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丁卯篇
天元玉册

《天元玉册》,托名唐代道毉王冰著,作者不详。全书共28册,现为明抄本,原书三十卷已佚,现全国只存孤本一部二册,珍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天元玉册》一书最早见之于北宋林亿等人《素问》“新校正”注语之中,又谓《天元玉策》。“新校正”:“详王氏《玄珠》世无传者,今有《玄珠》十卷,《昭明隐旨》三卷,盖后人附托之文也。虽非王氏之书,亦于《素问》第十九卷至二十二卷颇有发明。其《隐旨》三卷与今世所谓《天元玉册》者,正相表里,而与王冰之义颇多不同”(《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序之“新校正”注)。据载《天元玉册》有三十卷,托名“启玄子撰”。如《郡斋读书后志》:“《天元玉策》三十卷,右启玄子撰,即唐王冰也。书推五运六气之变。”《文献通考》亦有相似的记载,曰:“《天元玉策》三十卷。晁氏曰:启元子撰,即唐王冰也。书推五运六气之变。唐《人物志》云:冰仕至太仆令,年八十余,以寿终。”

又有一书《天元玉册元诰》,据《古今医统大全》:“《天元玉册元诰》十卷,不知何人所作,历汉至唐诸《艺文志》,俱不载录。其文自与《内经》不类,非战国时书。其间有天皇真人昔书,其文若道正无为先天有之,太易无名先于道生等语,皆老氏遗意,意必老氏之徒所著。大要推原五运六气、上下临御、主客胜复、政化淫乘,及三元九宫、太乙司政之类,殊为详明,深足以羽翼《内经》《六微旨》《五常政》等论。太玄君扁鹊为之注,犹郭象之于南华、非新学之所易晓。观其经注,一律似出一人之手。谓扁鹊为黄帝时人,则其书不古。谓扁鹊为秦越人,则传中无太玄君之号。医门访托,率多类此。”这是前人对《天元玉册》及其与王冰相关内容之记载。

《素问》中共现《天元玉册》字样的原文有两处:一是《天元纪大论》之“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王冰注“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句曰:“九星谓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此盖从标而为始,遁甲式法,今犹用焉。七曜,谓日、月、五星,今外蕃具以此历为举动吉凶之信也。周,谓周天之度。旋,谓左循天度而行。五星之行,犹各有进退、高下、小大矣。”二是《五运行大论》:“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鬼柳;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王冰注云:“戊土属乾,己土属巽。《遁甲经》:‘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晨暮占雨,以西北、东南。’义取此。雨为土用,湿气生之,故此占焉。”

此外,在《气交变大论》“五运更治……可得闻乎”句后,“新校正”:“《太始天元册》曰:‘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即五运更治,上应天期之义也。”从以上《素问》原文,王冰注释引文及“新校正”引证分析,《天元玉册》在王冰次注《素问》时是已经存世的一本与五运六气内容密切相关的著述,“新校正”亦未言此书为王冰所作,其补注《素问》时先后共引证《天元玉册》文献10余处,可见此书在高保衡、林亿对王冰《素问》次注进行补注时,此书仍然流行。在《宋以前医籍考》所引用除《素问》次注和“新校正”以外有九种文献所载进行考证:一则全都认定《天元玉册》一书为唐王冰(启玄子)所撰;二则全书为三十卷;三则“书推五运六气之变”(《文献通考·经籍考子医家》),“元诰《内经》之义,益之以五运六气之变”(《古今医统大全·卷一·采摭诸书》)。

但这些考证基本上都是在文字表面上转来转去,而没有深入到《天元玉册》的理论体系中去研究。详考“新校正”于《素问》的《上古天真论》《八正神明论》《天元纪大论》《六微旨大论》《至真要大论》《阴阳类论》等六篇先后证引《天元玉册》10余次的内容,均见之于今本《天元玉册》。由此可以认为,王冰时代及“新校正”所引之文与今本之《天元玉册》是同一论著。而且,在《天元玉册》的序中,王冰写了一篇名为“截法”的序,其中提到了大唐麟德元年(664年),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所以有学者就根据这一点否认《天元玉册》是唐以前的作品,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

