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不拘寒温,病证双辨

外感热病发端于《内经》,仲景著《伤寒论》创六经辨证,但详于寒而略于温。金元时期刘河间首创“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之说,提出“善用药者,须知寒凉之味”。自制双解散、凉膈散诸方,以代麻桂之法。至明清,温病学说得以进一步发展,吴又可著《温疫论》,与戴天章、余师愚创温疫学说;温病大家叶天士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创立了外感热病辨证论治体系;吴鞠通师承叶氏学说,归纳了三焦辨证,九种温病学说;薛生白作《湿热病篇》;王孟英等人的整理、阐述,使温病学说自成体系。此外,喉、痧、痘、疹类专科发展,使中医论治温热、温疫类疾病的能力获得长足的进步。之后医家多有寒温之争,20世纪80年代初,以万友生、裘沛然、邓铁涛等为代表的医家,相继发表了寒温统一的论著,积极主张寒温统一。我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及温病学的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临床上有实际指导意义,温病学的理论是以《伤寒论》的思想体系为基础的,温病学说的发展,则使外感热病的理、法、方、药更为完备,实可补《伤寒论》之不足,两者密切相关,在临床实际运用上可互补互通。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急性外感热病及传染病的发生,以及现代医学实验诊断方法的应用,使我们在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需中西合参,病证双辨,才能全面把握疾病的发展动态、预后转归,做到有的放矢。 8qrJh28ZChI+J62Q+ZXcfDj/KKgac86GmbRDe4AZlKM4WsIrFR/mjzgQiI7xzMS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