,学术尤其是印学,普遍没有接受视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印社以刻印实践为主,大多数人对印学理论没有兴趣。五年一次研讨会,还要按时出版论文集,实在是难上加难,坚持颇为不易。百年社庆之后,为贯彻沙孟海先生倡导的“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世纪目标,我们每年都有至少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或两三次大小不同的专题讨论会——有专题性的古典印学研讨会,有综合性的国际印学研讨会,更有三年一届迄今为止已有五届的“孤山证印——国际印学峰会”。研讨会规模越来越大,论文集越出越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学术上的鼎盛兴旺自不待言;但在策划组织方面,也还是研讨会归研讨会,展览归展览。社员作品展,和专题的如“吴昌硕研讨会”“陈介祺研讨会”“图形印与非汉字系统印章研讨会”等等主题并无关连。但这一次,我们却花大力气推进并使展览活动与研讨会活动“同步”。举办大规模的“朱蜕华典——中国历代印谱特展”,举行“中国印谱史与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印谱特展”集中出展各大馆藏古印谱一百三十二种左右,其中含西泠印社藏谱八十二种。“印谱史研讨会”收到投稿论文一百一十一篇,经过三轮严密评审,入选并发表优秀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展览看实物,论坛听演讲,同一“印谱”专题,双管齐下、两面开花。再加上前期在香港的“印谱传拓展”和印谱学史研究报告,今年谓为西泠印社有史以来,也是印学界有史以来第一个“印谱年”,当不为虚饰过誉之言也。

——以思想创新、工作创新;学术创新、社务创新;为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寿。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於寧波東錢湖客次 fq6V51Q1NPTh5ohthG0G0TkHfEzBu/e2a/t6unmA8NtXmncjVRZN5+es09H9KK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