中国古历法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天文数据,即历元。一部历法,需要规定一个起算时间,我国古代历算家把这个起点叫作“历元”或“上元”,并且把从历元到编历年所累积的时间叫作“上元积年”,例如古四分历的章蔀纪元、太极上元、太乙积年、《皇极经世书》的元会运世,等等。如西汉刘歆的《三统历》以19年为1章,81章为1统,3统为1元。经过1统即1539年,朔旦、冬至又在同一天的夜半,但未回复到甲子日。经3统即4617年才能回到原来的甲子日,这时年的干支仍不能复原。《三统历》又以135个朔望月(见月)为交食周期,称为“朔望之会”。1统正好有141个朔望之会。所以交食也以1统为循环的大周期。这些都是以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为起点的。刘歆为了求得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七曜齐元的条件,又设5120个元、23639040年的大周期,这个大周期的起点称作“太极上元”,此时有置闰、交食、五星和干支的周期都会重新会合,太极上元到太初元年为143127年。在刘歆之后,随着交点月、近点月等周期的发现,历法家又把这些因素也加入到理想的上元中去。

日、月、五星各有各的运动周期,并且有各自理想的起点。例如,太阳运动的冬至点,月球运动的朔望、近地点、黄白交点,等等。从某一时刻测得的日、月、五星的位置离各自的起点都有一个差数。以各种周期和各相应的差数来推算上元积年,是一个整数论上的一次同余式问题。随着观测越来越精密,一次同余式的解也越来越困难,数学运算(外算)工作相当繁重,所得上元积年的数字也非常庞大。这些天文循环周期都是数字巨大的天文概念,与农业农时根本无关,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而这些数据周期与“观象授时”“敬授人时”的关系却是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的历史不只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那么局限,还有史前的历史。由于根本就不懂历法缀术只是内算的手段,元代郭守敬在创制《授时历》中废除了上元积年,导致后来的历法家效仿,反而将历元的天文数据删除了,这才是历史的倒退呢!

在中国的子学之式法中,五运六气源于太乙的五元六纪。而太乙是以上古“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七曜齐元”为计算起点,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夜半朔旦冬至点为历元(这是按照天气来计算,按照人气计算,则是甲子年丙寅月),并以此来推以后的太乙积年,说白了就是为当时的日月五星天体推八字,再把星象和地上人事对应起来,内算出一些规定,如关、迫、掩、囚、三才数、阴阳数,等等,演出盘式以后,就看星象所代表的人事年份落宫好坏来推人间吉凶。

有人认为,即使按照太乙积年的起算时间算来,太阳系的宇宙天体世界到今年(2019年)也不过才10155936年,可是按照现代天文学观测表明,太阳系之太古源始宇宙至今已45亿年,而整个人类能理解的宇宙也有200亿年之久,似乎与太乙积年的时间差距太大。实际上,所谓的“太乙积年”不过是历法计算天体运行状态的一个天文概念,并不是说这就是宇宙起源的时间表了。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天体的运行是有周期的,而这个“太乙积年”只不过是一个调谐周期内的时间表而已,但是整个宇宙天体运行的过程却不是一个周期。正如同我们在论述地支三合的天文机制时所说到的“古四分历”周期一样,四年一个周期。日月五星地球月球都有自己的运行周期,我们不能说这些天体旋转完一个周期后就毁灭了,一个周期的完结不是宇宙末日,而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这也是玛雅历法所谓“世界末日”的正解。

在太乙古籍中有一个计算式法的概念,叫作截法,就是截取不同时间点来计算太乙之式,而实际上就是不同周期的相同天体状态而已。在现代中医学者考据《天元玉册》的过程中,就因为截法时间为“大唐麟德元年”,即公元664年的甲子年,就武断地认为《天元玉册》是唐以后的作品。其实“截法”一篇是作为《天元玉册》的再版序言或再版说明而由王冰写成,因为太乙积年的数字越大,计算起来就越麻烦,所以王冰就将这个太乙积年的数值截取到最小,仅是作了一个说明和替代而已,就变成否定《天元玉册》成书年代的“罪证”了。

今本《天元玉册》为“常熟顾长亨抄录明”“成化丁未年”本,二十八卷,其中卷十、十一两者只有卷目,无内容,刻时已佚,于原三十卷又少二卷。今本有文实乃二十六卷。《天元玉册》各卷的主要内容如下:

卷一,分别论述了“求八司九室至得位法”“九宫定位应九宫八卦及维正法”“八司天令应化法”“八司六气化应不飞法”“八司六气主客相胜法”等。卷二,介绍了司天、六气正化对化,以及六气六步交司时刻计算方法等,具体论述了“求五运交日法”和“五运所至时刻法”。卷三,叙述了司天之气的太过、不及、平气、左右间气的交司时刻计算方法等九个相关问题,如“《序》曰:伏自太极初判开五运以更迁升降,肇形配三元而定纪,清浊乃分,于天地寒暑皆禀,于阴阳六炁交司,万化皆备”,阐述了五运六气的气数,具体论述了“求司天率数法”“求因数法”“求支数法”和“求交司时刻法”等。卷四,叙述了六气的正化、对化以及司地之气交司时刻的计算等九论。卷五,叙述了十二地支的数学含义及其运用,讨论了司地之气与左右间气的关系,同时兼述司地之气的太过与不及。卷六,专述司地之气及其左右间气的太过与不及。卷七,专述十干化运,30年司天、司地、中运之气的关系及其太过不及的推算,并于卷末附有五运太过、不及、化运、司天司地、四间气的“三元”示意图。

