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胡希恕先生历经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无数个 “夜深灯下孤身读”,考古索今,刻苦深究,放弃了用脏腑、经络、五行、运气注释《伤寒论》,创立 “八纲释六经” 学说,崇仲景“辨脉证并治”。胡老谓:“认识疾病在于辨证,治疗疾病在于方证,辨证的尖端是辨方证。辨方证要抓主证(即症状,亦称证候、病候),抓主证要对兼症及或症,进行鉴别。” 故认识证候或症状是辨证的前提,无证候则 “辨六经”“辨方证” 无从谈起。

本书是胡老1963 ~1965年为实习生讲课所写的 “《伤寒》《金匮》200 余首类方辨析” 手稿。胡希恕先生亲撰 “方解”“附注”,信手写来,不加修辞,乃伤寒大家独具匠心之言,供学习者细研。

本书所用《伤寒论》原文,以新辑宋本《伤寒论》(重庆市中医学会编注,重庆人民出版社 1955年10月第1 版第4 次印刷)为蓝本,改宋本中文条文号为阿拉伯字条文号。参照上海中医学院伤寒温病学教研组校注《伤寒论》(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4月第1 版),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本书中《伤寒》即《伤寒论》之简称。本书所用《金匮要略》原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的 “梅花本”《金匮要略方论》。本书中《金匮》即《金匮要略》之简称。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客座教授 陈雁黎(时年八十)
2018年10月28日于昌吉市家中

编者: 胡希恕老师白天忙于上班,接诊会诊,带教学生。晚上夜深灯下,读书写书。那时没有电视,老师天天笔耕不辍,此手稿完成于1965年。文笔虽旧,颇有心得,以 “八纲辨证” 释 “伤寒类方” 之临床应用。在手稿 “按” 中,老师对《伤寒》和《金匮》两书之条与条、证与证、法与法、方与方、药与药,进行了鉴别对比。信手书来,不加修辞,此乃伤寒临床大家独具匠心之言。学者细研,定有所获。 Wp9cVyurSWZGQELyscFBHkhfdQc5kRgbLaaMAN5OPJ1EqmuBo6kF9WQMyIhulw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