卷八,分别对岁运交司时刻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土、金、水、木、火五运交司时刻计算方法,五运太过、不及的星占内容等11个问题予以叙述,阐释了五运气化的生成数,如“是故五行之数,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是也。所谓成数者,即四方皆附土而加五,如水一附土加五成六也,水居北方亥子之位,得六十日水化附于季冬丑土一十二日共壬七十二日即丑土正旺十八日共三月故土数五始成六也”。卷九,分别对60年十干化运及与岁支的关系进行叙述,并述及各运的星象及所应吉凶祸福的预测。卷十、卷十一只存卷次,并注明亡佚。目录中有“此二卷论律吕,旧本失录”注文。卷十二,专述六步气化所产生的气候特点及各步交司时刻,所主节气。此卷内容与《六微旨大论》的部分内容大体一致,具体分析了六气升降和六郁气化理论。如关于六气升降,其认为:“六气者,三气在地,一升而在天,三年四年复降也,一降而入地,三年四年复升也,于是天地升而复降,降而复升,升降往来无时休息,今立此一法,即诸升降皆如此,所谓天地六气者,当升而不得升,有当降而不得降者,有当迁正而不得迁正者,有当退位而不得退位者,如此即天地不化,民病异而失常政也,……于是六气有升必降,有降必升,升降往来终而复始,无有休息,气交之中人所居也。”关于“六郁”,其论述了六郁的气化表现和患病情况,如对土郁的论述:“土被木伏之,即风埃四起,时举埃昏而湿化成,民病风渐偏痺不遂胀满,久而复郁,即黄埃化疫,民病夭亡水肿肢腹黄疸满,令弗布雨化乃微。”

卷十三,先论二十四节气分布的月份,后对“九局八门”“奇门遁甲”作了叙述。卷十四,专述六气司天时,其左、右间气以及六气分别为左、右间气年份的交司时刻及其计算方法,共10论。卷十五,对太阳寒水为司天之气的左间气、太阳寒水为右间气之交司时刻的计算方法,并以图示的方法论述了六气升降规律,计3论。卷十六至卷二十二,凡七卷,分别叙述了“第一天蓬星”“第二天芮星”“第三天冲星”“第四天辅星”“第六天心星”“第七天柱星”“第九天英星”等七星的外经星、中经星、里经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各经之星运行时六气六步司值的时间(即司值天数),并附图说明。在此七卷中少“天禽星”“天任星”两者的图和相关文字。卷二十三,叙述司天、司地、中运之气的参化,“治易脉、神、藏之位法”;又对岁支逢子午、卯酉、巳亥之年的南政、北政司天时寸口六部脉象变化规律作了论述。卷二十四,继上卷之后,叙述岁支逢寅申、丑未、辰戌之年的南政、北政司天时寸口六部脉象变化规律,同时还对男脉应左、女脉应右的理由作了说明,并以“南北政司天手鉴之图”示之。卷二十五,分别叙述少阴(热气)、太阴(湿气)、少阳(暑气)、阳明(燥气)、太阳(寒气)、厥阴(风气)六气司天之年各有10种脉象变化规律,合计“共六十首”,还涉及脏腑每部脉象四十五动的内容,论述了“五运正对化脉象”,具体有:诊少阴君火脉十首、诊太阴湿土脉十首、诊少阳相火脉十首、诊阳明燥金脉十首、诊太阳寒水脉十首、诊厥阴风木脉十首。

卷二十六,分别叙述六气天游太乙、十神太乙轮支等内容,并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年为例,阐述游宫法,“有文无图”。卷二十七,述及“求八司对宫避太乙相冲纪法”。卷二十八,分别叙述“六气淫胜”“星游九宫”以及灾害、祸福、吉凶之应等内容,从气数角度对五运吉凶进行了阐述,主要在“推天地数穷五运吉凶法”中论述,该论述可能对灾害学研究有一定参考。

该书是古代运气专著中比较深奥的文献,突出特色是从天度气数,尤其是从气数的角度对运气作了论述,还对五运交司时刻及五运所至时刻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六气升降、六郁气化理论;此外,还对灾害学和脉学有重要医算意义。 wW2gn/8BkVZuWujD3XyHT9CBBYXxtGrkGGgg/6lG9qG6nfGFm087pqMri1kBU9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